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地球共呼“熄”,一小時只是個開始

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提出一項全球性節能活動:提倡於每年三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的當地時間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戶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一小時。自2007年3月31日在悉尼首次發起,直到今年已經迎來了第十四個『地球一小時』。


近年來,『地球一小時』吸引了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其中,而如何以熄燈一小時作為大面積推廣節能環保的起點、通過具體措施讓消費者在生活中真正踐行低碳環保?顯然,作為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公益合作伙伴的餓了麼,做了更多的思考與努力。


1

熄燈背後,暗的是燈光、亮的是希望


門主還記得,全球各大地標在這一個小時內悄然關閉燈光,將璀璨星河還給黑夜的那一瞬間。


與地球共呼“熄”,一小時只是個開始


“關燈,象徵著我們為所有人提供可持續能源的承諾。”曾攜紐約聯合國大廈熄燈的聯合國前任秘書長潘基文說:“我們要用清潔、高效、價格適宜的能源點燃我們的未來。唯有付諸今天的共同行動,我們才能為更光亮的明天充電加油。”

餓了麼基於自身平臺優勢,聯動20個品牌商戶、上萬家門店響應『地球一小時』的熄燈號召。向眾人傳達出餓了麼作為 “中國2020地球一小時公益合作伙伴”e起為地球發聲、為藍色星球發聲身體力行的決心,以及品牌對於節能環保理念的倡導。



『地球一小時』不是一個節電或減排的活動,而是一個致力於傳播環保理念、具有象徵意義的環保活動。其初衷,就是希望以一種簡單可行的實際行動,喚醒大家對環境問題的關注。

餓了麼通過企業身份、藉助品牌力量,真正將熄燈一小時作為大面積推廣節能環保的起點。隨著『地球一小時』在社會化傳播中品牌力量的增強,裹挾著大量的媒介和受眾資源,公眾對其關注度度逐漸升溫、參與的集群效應亦愈發顯著。從而,為餓了麼進一步傳遞節能環保理念、實現更多用戶在生活中真正踐行節能環保舉措打下基礎。


2

一雙筷子,撬動“60+生活方式”槓桿


從2011 年開始,『地球一小時』發出了“超越一小時”的倡議,標識也從60變成60+,這個加號就是提醒大家共同採取實際行動,在提升環保意識的同時,為環境做出切實的貢獻。

此前,餓了麼曾推出一款“可以吃的筷子”—— e·DIBLE CHOPSTICKS。這種筷子用麵粉、黃油、冰糖、牛奶和水作為原料,共有三種口味:抹茶味、麥香原味和紫薯味;可儲存十個月,丟棄後一週內即可降解。


與地球共呼“熄”,一小時只是個開始


筷子是餐具中必備的標配,在中國,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子450億雙(約消耗木材166萬立方米)。餓了麼將筷子作為撬動節能環保理念的實踐槓桿,以此讓更多人認識並參與可持續的“60+生活方式”。

2020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開年的疫情成為各個行業面臨的巨大挑戰。隨著疫情好轉,餐飲行業也逐漸復甦,但公眾對於食品安全的恐慌以及商戶對於訂單數量的擔憂仍在持續。在此情況下,更需要強有力的平臺和品牌將『地球一小時』的理念堅持貫徹下去,更需要作為WWF公益合作伙伴的餓了麼e起為地球發聲、為藍色星球發聲。


據統計,外賣行業每週至少要廢棄上億份一次性餐具;這對於資源消耗、環境汙染等方面來說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影響。餓了麼以2020年『地球一小時』活動作為契機,將節能環保理念進行延續以及進一步發展。餓了麼

通過APP開展專題活動#為藍色星球發聲#,倡導用戶下單時選擇“無需餐具”;踐行節能環保,節流與開源並舉:每單“無需餐具”可獲得16g螞蟻森林能量,17900g能量就能夠在沙漠種下一棵梭梭樹。


與地球共呼“熄”,一小時只是個開始

與地球共呼“熄”,一小時只是個開始


除此之外,餓了麼還進行了一場特別的“熄燈吃播”。主播在減少光汙染的情況下進行趣味吃播,黑燈瞎火享受美食;別開生面的直播形式,吸引了6W+用戶在線觀看並引發熱議。餓了麼通過APP專題活動、熄燈吃播等趣味形式,用公益行動代替廣告,通過用戶容易接受的方式倡導和踐行節能環保理念。


與地球共呼“熄”,一小時只是個開始

與地球共呼“熄”,一小時只是個開始


平臺是品牌的免疫力,品牌是受眾的定心丸。設想一下,同樣是外賣點餐,在特殊時期保障食品安全且依然能夠堅持節能環保理念的品牌,是不是在消費者心中的好感度和信任度會更高?餓了麼作為餐飲等品牌依託的平臺,通過對b端商戶與c端用戶的雙向聯動,將平臺的作用及優勢進行最大化地發揮

;凝聚品牌力量,在疫情期間通過“守護聯盟”、“無接觸配送”等措施,守護受眾健康與保障商戶供應的同時,進一步提高為藍色星球發聲的聲量,堅持推動社會參與“60+生活方式”。


3

地球一小時,對於餓了麼只是個開始


『地球一小時』想要實現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小時的節能環保,而是除此以外還能做什麼。餓了麼挖掘其在“一小時”之外的意義,從最初的60到現在60+,從“一小時”到“超越一小時”,從熄燈到更具體的節能環保舉措,對於餓了麼來說這只是個開始。

世界自然保護同盟委員會委員王亞民教授講環保和商業的關係時曾說到:“過去也有很多人說環保,都說空話,不接地氣的,而現在企業能在商業角度介入可持續發展這個部分,以經濟學的角度來驅動人們的行為,其實是最理想的方式。”

2020年,餓了麼RELAB正式啟動品牌升級,將攜手更多專業領域的合作伙伴,包括且不限於高校、環保機構、環保供應鏈企業、平臺環保商戶、領先可持續品牌、公益組織等,建立“藍色星球計劃聯盟”,共同站在外賣行業全生命週期和全價值鏈的角度,從外賣包裝的原材料、包裝生產, 到平臺覆蓋的商戶、外送環節、消費者, 以及後消費週期延伸出的回收、材料再利用、廢棄物可降解等各環節, 發揮中心平臺的效應, 探索解決方案,創造共享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