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外地,看到家乡的美食店,你会进去吃么?

唐代诗人杜甫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是杜甫为了思念故乡的亲人,而作的诗。从古至今,家乡就是一个让人眷恋的地方。现代的人为了生活不得不远走他乡,而家乡的味道是最让人印象深刻,时常怀念的。

当我们在外地的时候,偶然路过看到一个家乡的美食店,总是会勾起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那么在外地看到家乡的美食店,你会选择走进去吃么?

身处外地,看到家乡的美食店,你会进去吃么?

吃饭

下面结合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从三部分说说关于家乡美食和异地看到的家乡美食的对比,以及讨论身处外地,看到家乡的美食店,你会进去吃吗?

第一部分:印象深刻的几个家乡美食。

第二部分:家乡的美食和身处外地,看到的家乡美食对比分析。

第三部分:身处外地,看到家乡的美食店,你会进去吃么?

印象深刻的几个家乡美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的第10则说到: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这是西晋文学家,张季鹰(本名张翰)的“莼鲈之思”的典故,秋风起,他想吃老家吴中的菰菜羹和鲈鱼脍,于是就辞官回家乡去了。一直到现代,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几个印象深刻的家乡美食。

身处外地,看到家乡的美食店,你会进去吃么?

吃饭

对于我而言,家在广西南宁,有几个美食总是非常的想念。在外地看到的时候内心总是觉得特别地亲切,下面说一说我印象深刻的几个家乡美食。

  • 宾阳酸粉

一说到这个酸粉,就不自觉垂涎三尺。在炎热的酷夏,真的是消暑最佳选择。

在家乡几个老字号的店,生意都特别红火。每一次去吃,都要排长队,但似乎每个人都乐此不疲。

自从它的制作工艺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被周围很多人认识,大家都慕名而来吃。

酸甜、香辣,大日头底下,来一碗,从头到尾就清爽了。嫩滑、柔弹的粉,浸入通过发酵秘制之后的糖醋、卤汁,外加炸波肉、腊牛肉巴、叉烧肉,以及腌制的黄瓜酸、本地的辣椒,呲溜呲溜几下,酸爽、香辣,回味无穷。

身处外地,看到家乡的美食店,你会进去吃么?

宾阳酸粉

  • 卷筒粉

让我十分怀念的还有卷筒粉。印象当中就是从小吃到大,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时候有的。

但是在家乡,每次上街的时候看到就想吃两根。它的

粉是现蒸,然后再放馅现卷,淋上酱汁,就可以吃了。馅,都是先提前做好的,方便现做现吃。

外面的粉皮,也是非常的嫩滑、弹软,配上特制的酱汁和里面卷有的馅,特别的淡咸鲜香。弹牙,有嚼劲,馅料提前炒过,特别香。

身处外地,看到家乡的美食店,你会进去吃么?

卷筒粉

  • 芋头糕

芋头糕,也是家乡的本地小吃。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就是有两种的,一碗一碗的,叫盐糕。而切好一块一块的,中间夹着一层芋头的,就叫芋头糕,其实它也是盐糕的一种。

它的味道属于咸香,因为做的时候,里面是加有盐的,本身就有了味道。另外制作酱料,淋在上面,用勺子一勺一勺挖着吃。加点辣椒进去的话,每一口都咸糯香辣,因此也是让人垂涎三尺。

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带去街上,总是会带着去吃一碗盐糕再回家,那种满足感,真的特别特别留恋。

身处外地,看到家乡的美食店,你会进去吃么?

芋头糕

长大以后,外地读书,外地工作,几乎吃不到家乡的这些特色美食了。相信每一个在外的游子,都是有非常深刻的体会。一个人在外地,默默吃着外地东西的时候,何曾不想过这个时候能吃到家乡的一道美食,那是多么满足的感受。

突然在外地街上看到自己家乡的美食店,总是会忍不住就留意它了。我就有这样的经历,下面说一说我在外地吃到的宾阳酸粉和家乡宾阳酸粉的对比。

家乡美食与身处外地,看到的家乡美食对比分析

在外地读书、工作的时候,很多时候一开始吃不太习惯外地的一些东西。所以总是想找找有没有自己家乡的美食店。曾经的我就有过这种经历,看到宾阳酸粉店,毫不犹豫就走了进去,可是结果却不尽人意。

  • 制作方法

当我吃下第一口酸粉的时候,我就后悔了。那个粉,真的是天差地别。正常家乡的酸粉,用的米粉是经过很多工序托盘蒸熟后切块的,

口感柔韧、嫩滑。而在外地的美食店吃到那个粉,明显的是粗糙、没有一点点的韧、滑、嫩,在制作方法上明显的不一样,吃第一口就感觉出来了。

身处外地,看到家乡的美食店,你会进去吃么?

宾阳酸粉材料

  • 食材不同

家乡的宾阳酸粉,对食材特别讲究,必须有的炸波肉、叉烧肉、腊牛巴、灌肠烧腊等,醋、卤汁都是必须经过发酵而成的。

当我在外地吃到的第一碗宾阳酸粉的时候,粉不行就算了,想着将就吃吧。可是该有的搭配也不齐,牛肉巴没有,炸的波肉也吃起来不新鲜,一口喝下的醋汁,简直就是现调的,特别呛。在外地,吃家乡美食的感受,一下子就这样无比尴尬

身处外地,看到家乡的美食店,你会进去吃么?

切波肉

  • 外地老板

曾经就看到过这样的对话:

我:“老板,你们家火锅做的这么好吃,你一定是重庆人吧?”

老板:“可不咋地!”

真的特别尴尬,东北话回应的重庆人。

而我遇到的情况差不多是这样的:

在吃的过程当中,随意问了问老板,做了多久这个酸粉,老板回答说刚开一个月。

再问了下老板是宾阳酸粉的本地人么,老板回答说,不是,今年才开始慢慢学着做的。

一阵尴尬之后,我就安慰自己就算是家乡本地人,也不一定就能做出地道的口味,只能默默吃完。在吃过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去那个店吃过了。

经过对比,在家乡本地吃的,和在外地吃的,确实是有很大的区别。制作、食材、老板等因素都会导致很大的差别。

身处外地,看到家乡的美食店,你会进去吃么?

宾阳酸粉

对于家乡的美食,本地人早已烂熟于心,一口下去味道对不对,就知道了。很多时候家乡的美食,一旦离开了家乡,口味就变了,可是对于在其他在外地看到家乡美食的人,都是怎么选择的呢?

下面我们看一看其他人是如何看待“身处外地,看到家乡的美食店,你会进去吃么?”这个问题的。

身处外地,看到家乡的美食店,你会进去吃么?

在外地能够看到家乡的美食店,总是让人眼前一亮。但是也会让你内心思考到底要不要进去吃呢?或者有的人毫不犹豫就进去吃了,还有的人看到就直接路过了,没有进去吃,都是为什么呢?

  • 进去吃的几种情况

情况一:

我的好朋友梅子,在另外一个城市结婚了。她说经常在家附近看到宾阳酸粉,就毫不犹豫地直接走进去吃。她说,她太想找人说家乡话了!好久没人一起说说家乡话了。

看到家乡的美食店,就想进去尝尝美食的同时,主要看看老板会不会说家乡话,找亲切感。

可是每次都让她很失望,附近的每家宾阳酸粉店,都去吃过了,没有一家吃得顺口的,而且还都不会说家乡话,真的很尴尬。

身处外地,看到家乡的美食店,你会进去吃么?

酸粉

情况二:

而我的一个同事小云,她就是出于单纯的感到惊喜和好奇,就要进去一探究竟。看看到底正不正宗,价格是不是实惠。正宗的话,过后就可以推荐给老乡,价格实惠,下次就可以继续吃了。

看来在外地看到家乡的美食店,不仅想念家乡的美食和语言的人会进去,还有单纯惊喜、好奇的人也会进去。那没有进去的人,又是为什么呢?

身处外地,看到家乡的美食店,你会进去吃么?

炸波肉

  • 没进去吃的几种情况

情况一:

从家乡来到另外一个城市工作的同学啊吴,她说在工作的城市看到家乡的美食店,通常都不会进去吃的。

因为她在家乡吃了很多年了,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就需要入乡俗随,吃点外地的美食,混新鲜感。这样才觉得有生活的乐趣。毕竟骨子里带着尝遍天下美食的想法,果然是想法比较独特。

身处外地,看到家乡的美食店,你会进去吃么?

在做卷筒粉

情况二:

发小晓春说,她在外地看到家乡的美食宾阳酸粉,从来不进去吃,主要是因为打小就不爱吃这个,所以看到一点感觉也没有。即使是她爱吃的,她也要查一查大众点评的评价如何,过后才看看要不要进去吃。她的这种就是比较严谨的做法,不会轻易地就去吃。

情况三:

也许有的人适应性很强,对美食也没有太多的眷恋,所以身在外地也从来不会留意这些,即便是看到也觉得没什么感觉,更加没有要进去吃的想法。

情况三:

还有一种人,是一枚吃货的同时,还特别会做美食,动手能力很强。一个人在外地生活,一样可以自己亲手制作家乡的美食。这种情况下就不会去外地的家乡美食店里吃了。

每个人对于家乡美食的感觉都不一样,在外地看到家乡美食店,进去和不进去,都有着不一样的原因,因此选择就不一样。

身处外地,看到家乡的美食店,你会进去吃么?

做卷筒粉

前面通过介绍了自己家乡印象深刻的几个美食:宾阳酸粉、卷筒粉、芋头糕,然后通过在外地吃到的宾阳酸粉和本地的家乡的宾阳酸粉对比感受,进一步讨论“外地看到家乡的美食店,你会进去吃么?”

有的人进去吃,是因为想念家乡的味道,想念家乡的语言,也有好奇和惊喜。而没有进去吃的人,是因为想要尝试外地的美食,或者不太相信正不正宗,需要查证过,还有的因为自己都会做,不需要在外面吃。总之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原因,但是家乡的味道还是让人怀念的。你印象最深刻的家乡美食有哪些呢?在外地看到,你会不会吃呢?欢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