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也要限制華為全球供應鏈,美國在限制什麼?

據路透社26日消息稱,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同意採取新措施,限制華為芯片全球供應鏈,其中可能包括一些關鍵的產業鏈廠商。

去年 11 月初金融時報稱,美國政府多次敦促臺灣政府限制臺積電為華為代工,並且加大向大陸地區進行科技輸入的管控力度。 臺積電代理發言人孫又文則稱該消息是謠言,美國政府並沒有阻止臺積電向華為供貨。

據悉,此次禁令主要是通過限制使用美國技術、零件的外國供應商來實現,臺積電很有可能位列其中。目前美國總統特朗普並未表態,報道提到,他上個月似乎反對執行該計劃。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31日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說,如果美國方面真的限制華為芯片供應鏈,會讓很多美國企業蒙受巨大損失,與此同時,相信中國的精準反制辦法也有很多。

疫情下也要限制華為全球供應鏈,美國在限制什麼?

路透社消息稱,根據提議的規則調整,使用美國芯片製造設備的外國企業需要獲得美國許可證,方可向華為供應特定的芯片。該規則調整的目的是限制臺積電對華為的芯片銷售。臺積電是華為海思的主要芯片製造商之一,同時是世界最大的芯片代工廠。


疫情下也要限制華為全球供應鏈,美國在限制什麼?

根據公開數據,高通公司,2019財年營收243億美元,除了華為自研5G手機方案,三星、聯發科、紫光展銳皆已推出5G手機芯片方案。如果中國手機廠商不採用高通方案,高通至少損失全球40%市場份額。路透社引用貿易律師Doug Jacobson的觀點表示:“該規則調整對美國企業的負面影響將遠大於華為,因為華為將發展自己的供應鏈。最終,華為會找到替代品。”

疫情下也要限制華為全球供應鏈,美國在限制什麼?


都這時候了還惦記“限制華為全球供應鏈”?!

美國希望看到的結果是“地球上的任何一家晶圓廠都不給華為提供產品。 ”

此前美國試圖說服其在歐盟的盟友不要採用華為的 5G 設備,不要讓華為參與到本國的 5G 建設當中,但包括德國、英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均沒有聽從美國的建議。此次美國想要阻斷供應商向華為供應芯片,首當其衝的就是臺積電,而華為每年為臺積電帶來的收入佔其總營收接近 10% ,是臺積電第二大客戶,而臺積電的江湖地位,以及它對華為的重要性,不必贅言,此次,美國再次出手打壓華為的行為會得到“支持”嗎?

為何美國要這麼限制華為?

第一,蓬勃發展的芯片。

任正非:我們不會輕易狹隘地排除美國芯片,要共同成長,但是如果出現供應困難的時候,我們有備份。我們在‘和平時期’都是一半來自美國芯片,一半來自華為,我們不能孤立於世界。我們也能做美國芯片一樣的芯片,但不等於說我們就不買了。海思半導體生產的芯片,已經可以和高通掰腕子。

第二,領先的5G實力。

任正非:5G容量是4G的20倍,是2G的1萬倍,耗電下降了10倍,華為每一個站點能給歐洲節省1萬歐。歐洲跟我們溝通很密切。華為的5G是絕對不會受影響,在5G技術方面,別人兩三年肯定追不上華為。

第三,先知先覺的備胎計劃。

每年至少買高通5000萬套芯片,不是5000萬件,是5000萬套

從備胎正在轉正的鴻蒙系統等等。

第四,強大的科研能力。

華為至少有 700 名數學家、800 多名物理學家、120 多名化學家、六七千名基礎研究的專家、六萬多名各種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形成這種組合在前進。

在編的 15000 多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和專家是把金錢變成知識,還有 60000 多應用型人才是開發產品,把知識變成金錢。

疫情下也要限制華為全球供應鏈,美國在限制什麼?

劃重點:

1)發明專利:不是新型實用專利,不是外觀專利;

2)有效授權專利:不是專利申請,而是專利授權;不僅僅包括30K中國授權專利,還包括40K歐美授權專利,以及10K的其他國家授權專利;

疫情下也要限制華為全球供應鏈,美國在限制什麼?

第五,雄厚的資金。

2019年華為財報顯示,華為集團總資產為1229.47億美元,約合8586.61億人民幣,經營活動現金流913.84億人民幣(這部分是隨時都有可能要花出去的錢),現金和短期投資3710.40億人民幣(這部分實質上是閒錢,有一部分是為了拿授信額度而購買的短期理財產品)。

疫情下也要限制華為全球供應鏈,美國在限制什麼?


有這麼一家公司在,哪個國家不害怕?

一個華為可能無法改變中國,但是,如果未來千千萬萬個這樣注重研發、技術強大的公司,何嘗沒有可能改變中國,甚至改變世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