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倫清廉一生受到質疑,漢章帝:你有私心嗎?第五倫:我有


第五倫清廉一生受到質疑,漢章帝:你有私心嗎?第五倫:我有

東漢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年),朝堂三公之一的司空第五倫致仕退休的奏疏,終於獲得皇帝的批准。已過古稀之年的第五倫,卸下擔任十一年之久的司空之職,回到家中,安享晚年。數年之後,這位曾經的朝堂領袖,帶著一世清名,在家宅中安詳離世,享年八十有餘。

田齊之後,亂世遺珠

家世對於古人來說,是每個人特有的標識。第五倫的家世,源遠流長,長到要追溯到那個遙遠的先秦時期。

史載:第五倫字伯魚,京兆長陵人也。其先齊諸田,諸田徙園陵者多,故以次第為氏。

第五氏的先祖,源自戰國七雄之一的田齊。秦滅六國後,曾經的王族,變成當地的豪門大族。

漢高祖時期,為了增強關中的經濟實力,削弱地方門閥勢力,將豪族名門共十萬多人都遷徙到關中房陵(今陝西咸陽一帶)一帶定居。田姓因族大人眾,被漢高祖下詔,以門第順序分為第一至第八氏,號為“田氏八部”。

第五倫清廉一生受到質疑,漢章帝:你有私心嗎?第五倫:我有

高祖一言,田氏八分

時光流轉二百餘年,當第五倫出生時,家族傳承仍在,可這世間卻已暗流湧動,日益動盪。

西漢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9年1月15日),“假皇帝”王莽逼迫太后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入高祖廟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改國號為“新”。

王莽篡漢,標誌著天下動盪的開始,新朝天鳳四年(公元17年),天下蝗災、旱災,饑荒併發,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反抗王莽政權,浩浩蕩蕩的“綠林赤眉大起義”迅疾席捲全國。

第五倫清廉一生受到質疑,漢章帝:你有私心嗎?第五倫:我有

綠林赤眉大起義,天下分崩離析

史載:時米石萬錢,人相食,倫獨收養孤兄子、外孫,分糧共食,死生相守,鄉里以此賢之。

王莽末,盜賊起,宗族閭里爭往附之。倫乃依險固築營壁,有賊,輒奮厲其眾,引強持滿以拒之,銅馬、赤眉之屬前後數十輩,皆不能下。

在亂世中,第五倫以一己之力收養撫育亡兄子嗣,鄉里族人稱讚第五倫的善舉,紛紛投附,第五倫帶領鄉鄰,依險築營,數次擊敗前來進犯的銅馬軍、赤眉軍。亂世之中,第五倫非凡的才幹初露鋒芒。

史載:倫始以營長詣郡尹鮮于褒,褒見而異之,署為吏。後褒坐事左轉高唐令,臨去,握倫臂訣曰:“恨相知晚。”

倫後為鄉嗇夫,平徭賦,理怨結,得人歡心。自以為久宦不達,遂將家屬客河東,變名姓,自稱王伯齊,載鹽往來太原、上黨。

數年,鮮于褒薦之於京兆尹閻興,興即召倫為主簿。時長安鑄錢多奸巧,乃署倫為督鑄錢掾,領長安市。倫平銓衡,正鬥斛,市無阿枉,百姓悅服。每讀詔書,常嘆息曰:“此聖主也,一見決矣。”等輩笑之曰:“爾說將尚不下,安能動萬乘乎?”倫曰:“未遇知己,道不同故耳。”


第五倫清廉一生受到質疑,漢章帝:你有私心嗎?第五倫:我有

相見恨晚,伯樂難尋

第一位認識到第五倫是英才之人的,是郡尹鮮于褒,鮮于褒見到他後,很欣賞他的才幹,徵為自己的屬吏。後來鮮于褒因過失降職為高唐縣令,臨行時,他握著第五倫的手,感嘆相見恨晚。

鮮于褒走了,欣賞自己的伯樂,沒有了。第五倫之後被任命為鄉嗇夫,儘管他工作的很出色,但是心懷大志的他,不滿足只擔任微末小吏,不久便辭官而去。

此後數年,官場少了一個叫第五倫的鄉嗇夫,太原和上黨兩地中,多了一個叫王伯齊的販鹽商人。

那時的天下,雖有出身南陽的宗室劉秀,登基稱帝光復漢室,但是依舊兵爭不止。奔走於民間的第五倫,在品嚐民間冷暖的同時,蟄伏以待。

第五倫清廉一生受到質疑,漢章帝:你有私心嗎?第五倫:我有

“位面之子”劉秀,第五倫蟄伏以待的最終目標

夏蟬冬雪,輪迴不過一瞥;悟道修煉,不問一世緣劫。匆匆數年,轉瞬而過,看似隨遇而安,不問機緣的第五倫,終究還是在伯樂鮮于褒的舉薦下,擔任了東漢京兆尹閻興的主簿,就此踏進東漢官場。

閻興任命第五倫為督鑄錢掾,管理長安的市場。當時的長安市,因為鑄錢的官吏耍奸弄巧,導致市場混亂不堪。第五倫上任後,統一衡器,糾正鬥斛,迅速扭轉了市場上弄虛作假的風氣,其幹練沉穩的作風,深得百姓稱讚。

然而,在第五倫眼裡,長安市場太小了,他渴望更大的舞臺。而能給他更大舞臺的人,只有那個讓他成為聖主的光武帝劉秀。他渴望能見到這個光復漢室的中興之主,他有信心能說服這位雄主,給他更大的舞臺。第五倫的願望,受到了同僚的嘲笑,對此,他只是淡淡的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確認過眼神,遇見對的人

時間來到東漢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此時的第五倫已過不惑,他於塵世底層遊走半生,終於等來了那個改變他人生軌跡的時刻。

史載:建武二十七年,(第五倫)舉孝廉,補淮陽國醫工長,隨王之國。光武召見,甚異之。二十九年,從王朝京師,隨官屬得會見,帝問以政事,倫因此酬對政道,帝大悅。明日,復特召入,與語至夕。帝戲謂倫曰:“聞卿為吏篣婦公,不過從兄飯,寧有之邪?”倫對曰:“臣三娶妻皆無父。少遭飢亂,實不敢妄過人食。”帝大笑。倫出,有詔以為扶夷長。未到官,追拜會稽太守。

東漢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第五倫被舉孝廉,擔任淮陽國醫工長,在前往淮陽國之前,皇帝劉秀召見王國屬吏。人群中,劉秀看到第五倫,二人眼神對視之間,劉秀十分驚異,就此記住了這個叫第五倫的人。

兩年之後,第五倫跟隨淮陽王入洛陽朝見,劉秀再次見到了第五倫。這一次,劉秀考校起第五倫政事,第五倫對答如流,劉秀喜出望外。第二日,意猶未盡的劉秀,再次召見第五倫,君臣相談甚歡,直至暮色漸晚。

第五倫清廉一生受到質疑,漢章帝:你有私心嗎?第五倫:我有

確認過眼神的君臣

談話間,喜歡開玩笑的劉秀,以傳聞調侃眼前的臣子,“聽說愛卿曾毆打岳父,不讓兄長和你一起吃飯,有這種事嗎?”

同樣風趣的第五倫回答說:“臣三次娶妻,她們都沒有父親。少年時曾遭饑荒之苦,實在不敢隨便請人吃飯。”劉秀聽完後,放聲大笑,他知道,眼前的第五倫,已經明白自己這個玩笑的意思。

第五倫成功了,他用自己的沉著機智,不僅讓皇帝看到了自己的才華,也化解了皇帝因為傳言對自己品行的懷疑,只是,他不知道,明日,到底是怎樣的結果。

詔令很快下達,第五倫被任命為扶夷長,主管扶夷縣事務,百里之官,心中稍有遺憾,然而,未等第五倫前去就任,第二道詔書,再次送達,第五倫官升會稽太守。

皇帝終究還是認為一個小小的扶夷長,不足以給第五倫提供更大的施才空間,只有兩千石的高位,才是適合他的舞臺。旭日高掛,馬車之上,第五倫前方,一片光明!

大器晚成,朝堂智叟

史載:(第五倫)雖為二千石,躬自斬芻養馬,妻執炊爨。受俸裁留一月糧,餘皆賤貿與民之貧羸者。會稽俗多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財產以之困匱...倫到官,移書屬縣,曉告百姓。其巫祝有依託鬼神詐怖愚民,皆案論之。有妄屠牛者,吏輒行罰...百姓以安。

永平五年,坐法徵,老小攀車叩馬,號呼相隨,日裁行數里,不得前。倫乃偽止亭舍,陰乘船去。眾知,復追之...會帝(東漢明帝)幸廷尉錄囚徒,得免歸田裡。身自耕種,不交通人物。

數歲,拜為宕渠令...倫在職四年,遷蜀郡太守。蜀地肥饒,人吏富實,掾史家貲多至千萬,皆鮮車怒馬,以財貨自達。倫悉簡其豐贍者遣還之,更選孤貧志行之人以處曹任,於是爭賕抑絕,文職修理。所舉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時以為知人。視事七歲,肅宗初立,擢自遠郡,代牟融為司空。

到任會稽之後,第五倫並沒有因為身居高位,而驕奢淫逸,相反,他每日親自鋤草餵馬,妻子親自下炊作飯。每月所得俸祿,也只留下一個月的口糧,其餘的都低價賣給貧苦百姓。

第五倫清廉一生受到質疑,漢章帝:你有私心嗎?第五倫:我有

東漢江南多佔卜,巫蠱儺戲風行

會稽地區風俗與中原迥異,百姓濫設祀廟,喜歡占卜。民眾常常殺牛祭神,百姓的財產因此睏乏。第五倫到任以後,給各屬縣發佈文書,曉諭百姓,凡是巫祝有依託鬼神以詐術恐嚇愚昧百姓者,都要捉拿問罪。胡亂殺牛的人,官吏都必須給予處罰。在第五倫的一力督導之下,會稽占卜之風逐漸減少,百姓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民生安定。

仕途順遂的第五倫,在漢明帝永平五年(62年),因觸犯法令被罷官,臨走之際,郡中百姓啼哭跟隨,無奈之下的第五倫只得暗中乘船離去。百姓知道後,依舊不離不棄,追隨甚遠。

第五倫最終被漢明帝下詔免罪歸鄉,從高位跌落的第五倫,沒有口出怨言,也沒有尋求復起,他平靜的回到故鄉,躬耕于田畝之間,不與官宦之人往來,平靜度日。

這種歲月靜好的時光,在數年之後,被一紙詔令打破。簡在帝心的第五倫再次起復,官拜宕渠令,四年之後,升任蜀郡太守,再次成為兩千石的朝堂高官。蜀地,天府之國,民生富饒,官民富裕,有的官員家中資財多至千萬,鮮衣怒馬,賄賂成風。

第五倫清廉一生受到質疑,漢章帝:你有私心嗎?第五倫:我有

天府之國,民生富饒

第五倫到任後,把家境豐足,腐化成風的官員全部罷黜,改選出身貧寒,品行俱佳的人接任。經過他的整飭,蜀地吏治清明,百姓信服。他知人善任,善於舉薦人才,很多人,經過他的舉薦,最終官至九卿,多年的宦海沉浮,初心不改的第五倫,逐漸贏得朝堂的稱讚。

東漢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太子劉炟繼位,是為漢章帝,已經在蜀地主政七年的第五倫,被漢章帝徵召入京,接替年老退休的一代賢臣牟融,擔任司空一職。浮沉大半生,第五倫大器晚成,位列三公,成為新的朝堂領袖。

此時的第五倫已年過古稀,他歷經三朝,門生故舊眾多,清名在外,如今位列三公,他本可以不問政事,偷得清閒。然而,時間的打磨,並沒有磨去他的稜角。他依舊堅持本心,憂國憂民。

漢章帝是一位忠厚仁孝的明君,但是也正是在他為帝的時期,外戚勢力日益壯大,其中章德太后馬氏家族(漢章帝嫡母馬皇后),漢章帝正宮竇皇后家族,在皇帝的寵信和縱容下,變得驕橫霸道,屢屢犯下不法之事。

第五倫清廉一生受到質疑,漢章帝:你有私心嗎?第五倫:我有

漢章帝時期,外戚家族迅速崛起

面對這樣的局面,第五倫心懷憂慮,向漢章帝上奏《請抑損後族疏》,奏疏中,第五倫言辭懇切,歷數漢室後族外戚之禍,卻最終沒有被皇帝採納。而東漢之後的歷史發展,無不證明了第五倫的判斷,外戚專權,成為東漢一朝最大的動盪因素之一。

除了建議抑制外戚,第五倫更是首開先河,向漢章帝上奏《褒稱盛美以勸成風德疏》,大力提倡和推行儒家風德教化,正是在他和一眾士大夫領袖的帶領下,東漢時期儒學大盛,名臣賢士輩出,被後人稱讚為中國古代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

熬過時間和歲月的流轉,第五倫成為漢章帝初期,東漢朝堂的象徵,他誠實質樸,清名在外,漫長的人生,賦予他豐富的閱歷和人生智慧。他最終成為了一位人人稱讚的“朝堂智叟”

不徇一時之私,不毀一世之名

讚譽聲中,也會有質疑,這位清廉一生的老者,真的沒有私心嗎?

史載:倫奉公盡節,言事無所依違...性愨箻,少文采,在位以貞白稱,時人方之前朝貢禹...或問倫曰:“公有私乎?”對曰:“昔人有與吾千里馬者,吾雖不受,每三公有所選舉,心不能忘,而亦終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寢;吾子有疾,雖不省視而竟夕不眠。若是者,豈可謂無私乎?”

面對質疑,第五倫並不遮掩,他說:“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馬,我雖未接受,但每次舉薦官員時,我心裡都無法忘記此事,但卻始終沒有任用此人。我哥哥的兒子常常生病,我一夜前去看望十次,回來後卻能安然入睡。我的兒子生病,縱然不去看望,卻整夜難眠。我怎麼會沒有私心呢?”

第五倫清廉一生受到質疑,漢章帝:你有私心嗎?第五倫:我有

第五倫,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這是一位歷經滄桑,世事浮沉的老者的回答,他坦承以待,並不遮掩。人都會有私心,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區別是,有的人會被私心左右,徇私枉法;有的人卻會堅守本心,奉公守法!

不徇一時之私,不毀一世之名!第五倫一直都是那個年少時的第五倫,不管世事變遷,他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參考資料:《東觀漢記·傳十一》《後漢書·卷四十一·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三十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