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版“花唄”用戶超350萬,揭祕其背後的獲客手段


美團版“花唄”用戶超350萬,揭秘其背後的獲客手段

截圖來自美團App

去年9月,新流 曾報道,美團APP上線了一款新型信用付產品“買單”,由重慶美團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合作金融機構提供。

如果說買單的產品模式幾乎完全對標螞蟻花唄,那麼美團生活費·借錢就是美團版的“借唄”。

美團大舉進軍消費金融領域讓人不難理解,此番“買一送一”的舉動也是相當直接地獲客擴張的方式。

但是為何用戶開通、使用一項信貸服務如此之簡單?又為何有用戶在收到逾期短信之前都對此毫不知情呢?

買單用戶已超350萬

新流財經瞭解發現,在微博、知乎等平臺上有很多類似於蔣南這樣的情況。

蔣南表示,在開通買單功能後,下次點餐時,系統會自動勾選美團買單這一支付選項,同時默認勾選同意《小額免密服務協議》,即小額支付無須密碼和消費者簽名即可完成。

很多用戶開通了100元以下消費支付不需要短信提醒,而單次外賣一般是小額支出,並不會有提醒信息。

循環因此產生,很多用戶並無感知自己使用的是信用付產品,直到收到逾期短信為止。

針對為何給未經用戶同意便開通買單功能時,買單客服回應稱,“因為您是優質客戶,所以我們會給您推薦這個方便的權益。”

“這套路太深了,忠實用戶一不小心就被動開通了。”蔣南表示。

還有從業者認為,這玩的一手好文字遊戲。

“在很多用戶眼裡,‘買單’可能就是付款買單的意思,而且還有美團官方的優惠活動,大家肯定都會選擇。”

其實,這種“領優惠開通”的便利,並不只存在於買單上,在美團生活費·借錢上也存在著。

有用戶反映,在點完外賣、付完款之後,會自動跳出來一個再次下單的優惠券,點開後直接跳轉成美團生活費·借錢申請成功的頁面,並且附帶一個買單權益。

可以說,這是美團生活費既簡單、粗暴又高效的一種獲客手段。

在領取“特權紅包”之後,美團並未要求用戶輸入姓名、身份證號以及人臉識別等常規貸款程序,便給予了買單和借錢的額度,用戶發生了“無感知貸款”。

一位風控人士分析到,“美團買單的開通可能採取的是預授信模式,用戶在使用美團系列App時已經實名認證過,平臺獲取了相應的身份信息。”

“這種行為存在誤導用戶的嫌疑,看上去增加了放貸規模,但實際並沒有給用戶帶來良好的體驗,反而會帶來反噬自身的後果,導致一批忠實用戶流失。”

買單客服表示,特權活動在2019年年中開始存在。而一位微博網友的截圖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已有累計超過350萬用戶開通買單服務。

美團版“花唄”用戶超350萬,揭秘其背後的獲客手段


業內人士分析,在這高增長的背後,付出的代價或許也是高昂的。可以預計,在用戶毫無感知的被開通後,或許會有三種可能性出現:

1、用戶接受使用美團生活費功能,買單獲得新客戶;

2、用戶逾期後按時還款,留下非常差的體驗,很難產生後續服務價值;

3、用戶逾期後抗拒還款,引發大量投訴。

此外,新流財經發現,在“領取我的買單特權”按鈕下方,有一行小字寫著,一旦點擊即代表閱讀並同意《生活費·買單服務協議》和《美團金融隱私協議》,授權美團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等。

關於徵信問題,美團客服表示,在開通買單和借錢時並不查用戶徵信,同時,使用買單也不會上徵信;但是在使用“借錢”功能時,需要進行人臉識別等步驟,並且會查徵信。

“生活費借錢”合作資金方機構超過11家

自2015年,美團CEO王興喊出最初的金融夢——打造一個千億元資產規模的金融事業,此後美團便開始了金融“大躍進”。

截止到2018年,美團已先後拿下網絡支付、網絡小貸、 經紀、商業保理、企業徵信、民營 等金融牌照,不管是B端還是C端都在向縱深方向發展。

目前,美團生活費·借錢的資金方機構也在不斷擴張,放款機構除了自有小貸公司外,還包括江蘇崑山農商行、億聯銀行、柳州銀行、烏海銀行、天津銀行、晉城銀行、湖州銀行。

此外還有馬上金融、興業消費金融、拍拍貸和哈銀消費金融等非銀信貸機構。

一家與之新合作的資金方表示,“我們比較看好美團,尤其對於年輕人來說,外賣也是剛需,客戶匹配度高,經常點外賣的用戶也是有一定經濟能力的。”

“生活費·買單”雖然在數據維度和深度上與花唄相比並不佔優勢,但也有觀點認為,買單可以通過逐漸提高分期額度,利用好自身的場景,依靠眾多小單的量級積累來擴大規模,未來或也可以與花唄形成競爭。

如今美團已成為中國第三大互聯網企業,在金融的佈局上越來越全面,支撐美團金融業務大躍進的是美團背後龐大的的用戶量和豐富的消費場景,相信通過穩健合規地發展,依舊大有可為。(轉載中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