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的你是否也在“勤學習,懶工作”,分享3點,幫你解開迷津

85後,前央企物流總監,深耕物流13年,天津大學MBA,馬拉松跑者,物流培訓師,專注物流和職場。

全文總計1531字,建議閱讀4分鐘。


前幾天,一位小夥伴,找我諮詢,他的疑惑是:

同一個人,一方面勤於學習技能知識,另一方面卻不願接觸複雜繁忙的事情,只喜歡那種簡單的機械性、重複性工作。

就好比一個士兵,訓練時積極主動精益求精,卻不想打仗,因為打仗很累,很煩,很危險;又或者渴望考取律師從業資格,卻不想當律師,因為法律工作讓人壓力山大;

請問這心態通常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以下內容是我基於這個問題的思考,如果你也有這方面的困惑,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你所提及的這些現象,我想了下,身邊還真的很普遍。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心態,分享3點我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職場中的你是否也在“勤學習,懶工作”,分享3點,幫你解開迷津

01 錯把手段當目標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通常會給自己設定一些階段目標,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陷入到這樣的誤區中——錯把手段當目標。

比如,渴望擁有律師資格證,卻不想當律師。在這個例子中,成為一名專業的律師是目標,拿下來律師資格證是手段。但是,很多人是為了考而考,為了學而學。所以,就會出現,當考下來律師資格證以後,以為目標完成了,內心充滿了空虛。

如果只是想證明自己的學習能力,拿律師資格證考試,作為證明自己的手段,倒是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想成為律師,卻止步於拿到律師資格證,這就算是半途而廢了。

或者換句話說,當時在考律師資格證的時候,就沒有想清楚自己的目標。

比如,訓練時精益求精,卻不想打仗,這也是把訓練合格當成目標了。國家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養兵的目的就是為了將來一旦發生暴力事件或者戰爭,能及時抽調人員到前線,立即武裝起來,捍衛國家。

職場中的你是否也在“勤學習,懶工作”,分享3點,幫你解開迷津

02 逃避現實的心理

人類在原始社會,面對突發事件,比如遇到了野獸,初步判斷下雙方的實力,一般會有兩種反應,第一種,如果敵弱我強,幹就完了;如果敵強我弱,立刻逃跑。

逃避是趨利避害的表現,本身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很多人對趨利避害上癮,只要一感覺不舒服馬上就另外尋找慰籍,不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去認知和體驗。

其實,有些問題並不是你逃避了它就不存在了,就象掩耳盜鈴一樣是不可取的;而有些事情確實是當下無能為力的,那麼走為上計就是一種智慧了,切勿以卵擊石。

還以拿到律師資格證的人來說,他們不願意去做律師,是因為,考試的過程,考察的只有個人的學習能力;而當律師的過程,卻是需要各項能力發揮組合拳的,比如溝通能力、文案能力、辯論能力、為人處世等等。

有些人天生對複雜的事情,有逃避心態。比如,內向的人,對交際是逃避的;愛表現的人,見不得大家太安靜等。

職場中的你是否也在“勤學習,懶工作”,分享3點,幫你解開迷津

03 打工與創業心態

第三部分,我們聊聊打工者心態和創業者心態。所謂打工者心態,就是我只要把我手頭的工作完成好就行了,工作以外的事情,休想找我。而創業者的心態,是把所有的任務都當成是鍛鍊自己能力的機會,只要有利於成長,就甘願付出。

在有些企業裡,部分崗位對於不同學歷有不同水平的津貼,這種制度,就促使一些員工在職期間,去自費提升自己的學歷,那麼,當學歷到手以後,他們不會去想,如何藉助學習期間獲得的知識去改善工作,而是止步於拿到津貼,這就是打工者心態的典型代表。

在企業裡,從本質上講,我們就是在為企業打工,但是,並不妨礙我們以創業者的心態去做事。

打工追求的是成為合格的員工,而創業者心態的人追求的是成為優秀員工代表,為企業做出更大的貢獻。當我們能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的時候,我們自己的價值是不是也更大了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你的觀點,你也可以,收藏此文或者轉發出去,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祝近安!

物流者說,實戰物流人的聚集地。關注我們,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