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祭侄文稿》:完美书法的背后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恸

元大德间,张晏从鲜于枢家得到颜真卿《祭侄文稿》真迹,这是鲜于家无数藏品中的冠首。我们从他的题跋中得知,喜出望外的他曾将这件旷世奇迹带到京城,请诸名公欣赏品题并征得一致的意见:这件书迹的“无心”和“两忘”,使其价值超出了颜真卿其他所有类型的作品。

颜真卿《祭侄文稿》:完美书法的背后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恸

唐 颜真卿祭侄文稿 麻纸本

涂抹——正是这“无心”的书写显著的标志。

我们通过涂抹,感知到颜真卿注目于内心的感受,那种不可预料且无法控制的感受,几乎所有的激情都从书写的原则中逃逸出来,回到初始运动的无意识反应。

颜真卿《祭侄文稿》:完美书法的背后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恸

元代鲜于枢跋,行楷,书于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

书写,和他自然而自由的身体运动融为一体,通过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一贯性和延续性,我们似可感受到他那深沉的呼吸。点画的边廓富有变化和张力,那种紧绷却又随时可能爆发的力量。每一个笔触都通过呼吸所带来的微妙波动和起伏将“力量”展现在我们眼前。这种力量在“无身体的、纯粹精神性的理念”和“僵止的、呆滞的身体”(邱新巧《论涂抹:书法的边界与意义》)的反面。

颜真卿《祭侄文稿》:完美书法的背后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恸

鲜于枢甲申年六月跋

在语言和书写的交界点,不可遏制的书写使他的身体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放松。那种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极苦和焦虑,散发出来的能量,通过活跃而深沉的呼吸被释放到笔端。他的释放,正透露出“一种古风——不去追求某种作为主导的笔画指向,而是在所有方向上求得用笔和结构各种可能产生的变化”(邱振中《书法》)。

颜真卿《祭侄文稿》:完美书法的背后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恸

颜真卿 网络图片

整个书写包括在一组完整的“线”性运动中,即使书仪的规范和反复的涂抹,也从未打断它的延续,这在后半段表现得尤为清晰。第十行“尔父”后的三次涂改(重制—被胁—竭诚)形成的杂乱形状,不禁让人与“创伤”产生联想。什么词汇才能准确表达忠烈家族的集体无奈情绪,是颜真卿此时的沉思之处。

凌乱和“不完善”,蕴含了一切“可能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不给人带来平静的独特经验。如果不是历史背景和文辞的强力提醒,我们也许会忽视他的极苦和焦虑,将这“狼藉”的书写当成愉悦的艺术。

颜真卿《祭侄文稿》:完美书法的背后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恸

颜鲁公祠 颜真卿纪念馆第二展厅(祠堂进入口后第一间)

颜真卿以其近乎完美的书写,却仅仅表达了情绪的波动,至于悲愤、创伤……仍然需要通过文辞和历史背景的配合才得以呈现。让书写重新成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无疑是当今最重要的命题。而这件作品给予我们的,是一个全新的使命!

内容整编自:龙友《龙友:涂抹——正是这“无心”的书写显著的标志》《艺术品鉴》2019年10月刊,感谢作者及杂志提供资料,如有问题私信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