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隱忍幾十年後,為什麼能夠統一日本?

導語:在日本戰國時代結束後,豐臣秀吉統一了整個日本,但是在豐臣秀吉死後他的手下敗將德川家康,為這場封建霸權的爭奪,

蓄意為了奪取全國政權,發起了這次統一天下的戰爭,因為在關原舉行,史稱關原之戰。

這場一戰定天下的戰爭中,以石田三成為代表的西路軍隊,大敗德川家康所率領的東路軍,這一站是德川家康的雪恥之戰,這也為日本幾十年後的封建統治奠定下了德川的烙印。因為一系列因素,最後的戰爭結果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這場決定天下的戰役,竟然在半天內就戲劇性的結束。西路軍的大敗,日本的從此進入德川幕府時代。

德川家康隱忍幾十年後,為什麼能夠統一日本?

德川家康

本文將從這幾個方面來討論為什麼德川家康家臣奪得日本統一的細節

一.精準的判斷局勢的走向

二.絕好運氣,不屈的命運

三.豐臣秀吉大批親信在關原之戰時加入德川的東軍

四.德川家康在政治上的靈活隱忍

一.精準的判斷局勢的走向,老辣的經驗

這場戰爭之中眾多勢力的偏向將決定整個局勢的走向東西軍開始拉攏各路諸侯,為了保全自己的權利,不少人就想當出頭鳥,對兩邊的陣容都勻宜許諾,根據局勢來決定加入哪一方。

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個別極端的例子,比如說北九州一國的年輕君主小早川秀秋。他就是這樣活生生的例子,他先是答應加入石田陣容,最後又因局勢的導向,而與西軍倒戈。

德川家康隱忍幾十年後,為什麼能夠統一日本?

小早川秀秋

在這場天下的決戰之中,雙方都打得難分勝負。在戰況難以分出勝利的情況下。小早川成為了這場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在這個時候,雙方的目光都將集中在小早川秋樹這個富有實力的君主上。因為小早川的騎兵早已在戰場上排兵佈陣,但是因為害怕判斷錯局勢的走向,保存實力,遲遲不肯參加前進的戰鬥。

但對於不到20歲的小早川秀秋而言,這無疑是最難的抉擇,他必須保護自己,並且加入即將取得勝利的一方,不然自己的國家將會受到牽連。

兩邊都在不斷的催促著他,向對方進攻,可是這年輕的領袖肯定不可能輕易的將自己的兵力給送出去。但是德川家康由於在人數上的劣勢,讓整個戰局有一點向對方傾斜。

這樣的情況下,小早川很有可能投奔西軍。德川家康也是在道上混過將近半個世紀的人,他怎麼可能不知道這種方法怎麼解決呢?他做出了一個賭博式的決定。

他命令他的部下直接向他的軍隊開火,以此來震懾這位年輕的少年君主。

這道軍令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們是在想德川家康是瘋了嗎?這樣會使小早川徹底倒向西軍,讓東軍直接陷入不利的戰局。

他這個決定非常的英明。他沒有在賭博,他用的是一種態度,像這位年輕君主表明自己的態度。這果然是深謀遠慮,老辣心狠呢。

德川家康隱忍幾十年後,為什麼能夠統一日本?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他認為在野外戰爭的有利作用,應該是引誘石田軍進行最後的一戰,但是得穿加寬同時用心理戰來引誘小早川。西軍和他們一同陷入了計謀,他們必須擺出陣勢來迎戰,從這裡來看西軍在三線戰敗之後士氣低落就疲於防守 在倒戈之後,小早川就直接佔領了松尾山這塊地方,他趕走了西軍的策應。德川家康聽到之後大喜,直接繞過大橫城直向大阪殺去,正因為之前的兵力的缺少,他反映出了在大阪作證的軍隊,他實力主要就被石田給抽到了主要的戰場,所以大阪城除了唱空城計就根本沒法了,如果被德川家康襲擊,就很可能不保。聰明的德川家康料到了這一點,一個圍魏救趙,將西軍的主力在來回間穿梭,導致他們被德川家康前後夾擊。

老謀深算的德川家康早早的熟悉了這所有人在想什麼。在雙方形勢都差不多的情況下,任何一方的猶豫不決只能導致一方的戰局失利,小早川反覆權衡,哪方勝率大的情況下,相比於西軍不斷的請求與催促,就是在一種心理暗示,你再不出兵我們就要說了,而來自德川家康的武力恐嚇,是在強勢你再不加入我們,我連你一塊打了。

果然,這是在政治上混了幾十年的人,他早已經摸清楚了,世態炎涼,他瞬間擊潰了這個年輕人的心理底線,讓他錯誤的判定德川家康即將獲勝,於是趕忙加入了德川家康的戰線,他卻忘記了自己才是他們兩軍爭奪的一塊重要的武器。

德川家康隱忍幾十年後,為什麼能夠統一日本?

二.絕好運氣,不屈的命運

如果說什麼叫佔據天時,那麼德川家康此次會戰前以及會戰中,便得到了足夠的體現。

德川家康所率領的人馬並不是自己家城中最精良的部隊,他最精良的部隊卻交給了德川秀中,他希望德川秀中從中山道上出發,與他在美濃會合,但是這支部隊卻被真田昌信給攔腰截斷,所以德川家康並沒能按時完成他的計劃。

這樣的突如其來的戰況改變,讓德川家康的計劃徹底被打亂,再加上西軍援軍在數日內就會增援的消息令他火上加油,此時的他必須得速戰速決,於是德川家康命令自己的兩個家臣率領數百人輪番向西郡的陣營發起進攻,就算是打開了這場戰爭的序幕。

在戰爭開始的初期,德川家康並沒有調動他在陶佩山的部隊,一方面是他對豐臣秀吉的舊將依然有所戒備,二是毛利家的軍隊時時刻刻都可能切斷德川家的供給,所以他不派這支軍隊加入戰局。因為這一開始就使東軍陷入了人數的劣勢,再加上西軍優良的裝備與地形,讓德川家康不得不後退。

德川家康隱忍幾十年後,為什麼能夠統一日本?

此時的德川家康對這樣的態勢感覺到非常的震怒。一方面毛利軍按兵不動。所以德川家康決定直接進攻松尾山,逼迫他們表態。在德川家康的威脅下發出攻擊西軍,而歸屬於大谷吉繼號下的四位將軍,在這場戰爭之中就逐漸的向東軍倒戈,這也迫使著西軍要在防範外部勢的情況下,也要防範內部勢力,這樣的情況簡直是在與對手的理應外合。

經由關原一戰及分封土地讓豐臣家的勢力漸漸消失,而德川家康建立了以自己為領導的幕府。在這場戰役中,因為豐臣家的親戚並沒有親臨戰場,所以德川不能以正當的理由將他從這個朝代給趕出去,所以也留下了豐臣家的餘黨,在這裡生存了個幾年,但是他們在最後也是成功的將這些給剷除了。

德川家康也如勾踐般的臥薪嚐膽,年事已高,但卻不忘年輕時的影響,因為他沒有能夠打倒封城家幕府政權的人才,在這個年紀即使要發動戰士,也要等所有人準備充分了之後才能行動草率的與豐臣開戰,只能是各懷異心,不能協同一致,只會像是西軍這樣叛逃。

德川家康隱忍幾十年後,為什麼能夠統一日本?

三.豐臣秀吉大批親信在關原之戰時卻加入了德川家康的東軍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他建立了政權,他之前與德川家有一場較為大的戰役,這場一統天下推遲了一年,這也就是在長久守會戰。

在這次戰役中,德川家康取得了勝利,但是已經日薄西山,此一時,彼一時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一合,這標識著豐臣政權的成型。

這卻是一個只有表面的時代因為這周圍的諸侯,似乎對之前知田信長所領導的時代還存在著依戀,一個是各懷心思的織田舊黨,還有他們想與德川一起聯手對抗他。這些人雖表面上恭敬,但是卻各自暗暗的想要復辟舊朝。

豐臣秀吉的統一隻是表面上的,他就跟以前項羽一樣,讓天下人都看到了自己無能的一幕。將周圍的事和鎮壓殘黨交給了手下敗將德川家康,這和楚漢相爭的故事也一樣,最後的結果也差不多相同。

建立王朝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去滿足這些諸侯的需求,豐臣秀吉發動了可恥的侵略朝鮮,結果因為中國明朝的支援而徹底失敗。在這次戰爭之後,豐臣秀吉的政權就已經處於風雨飄渺之中。權貴們的利益更是得不到滿足。

德川家康隱忍幾十年後,為什麼能夠統一日本?

豐臣秀吉的親戚們都想要投靠能夠滿足他們要求的政權,滿足這個要求的便只有德川家康了,因為此時豐臣秀吉的政權維持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得到的利益而失去了利益,他的政權就將會土崩瓦解,所謂派系的恩怨,不過也就是倒塌前的一個號角罷了。

這時他所帶領日本對朝鮮的兩次資源爭奪戰,極大的損耗了日本的國力,而且沒有討好。國內的軍備物資削減的太嚴重,也加重了人民的不滿。所以在豐臣秀吉死了之後,很多人都站在了在一旁的德川家康旁邊。

在治理內政的方面,他肯定是不如家康的,所以這是他必須得到的人,當然這是在豐城秀吉一統日本之後。

如果他沒有對朝鮮發動戰爭,而是直接消滅德川家康的舊黨,還有德川家康的實際實力,那麼其他的諸侯可能都會加盟豐臣秀吉這個天下大事的聯合群體,此時的德川家康根本就不可能是對手

德川家康隱忍幾十年後,為什麼能夠統一日本?

日本對朝鮮的戰爭的潰敗,標識豐臣政權的沒落

在本能寺發生變動之後,豐臣秀吉雖然取得了暫時領先,搶先控制住了局勢,讓德川家康失去了奪得日本政權的機會。但是豐臣秀吉的領導實在是不能恭維,因為他手底下這些家臣對他的領導還真的是心生不滿,在他死後失去了豐臣秀吉的震懾,這幫人就不再是一個集體,他們之間還內部鬥爭的起來,這才是關原合戰之前的雛形,封城之前也因為有了一個這麼大的岔子,所以走向了衰落。

其實這個的結局,在很多歷史上也有體現。在如此封閉的內部情況下,這些人的領導班子,想要尋求在外界資源的掠奪,在找不到路子的情況下很容易失敗,這樣的失敗也是對他自己一個無能的體現。

這也是他統一日本以後對德川家康實行的一切制裁,實際上也是給德川家康一個孝順自己給過自新的機會,但是他卻萬萬沒想到狼子野心是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消失掉?

所謂的厚積薄發也像這些能隱忍的人一樣吧,遭受過痛苦,所以將痛苦加倍償還之後,懂得怎麼更好的穩固自己的權利。

正是由於這樣,德川家康在治理其他地區與豐臣秀吉的治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之後諸侯們的傾向大多都傾向於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隱忍幾十年後,為什麼能夠統一日本?

關原合戰

四.德川家康在政治上的靈活

德川家康他在政治上的所作所為,為自己奪得全國政權的背後,他必須對整個天下的局勢和諸侯的傾向有著明確的認識,因此得到天時地利人和靈活的對各項戰線採取行動的政策與策略,在這一項上他的確比其他諸侯做的棒。

因為在之前德川家康與豐臣秀吉之間展開的戰鬥,工程政權本身就建立的不容易,而且豐臣秀吉本身他的政權就已經受到了極大的創傷,在這樣情況下,他還選擇留他一條性命。

如此的氣度之下,德川家康對豐臣秀吉另眼相看,但是這也是他忌憚了一輩子的人。豐城秀吉派兵攻佔朝鮮的同時,他並沒有將德川家康帶上,而是將他留在後方為他提供物資,是德川家康的幸運,他把自己的實力和巧妙的謀略運用起來,為自己後續奪得天下做準備。在被朝鮮人與明朝大軍震懾的情況下,豐臣秀吉鎩羽而歸也只能回到日本過著自己的晚年,而德川家康在日本本土和平的建設中壯大的實力,這也是風塵全力轉移至德川群裡的一個重要的節點。

幸運的是,德川家康活到了豐臣秀吉死了之後,雖然他已經臨於古稀之年了,但是他的經驗與政治上的靈活手段,在諸侯間掀起了狂風暴雨。這暴雨之下是他多年的辛酸與多年的籌備。

德川家康隱忍幾十年後,為什麼能夠統一日本?

總結:

在關原合戰這一戰定天下的戰爭中,他不僅體現了德川家康,他對政治上的理解也是他人生隱忍的一個態度。他充分的詮釋了什麼叫不鳴則已一鳴而動九霄。他也像中國式的勾踐,雖然沒有受到這麼多的苦難,但是也在默默的臥薪嚐膽。是一個領導人的心胸,這也是一個夢想,家在自己夢想上的不斷追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