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數萬億基建新週期到來,水泥供需將繼續向好

隨著我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重拾信心”“恢復經濟”成為頭等大事。


但當前疫情仍在國外迅速蔓延,消費和出口都受到抑制,加大基建投資就成了對沖經濟下行的必然選項。


近期,國內總投資近50萬億元的投資計劃浮出水面,“老基建”成了大頭,預計1季度後水泥需求將集中釋放。


數萬億基建開啟

水泥需求向好


受疫情影響,2月份全國經濟活動幾乎陷入停滯。隨著我國“戰疫”步入收尾階段,“保增長”逐漸被提上日程。近來,包括湖北在內,各地復工的步伐明顯加快。


而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來看,現階段疫情仍在國外不斷蔓延,出口受到抑制,消費的恢復力度也不夠充分,投資就成為刺激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為了加快經濟恢復,有25個省區市已公佈未來的投資規劃,2.2萬個項目總投資額達49.6萬億元。其中2020年度計劃投資總規模7.6萬億元。


當然,這7.6萬億元的投資既包括“新基建”投資,如5G基建、特高壓、高鐵和城軌、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也包括傳統的“老基建”項目,如修築鐵路、公路、基礎設施等。


從今年投資亮點看,“新基建”被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5G基建等“新基建”都會加碼。但“老基建”作為對沖經濟下行的有力手段,自然不會缺席,且總投資額仍會大過“新基建”。


從資金籌備情況看,專項債作為基建投資最主要的融資來源之一,今年用於基建部分的專項債成色會非常足。


首先,今年保增長壓力加大,專項債發行規模較2019年增加已成共識。


政局會議連續兩個月都提出,要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規模。還在上週的3月份會議上提到,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


最近幾年,我國專項債新增限額一直呈現逐年增長態勢,去年增量為2.15萬億元,預計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規模將超過3萬億元。


其次,今年用於基建部分專項債比例將明顯提高。


去年9月,國C會明確2020年專項債新增額度的具體投向,重點用於交通基礎設施等項目,不得用於土地儲備和房地產相關領域、置換債務以及可完全商業化運作的產業項目。


在國常會明確禁投領域後,2020年新增專項債用於土儲棚改比例將明顯降低,相應的,投入到基建領域的資金就會大幅增加,這將為基建投資帶來較多的增量資金。


我們從當前專項債發行情況看,截至3月19日,各地已發行專項債1.01萬億,佔提前下達專項債額度的79%,發行速度明顯加快。發行規模上,廣東、山東、四川三省居前。


從投向看,今年專項債較好地遵從了國務院的規定,發行的1萬億元專項債中,約85%的資金投向基建,遠高於19年的25%左右。資金主要投向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建設等方向。


疫後數萬億基建新週期到來,水泥供需將繼續向好


由於去年專項債70%的資金投向土儲和棚改,導致去年專項債對基建投資拉動有限。今年在政策加持下,專項債對基建投資的拉動作用將大為增強。


隨著疫情影響的不斷減弱,近期重大項目復工率已逐步回升。據發改委介紹,截至3月20日,除湖北省外1.1萬個重點項目復工率已達89.1%。


其中,重大公路、水運項目復工率為97%,機場項目復工率為87%,重大水利工程復工率為86%。重大鐵路項目、能源項目、外資項目均已基本復工。


水泥作為基建工程的重要原材料,下游重大項目復工對於水泥行業無疑會產生積極影響,預計水泥需求將會隨著重大建設項目的開工而加快釋放。


據瞭解,目前華東、華南及西南等地水泥出貨率已恢復到七成至九成,預計到3月底4月初,將全部恢復正常,此前壓制的需求有望集中釋放!


供給緊平衡

價格將繼續高位運行


我們知道,產品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在行業需求不發生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只要供給端可控,行業景氣度就能延續。


具體就水泥行業而言,供給端的控制,可以稱之為是水泥行業穩定前行的壓艙石。


就目前看,擾動水泥供給端的變量主要有三個:錯峰生產的執行情況、環保治理因素的影響以及產能置換導致的產能新增。下面,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水泥企業錯峰生產是指,在行業協會主導下,水泥企業淡季實行停窯,淡季結束後再開窯生產的運行機制。


水泥錯峰生產最早由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提出,他在2014年全國兩會上提出了一個“關於促進構建北方四省一區(黑、吉、遼、蒙、冀)水泥和採暖錯峰生產協調機制的構想”的提案。


該提法一公開就迅速得到政策和行業的廣泛支持,2015年11月,工信部和環保部印發《關於在北方採暖區全面試行冬季水泥錯峰生產的通知》,水泥錯峰生產正式實施。


從實施效果看,在早些年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該政策的實施有效地抑制了水泥和熟料產量的增長速度,對穩定行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最初,水泥錯峰生產主要在北方地區實施,之後逐步擴大到全國。儘管錯峰生產以犧牲產量為代價,但帶來的卻是經營效益的提升。


由於南方省份也加入錯峰生產,水泥供給持續趨緊,去年企業多次上調產品價格,全年水泥價格處於較高位置,水泥行業年均噸利潤創出歷史最佳。


疫後數萬億基建新週期到來,水泥供需將繼續向好


自年後以來,多個省份發佈或公示了2020年水泥企業錯峰生產計劃,如貴州要求全省水泥企業85條硅酸鹽水泥熟料生產線均實行錯峰生產,每條水泥熟料生產線全年累計錯峰生產不少於100天。


令人欣喜的是,錯峰生產政策實施幾年來,給水泥行業帶來積極的變化,目前已成為控制行業供給的主導力量,而水泥企業也因得到實惠所以執行意願較高。相信今年該政策會繼續得到較好落實。


就環保治理因素看,水泥上游原料石灰石在開採過程中會產生廢土石、粉塵、廢氣、廢水、噪聲及爆破地震波等環境汙染因素,疊加礦山安全問題突出,去年石灰石礦山供給逐漸收緊,倒逼水泥行業加快出清。


去年4月,國務院安委辦印發《關於做好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非煤礦山工作的通知》,多省對包括水泥石灰石等非煤礦山進行整治,全年關閉了1000處以上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非煤礦山(含尾礦庫)任務,使得全社會流通熟料明顯減少,水泥產量得到收縮。


疫後數萬億基建新週期到來,水泥供需將繼續向好


另外,去年12月,中國建材聯合會聯手15家專業協會共同制定了《建材行業淘汰落後產能指導目錄》。


目錄提到,在2020年底前,水泥行業將要淘汰水泥熟料產能利用率70%以下地區日產2000噸(含)以下的水泥熟料生產線,2500噸/日(含)以下的水泥熟料生產線2021年底前將要被淘汰。


目前全國共有在運行的新型幹法水泥熟料生產線約1700條,其中2500噸/日以下的佔比為18%。這意味著在2年之內要淘汰的熟料生產線達300條。


不僅如此,1000噸/日(含)以下特種水泥生產線也將被淘汰。在不考慮排放和能耗的情況下,2500噸/日(含)以下熟料生產線在2022年底前將全部被淘汰。這將從源頭上加速水泥產能的出清。


同時2020年是藍天保衛戰的收官之年、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


在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提出,全面完成《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目標任務,狠抓重點區域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也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年底必然會對這五年的生態環保進行總結。


可以預見,今年全國將迎來新一輪環保管控政策的升級,環保臨時限產將繼續影響水泥行業的供給。


就產能置換方面看,主要針對的是水泥新建產線。根據2016年發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嚴禁新增產能,新建產線必須通過產能置換。


當前執行的產能置換比例遵循的是2018年1月工信部印發的《鋼鐵水泥玻璃行業產能臵換實施辦法》,施行減量置換,即汙染敏感地區置換比例為1.5:1,非汙染敏感地區(西藏除外)為1.25:1。


也就是要新建水泥產線必須以退出舊線為前提,在新產線投產前,舊產線要予以拆除。由於不是1:1等比置換,理論上,水泥行業總產能不僅不會增加,反而會逐步減少。


但在政策實際執行過程中,一些多年不在產的舊產線可能會渾水摸魚參與到產能置換中,如此以來,可能會導致實際產能增加。不過,這種現象已經引起行業主管部門的關注。


為了避免造成無序置換情況發生,去年8月5日,工信部、發改委發佈《關於嚴肅產能置換嚴禁水泥平板玻璃行業新增產能的通知》,要求凡涉跨省開展產能置換的,公示前應由項目建設地省級主管部門委託全國性的行業組織或中介機構召開聽證會。


該政策的嚴格執行有望堵住產能置換中的漏洞,有利於行業長期規範發展!


綜合來看,2020年作為“十三五”收官之年和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大氣治理壓力仍然較大,在此背景下,對於水泥行業環境治理和錯峰生產的管控有望更加嚴格,預計今年水泥供給有望維持緊平衡狀態,價格也可能維持在相對高位。


那麼,當前我國水泥行業各區域的需求情況及市場格局是什麼樣的?哪些區域水泥企業發展空間更大,誰又值得我們重點去關注呢?下期見。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參考資料來自於網絡公開信息,所涉及的公司及個股僅作為研究分析使用,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達意見均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請牢記投資有風險,風險且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