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和蘇軾為何要極力反對王安石變法

很多人對兩宋視為不值一提的弱宋。但其實從另一面看,宋朝是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級大國,GDP佔世界的四分之一。雖然後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但不可忽視的是,無論是人口數量、民間的富庶、社會經濟繁榮、商品經濟發達、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都遠超盛唐。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有三大都出自宋朝。歷史學家陳寅恪曾說過:“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司馬光和蘇軾為何要極力反對王安石變法

在這樣一個政治開明,重文輕武,文藝復興的時代,也催生出了一大批文學家,作家,詩人。光是唐宋八大家,宋朝就獨佔六席。

今天我們主要講一下唐宋八大家中著名的改革家,思想家王安石

和兩個大人物:

寫下“大江東去,浪淘盡…”《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大文學家,書畫家蘇軾

以及從小熟悉的司馬光砸缸故事、編著《資治通鑑》的宋朝文學家,史學家司馬光

這三人性格迥異,王安石做事光明磊落、雷厲風行,蘇軾才華橫溢、張狂率真,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

三人在我們小時候看來,都是大名人,大好人。為何能發生如此激烈的朝堂之爭。逼得蘇軾被迫離京,下放地方。司馬光更是一氣之下罷官15年,專心編制《資治通鑑》

這還要從宋神宗即位開始說起。

不得不說宋神宗是個好皇帝,19歲即位,滿含一腔抱負,自幼目睹宋朝積貧積弱的現狀,急於改變現狀,想要親手實現遠超漢唐的盛世。

司馬光和蘇軾為何要極力反對王安石變法

北宋疆域

就在他即位之初便發現了大宋雖然表面看起來一片繁榮,但內部已經出現了不少問題:

大量的土地兼併,土豪隱瞞土地,導致稅收大減,財政早已出現了赤字,軍費開支龐大,官僚機構臃腫而政費繁多,加上每年贈送遼和西夏的大量歲幣,使北宋財政年年虧空。神宗皇帝即位沒多久就發現這國庫已經快見底了,不禁讓他開始懷疑當年宋太祖、宋太宗的“祖宗之法”是否有問題。改革已經是迫在眉睫。

司馬光和蘇軾為何要極力反對王安石變法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大宋王朝

如今的當務之急是扭轉赤字,讓國家有錢起來。

而就在神宗當太子之時,就已經看過不少王安石寫的一些文章和理財治國之道。對其早已仰慕已久,可以說是小迷妹。

即位不到半年,聽說王安石進京,興奮的趕緊把王安石招進宮裡。在聽完王安石對政治經濟改革的想法和謀略後,深感這才是我要找的賢臣啊!王安石也被神宗皇帝勵精圖治,想要富國強兵的偉大抱負所折服。這君臣二人就開始為了自己的理想,看著大宋美好的未來,牽起了小手。

在神宗皇帝的強力支持下,宣揚富國強兵之策的改革變法於熙寧二年開始,又稱“熙寧變法”。正式拉開帷幕。

變法主要分為富國之法、強兵之法、取士之法

王安石主推富國之法應大力開源,想辦法給政府財政賺錢,而不是司馬光主張的消極節流。其中較著名,也是爭議較大的是便是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和市易法。

青苗法規定: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黃不接時,由官府給農民貸款、貸糧,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別隨夏秋兩稅歸還

具體操作規則是,各地糧倉存儲一千五百萬石錢糧為本金,民戶向官府糧倉借貸時,以十戶為保,十戶中必須有上等戶三戶,以他們私人財產做抵押。每年正月三十借貸夏天青苗款,五月三十日以前借貸秋天青苗款,夏天青苗款必須在五月底之前還清,秋天青苗款必須在十月底之前還清,每期利息二分,也就是百分之二十。如果遇到自然災害,可以遲交甚至減免利息,只收本金。

這本意是好的,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貸對農民的剝削,從民間放貸改為政府放貸,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

司馬光和蘇軾為何要極力反對王安石變法

司馬光這個便先從這個開始,和王安石槓上了。

司馬光從這條中指出,若當地民官強行要求農民貸款,農民便要背上不必要的利息,只會比增加賦稅更加殘忍!

王安石堅信青苗法必定成功,還舉出了自己在地方為政時的例子。可王安石自己也沒想到。這青苗法在地方可行,可在大面積推廣時,竟變了質。

十戶聯保,七戶赤貧戶,三戶富裕戶,赤貧戶屬於低信用無保障的客戶,他們很可能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按時還不上貸款,這樣一來就把風險全部轉嫁到富裕戶身上。而富裕戶本身不需要跟借貸機構打交道,完全能夠自給自足春種秋收。可是官府為了完成放貸任務,就會強行攤派富裕戶為赤貧戶擔保。這樣一來富裕戶也會被拖累成赤貧戶

王安石本想從富人身上多掙錢,沒想到把窮人富人一起坑了。

再說免役法:將原來按戶輪流服差役,改為由官府僱人承擔,不願服差役的民戶則按貧富等級交納一定數量的錢,稱為免役錢。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其本質也是好的,免役法通過交錢免役,由差役改為募役,使農民逐步擺脫了勞役的束縛,使人身相對自由,這對於促進社會經濟尤其是商品經濟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最初目的一是為了減輕農民徭役負擔,二是藉此增加國家財政,尤其是從大地主大官僚手中獲取利益。即可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又能打擊大地主大官僚。

司馬光他又開始扛上:若是有錢的農民土豪是可以交錢不用服役,但真正的農民仍然無法交起這額外的費用,這是變著法加稅!

方田均稅法:下令全國清丈土地,核實土地所有者,並將土地按土質的好壞為五等,作為徵收田賦的依據。

其主要目的便是打倒土豪,清丈出大量隱瞞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農民免除賦稅,得到實惠。

可是這一政令在推廣時遇到了極大的阻力,當地擁有眾多田地的土豪拒不配合,勾結官吏上書告狀王安石。

司馬光和蘇軾為何要極力反對王安石變法

農田水利法:鼓勵墾荒,興修水利,費用由當地住戶按貧富等級高下出資興修水利,也可向州縣政府貸款

這是一條利國利民的好政策,推行後水利工程廣為修建,保證了灌溉;耕地面積增加,農業生產發展,政府稅收增加。

雖然在推廣不久後,興修水利數量逐漸成為官員政績考核標準,一些地方政府強制百姓修建水利,加重人民負擔。好在後來加強了監督管理。在確定工程之前,各級官員要對百姓的意見進行調查,工程量大的需要上報朝廷。在各縣施工之前,要求繪製成圖,闡述具體施工方法後,上報上級部門。這才遏制了一些當地官員為了政績,強行修建水利。

市易法:在東京設置市易務,出錢收購滯銷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並允許商家貸款或賒貨,按規定收取息金

市易法解決了當出現通貨膨脹時,或大豐收時,防止穀賤傷農,政府出手以低價大量買入因大豐收或別的原因,賣的太便宜的東西。等到災荒之時,或者市場急需這類物資時,再以平價賣出。不僅調控了市場,國家還能從中賺取差價。

強兵之法中,爭議最大的便是保甲法:將鄉村民戶加以編制,十家為一保,民戶家有兩丁以上抽一丁為保丁,農閒時集中,接受軍事訓練。

王安石初衷是為了加強對農村的統治,維護農村社會治安; 建立全國性的軍事儲備;節省了大量的訓練費用。

可事實上,儘管保甲法推行多年,宋廷卻從未將保甲當作正規軍使用,顯然將臣之間都對保甲參戰沒有什麼信心。在當時定州新樂縣一教場,保丁五十人,有四十九人受“臀杖”(打屁股),而且先打一邊,留一邊下次再打。而且因為訓練、裝備都要保丁自己掏錢,貧困戶保丁本來就沒錢,還要遭受無窮的剝削勒索,又遭受殘酷的體罰與迫害,逼得他們往往逃跑外鄉。

多地村民為了逃避保甲,竟然發生了不少自殘行為,自斷雙腳來逃避保甲。

司馬光和蘇軾為何要極力反對王安石變法

司馬光正是抓住了這點,向神宗皇帝狠狠的告了一狀。說這新法堪比毒藥,應立即全面廢除!

蘇軾在變法之初本是支持變法的,可在變法實施過程中,發現根本是南轅北轍,也加入了反對派。司馬光的好友範鎮極力反對變法,和蘇軾多次上書狀告王安石。

王安石看到狀紙氣得手都在發抖,立刻起草詔書痛斥範鎮和蘇軾,逼得範鎮辭官,蘇軾下放到了杭州。司馬光聽聞幾位好友的下場後,也氣得罷官回洛陽,十五年不回京。

正當反對派的幾個頭頭被王安石趕走之後,隨著改革的深入,改革派內部開始分裂了。

其中的代表便是鄭俠,他所繪的《流民圖》交給神宗皇帝后,解釋道市易法漸漸變了樣,小商販不交錢根本不給營業,一個好好的市易法,蛻變成國家壟斷市場、貨源、價格,甚至批發與零售也被政府官員所操縱,哪怕想做不大的生意,也要先過政府官員這幾道關口。

司馬光和蘇軾為何要極力反對王安石變法

這極大撼動了神宗改革的決心,他開始動搖了。這段時間反對派的聲音此起彼伏。神宗皇帝的皇后,太后都紛紛指責“王安石亂天下”

接下來這改革停了又改,改了又停,問題出現的越來越多。王安石也開始當面指責其神宗“這改革就像煮湯,你這添把火,又澆點水,什麼時候才能燒成呢?”

沒過多久,神宗便罷了王安石的宰相。一年後王安石雖然再次拜相,但支持改革的人已經寥寥無幾了。沒多久王安石的長子去世,二次罷官。

直到神宗皇帝駕崩,皇太后下詔重新啟用司馬光,為了實現廢除新法的政治主張,司馬光把因反對新法而被貶的劉摯、範純仁、李常、蘇軾、蘇轍等人招回朝中任職,呂公著、文彥博等老臣也被召回朝廷任職。

短短几年之內,在司馬光和蘇軾眾人的主張下,盡廢新法。

司馬光和蘇軾為何要極力反對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不久後也鬱鬱而終

總結變法失敗的原因,無非以下幾點:

撼動了既有利益團體,無法使政令暢通

變法思想沒有統一,全國還是以儒家思想為主,缺少變法的土壤

宋神宗意志不夠堅定,沒有堅持變法,在最該支持王安石的時候左右動搖

用人不當,內部分裂,沒有好好的培養起自己的擁護派,也沒有完全清退反對派

對於監管力度不夠,沒有形成好的監管體制,導致政策執行過程中南轅北轍,成了地方官員斂財的工具

保守派的強烈反對

司馬光,典型的儒家代表,推崇以德治國,主張以禮樂教化國人

王安石,法家代表,推崇依法治國,主張刑法和法律約束國民

新舊黨爭的背後,隱含的其實是中國千百年來的儒法之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