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尴尬事:塞外传回捷报举国欢庆时,刘伯温却陷入窘境,无地自容

远外传回密报,暗自偷笑,他却陷入窘境:刘伯温陷入尴尬时间

大明开国后的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刘伯温和朱元璋之间多次发生过矛盾,因此就直接在该年八月被朱元璋革掉了御史中丞的职务,只好落魄回家。开国的初期,及时是百业待兴,不过周围处处设立了先机,处处新风新气象,算是起了个好头。


历史尴尬事:塞外传回捷报举国欢庆时,刘伯温却陷入窘境,无地自容

将刘伯温比作诸葛亮,可以看出世人对刘伯温的敬意,特别是诸葛亮仅仅三分天下,刘伯温却能一统江山,无言中更显刘伯温的才能。明朝的刘伯温绝对是一个传奇,尤其是死后一路被拔高,直追三国时的诸葛亮,有道是: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如果说,刘伯温真抱定了"何如坐蓬荜,默默观大运"的隐居决心,完全可以以老病推托的。

历史尴尬事:塞外传回捷报举国欢庆时,刘伯温却陷入窘境,无地自容

毕竟,这一年,他也已经五十八岁了,他自己也作诗说了"我身衰朽百病加,年未六十眼已花",但刘伯温并非后人神化中的"圣人",行为没那么高洁,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忍受不住高官厚禄的诱惑,欣然赴京。刘伯温是胡大海发现的,同时还有宋濂、叶琛、章溢。胡大海便推荐给了朱元璋。

历史尴尬事:塞外传回捷报举国欢庆时,刘伯温却陷入窘境,无地自容

除刘伯温外,其余三人都痛快的出山了。于是这事就交给了孙炎,却又碰了钉子,且这次刘伯温还扔出一把宝剑,那意思仿佛是说,就算杀了我,也休息让我出山。刘伯温却被革职为民,落魄还乡,心情之糟糕,可想而知。从至正十九年(1359年)刘伯温到应天投奔朱元璋时算起,时间已有七八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好歹也算是从龙之臣,开国元勋,朱元璋倒好,一言不合,马上翻脸不认人。

历史尴尬事:塞外传回捷报举国欢庆时,刘伯温却陷入窘境,无地自容

真是刻薄寡恩,无情无义!朱元璋是否真的不讲一点情义呢?所以推断当时两人见面情景,必是朱元璋有威胁言辞——今儿你要不让我满意,我就绝不会让你满意。刘伯温连忙拿出干货,这才使得朱元璋高了兴,立刻下令建造"礼贤馆",给刘伯温居住。刘伯温尴尬了,皇上,这种事,怎么能说呢?这不杀头的罪吗?

历史尴尬事:塞外传回捷报举国欢庆时,刘伯温却陷入窘境,无地自容

朱元璋开怀大笑,目前就我们君臣俩在此,不会受到约束的意思,有话尽管直接说。伯温卜之曰:"遇顺则止。朱元璋抬手,虚空里划出一个"順"字,用起了拆字法,说三百单八年啊,也不错了——就在当时的,两汉也才四百多年,唐朝还不到三百年呢,刘基嘿嘿一笑,这才结束了话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