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時代下音樂教育的思考與變革

網課時代下音樂教育的思考與變革

河南省的音樂教師在錄製課程。

文 | 陳茴茴

進入3月下旬,全國中小學生利用“空中課堂”學習已一月有餘。各地、各校、各學科從形式到內容不斷摸索改進,對於特殊時期網課的運用都有體會和收穫。與語數英等學科相比,音樂線上課程佔比雖小,但它不僅承載了教學功能,還在悄然促進著音樂教育的思考與變革。

“普惠”是關鍵

抗擊新冠肺炎戰鬥中,河南省“硬核”的預防應對措施獲得全國好評,“河南模式”的音樂空中課堂也得到其他省份音樂教育人士的讚許。河南音樂教研員張曉華介紹說,2月中旬是原定全省中小學生開學的時間,為了讓孩子們實現“停課不停學”,春節一過完,省裡各學科骨幹教師及時錄製課程,通過河南衛視播出,音樂課程也在其中。與此同時,河南省音樂線上課程還採取了“一校一策”方案,各校老師可以按照課表或自己的進度,單獨安排自己班級的微課。學生和家長可以根據自身時間與需求,對各種音樂課程做出選擇。

張曉華表示,以電視錄播為主要方式來做音樂空中課堂,是基於“普惠”的原則。河南作為農業大省,農村學校數量比較多,考慮到農村偏遠地區的手機、網絡普及率不高,為了使空中課堂惠及所有孩子,選用受眾面更廣的衛星電視更為現實。從反饋來看,電視錄播課程的好處是直觀,覆蓋面廣,基本能實現“村村通”。電視屏幕更大,觀看距離可以控制,對學生的眼睛保護更好,播放時孩子們可以做相應的運動、節奏練習等。回憶起錄製音樂課程的細節,張曉華深有感觸。錄製最忙碌最艱難的時候,正好也是疫情最為嚴重的時候,當時鄭州還連著下了幾場大雪,她和老師們冒雪趕往學校錄製。為避免感染,音樂教研員和負責錄課的老師“錯峰行動”,老師錄完先走,教研員再過來審課,有修改的地方再通知老師來改。除此之外還有後期編輯、課後線上教研,整個過程下來工作量非常大,參與人員都很辛苦。課程在電視上播出後,反響很不錯,大家也感到欣慰。張曉華說,一位英語老師在電視上看了一節初中的音樂課《讓世界充滿愛》後感動得掉淚,美國的朋友通過衛星電視看到播出的音樂課後感覺不錯,還給她打來電話。種種反饋,讓她體會到這次音樂空中課堂的意義。

獨立設計帶來新思路

廣西的音樂空中課堂同樣是以電視為主要傳播載體。南寧市音樂教研員莫海冰表示,這次南寧市的音樂教師與教研員承擔著為廣西800萬孩子錄製音樂空中課堂的教學任務,在現有狀態和條件下錄製出一節大家都認可的音樂課,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克服各種問題。

“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第一個要求是審美感知,我們監製和指導的音樂課強調要給屏幕前的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審核時首要把關的就是畫面的質量,我們要求老師盡最大的努力,選擇最好的音樂資源呈現給孩子。”莫海冰說。為保證課程質量,南寧市對製作空中課堂提出幾個原則:趣味性、音樂性、文化性和互動性。“空中課堂是選擇性的開放課堂,如果課程沒有趣味性和吸引人的地方,學生是多一秒都不會往下看的。相反,如果把這個課做好了,相當於給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門,他們會反覆觀看學習,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狀態。”莫海冰說。空中課堂要考慮受眾心理特點進行課程設計,每隔幾分鐘就要有新東西“拋”出來,讓學生動手或參與,或是與家人合作,吸引著他們一直看下去。“為此,我們的選材和主題主要從居家學習、趣味親子、創意實踐的角度去整合音樂教學內容,力求呈現一節大家看得懂、願意看的音樂課。”

是否要按教材來上課,是目前全國基礎教育線上音樂課關注的問題。對此南寧教師團隊也曾考慮,後來基於廣西區內使用的音樂教材有五六個不同版本,同時考慮不提前上新課的要求,最後團隊決定空中課堂獨立設計內容,開學再以其他方式補足教學課時。從廣西收視平臺反饋的數據來看,居家學習、趣味親子、創意實踐的創新課程比原有優質課資源整合的課程更為受歡迎。莫海冰說,最近老師們摸索的趣味身體打擊樂、不一樣的卡農、妙用杯子玩音樂等柯達依、奧爾夫教學內容,通過形象直觀有趣的空中課堂,很好地傳遞給孩子們。三大音樂教學法傳入中國已經有30多年了,但是如何落地中國的基礎教育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這次空中課堂也給音樂教育帶來全新思考和創作源泉。

教學關注點改變

鑑於傳播媒介的特殊性和教育部門提出以複習為主的教學原則,以及時長和形式等因素,決定了過於專業、過深的音樂教學內容不適合在空中課堂中展示。天津市濱海新區音樂教師王薇薇表示,錄製微課時,“推資源”成為很多音樂教師的首選。尤其對於小學生來說,選擇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歌曲進行欣賞,設計便於模仿的分解動作等節奏練習更為適合。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有機會參與進來,和孩子、老師一起互動,這對大家來說是一個加深瞭解、溝通交流的機會。“以前孩子在學校音樂課學的是什麼,不少家長都不太清楚。現在親身參與,家長對我們的工作更加了解,對孩子的表現也更為認可。”王薇薇說。

“變化挺大的,主要是發自內心的觸動。”對於空中課堂,這是王薇薇最深的感受。正常時期的音樂課程更多是“按部就班”,按照教材、教學進度、課時安排進行,現在很多常規的東西打破了。“其實現在更是對教師智慧和師德的考驗——用什麼作品來影響孩子,選擇什麼方式來影響孩子都值得深思。在當下,生命教育、愛的教育、成長教育,以及如何戰勝困難,都可以融入到音樂課中。”在她看來,日常教學更多是對音樂專業性的關注,現在空中課堂的方式讓教師更關注學生自身,思考怎樣的方式和內容更吸引學生,更有利於他們日後的發展,這種教育的認知提升,對於教師而言也是一種難得的成長。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