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於不由自主的命運中進入自由之境

蘇東坡,於不由自主的命運中進入自由之境

一、林語堂的敗筆之處

首先林語堂能把蘇東坡一生各個方面掰開來玩味,在細小的事情裡挖掘出無限意趣,看得出他對蘇東坡是真愛無疑了。但本書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完全沒有提到蘇東坡的性格缺陷,就連蘇東坡之不如原配妻子會識人、在官場上比弟弟子瞻躁動都是以理解和讚揚的筆調寫出的。以心理學內在整合的角度觀之,一個內在功能好的人不是因為其沒有陰暗面和弱點,而是他能面對自己所有的子人格,在正負好壞之間從不走極端,能夠最大程度地整合自身資源並靈活調度。林語堂沒寫出偉人對自身弱項的處理,實在是可惜。


二、不由自主的人生VS自由馳騁的精神世界

1、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蘇東坡,於不由自主的命運中進入自由之境


蘇東坡之所以在不斷遷徙、貶謫的30年中,依然能建醫院、修堤壩、止殺嬰、肅軍紀、找樂子、善養生,全在於他有一種守弱文化。非內心強大之人不可守弱,當篤定朝廷已經在荒謬的路上漸行漸遠、勒不住馬時,貶謫除了生活上的困頓並未真正踐踏蘇東坡的精神,他依然竭盡所能地為天地創造、為社會貢獻、讓自己開心。百姓無辜,所以能救多少是多少,唯在救助百姓這點上,他還和朝廷較真。說服力最強的一件事是,1085年幼主哲宗登基太后當權,蘇東坡被召回京身居職後,他仍不惜與群臣為敵強諫廢除青苗法及因其產生的貧農欠款。而那時他已經辦好了農莊,樂得當農民,完全厭惡官場爭鬥了。他在最接近宰相之位時,又自請外放,遠離那個永遠被告需要解釋的環境,不愛做官可見一斑。

至於自己的生活,他總能隨遇而安,到哪兒都有朋友和樂趣,屬於今天我們說的“寶藏男孩”。這種樂天知命,更多來源於他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心境。生命於他,利害權勢、紛紛擾擾所佔比重有限。衣食住行、山河日月、花草風樹……人際之外的自然和生命本身賦予人無窮的體驗感和參與感,而這些每個人能享用多少全賴自身,蘇東坡就在其中得到無盡的滋養。海南窮得沒有酒賣,他就自己釀桂花酒,雖然朋友反饋能喝拉肚。羊肉買不起就烤羊脊骨,不知道今天的羊蠍子火鍋是不是從宋朝來的變體。渴望安居而不得,他就在路上盡情享用和觀察大自然,將中國畫推到寫意的巔峰。

古人都迷信,但蘇東坡這種與天地精神卻不同於迷信。很多人求福不得就開始咒罵老天無眼,蘇東坡不一樣,他和上蒼有一種商量的意味,更有一種聽憑發落的臣服。在九江以南鄱陽湖停泊時接到再貶的聖旨,運輸官員派兵來收船,逼迫年邁的他攜行李走陸路,他和官兵談好條件讓舟再行半日,無論到哪兒都下船,哪怕葬身大海。之後風起舟快,送他提前平安登岸。但這又豈是他能夠控制和賭定的!烏臺詩案後,他行文用墨仍不避字眼,也不小心筆墨流傳,朋友勸他也不聽,多少是他相信老天不會因此收他,要收就讓老天收了去罷。

2、一生不接受格式化


蘇東坡,於不由自主的命運中進入自由之境


蘇東坡終生保有旺盛的創造力,用現代眼光看一箇中文男能主持修堤壩,連圖紙都會畫,還建立了中國史上第一個公立醫院,被惡搞去主持軍隊也不膽怯,這是橫跨理工、人文、社科及管理的複合型人才呀。放在今天,瘟疫來了,公佈藥方,收治病人實乃常識,可發生近千年前,誰敢這麼想。毫無頭緒的事又沒人指派到自己頭上,為官之要在於無過,99.9%的人都會繞開。可蘇東坡偏不,遇水搭橋、逢山開路,沒有先例就看著辦,這是他有赤子之心的地方。

最近朋友教育女兒未遂的故事讓我明白,蘇東坡終其一生內心都住著一個這樣不落窠臼的孩童。一天朋友給5歲的女兒講龜兔賽跑的故事,語畢問女兒烏龜為什麼能贏,她正設想女兒答不出時就可以引出業精於勤而荒於嬉的教誨。不料女兒說,“這段賽道都是下坡路,烏龜往殼裡一縮就滾下去了。”驚得她目瞪口呆。她細看書上的插圖,還真是這麼回事。都說孩子是白紙,可卻往往對事自有辦法。反之,絕大部分成人被利害關係、等級觀念、潛規則、先例和慣例等格式化後,頭腦就是一臺儲存機,只會背不會想。

蘇東坡在詩詞文畫中的靈動和別出心裁,與他的為官之道相通,都離不開這孩童般的赤子之心。他一次在杭州審犯人,發現被告由於春來陰雨扇子難賣才還不了欠款,隨即幫被告畫扇出售了結。不分階層的同理心加上奇思妙想的智慧使他確實不太像傳統的士大夫,沒有偶像包袱,這樣的和光同塵,除了政敵誰不愛他。

三、天才的形成


蘇東坡,於不由自主的命運中進入自由之境


蘇東坡生在小康之家,母系為官宦,父親發憤雖晚但家境優裕,這樣的家庭,為他教育品味的形成提供了高起點。他35歲前在史館任職雖無權勢,但在國家最高級的資料中心閱讀絕版,耳聞朝堂上的一手消息,這份見識是後期的災難和貧窮抹煞不掉的。眉州、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常州、登州、揚州、惠州、儋州、京都,因宦海沉浮而走遍大江南北,被迫赴任之途加上蘇東坡極高的悟性,成就了中國畫裡的神韻和律動。

藝術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所以通常農民縱有最質樸真摯的情懷,也提煉不出抽象的藝術。我總認為或許中國古代士大夫的文化品位是中國時至今日最高的,因為他們有錢、有閒、有生活、有文化。反觀現代人,手機、網絡、電腦、電梯、咖啡館、寫字樓、通勤、貸款、績效,人們連深入觀察和體驗自然、浸淫於生活勞作細節的心情和機會都沒有。

一個人接受了好的教育,有過一流的見識,形成了堅實獨立的內在,這時他再遭受窮苦迫害才可能持節自樂,不認為遭受了什麼奇恥大辱。反之,如果先窮後貴,好的東西沒見過,鑑別力尚未形成,更何談思辨能力,或被滔天富貴和前呼後擁迷了眼,折節倒戈;或斷然排斥,粗鄙地過一生。可見形成一個這樣的天才有多難,天賦、財富、見識、閱歷、順序缺一不可。


蘇東坡,於不由自主的命運中進入自由之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