明朝未年的"疙瘩病”有多严重?和明亡有关吗?

沧州老夫子


明朝末年的“疙瘩病”已经让偌大的明王朝千疮百孔了,就是这一系列的“窘态”,使得大明王朝在那最后一根稻草来临之时轰然倒塌!

内因

1,宦官把权。明朝末期,皇室嫡亲香火不盛,接位的多是小皇帝,这样,导致内宫宦官有机可趁,尤其是魏忠贤力之流将朝廷弄得乌烟瘴气,甚至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

2、官场腐败。明朝后期,贪官横行,暴吏无数,温体仁、周延儒,一言辄入罪,贪得无厌,搞得民不聊生,最后导致民变,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外因

1,天灾,异常寒冷的气候频繁引发水灾、旱灾、蝗灾、鼠疫等,成为波及全国范围的大瘟疫,形成“水旱灾——饥荒——瘟疫”的恶性循环。

《崇祯实录》记载:大疫,京死师亡日以万计。

尽管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但上述官方记载说明:当时的大瘟疫,势态极其严重,北京城死亡人数之多,竟达无人收尸的境地——“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殓者”。北京在1643年的8月到12月间,保守估计死亡人数已高达全城的五分之一。

2”人祸“,关内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称王;关外有皇太极掣肘.

这些都是导致明朝衰亡的原因,而压垮大明的根本原因很多人认为是瘟疫,因为瘟疫的肆虐,导致明将战斗力减弱,从而李自成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北京。大明皇朝也就此落幕。

但一代国主崇祯帝确实发挥了自己的余光,在那种走投无路的条件下,仍然兢兢业业。让人由衷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