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要想學齡前幼兒聽話,謹記這5個原則

“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要想學齡前幼兒聽話,謹記這5個原則

當孩子一直搗亂不聽話的時候,你吼過孩子嗎?孩子的反應是什麼呢?學齡前幼兒犯錯我們應該怎麼教?這篇文章牛牛帶您瞭解一下。

“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要想學齡前幼兒聽話,謹記這5個原則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那個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 還有兄弟姐妹的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

不要把原生家庭當作不肯成長、改變的藉口,因為,你的幸福、快樂掌握在你自己手中。而作為父母請你一定記得: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創造一個文化。過去不對的事情,不要持續下去;過去好的經驗,要把它傳承下去。你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家庭幸福。

“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要想學齡前幼兒聽話,謹記這5個原則

孩子淘氣、頑皮管不了的時候,大聲吼震懾孩子或者打孩子。相信很多媽媽都會這麼做,因為孩子太皮了,脾氣一點點被孩子刺激直到爆發

但是,在你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衝著孩子吼的時候,有沒有細細的想過大聲吼孩子對孩子好嗎

很多孩子的逆反心理都是被父母的打罵激發出來的,越大反抗意識就越強,他會因此而產生對立情緒,用故意搗蛋來對抗,可能變得自卑懦弱,容易服從,也可能模仿大人去霸凌同齡或者更小的孩子。

“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要想學齡前幼兒聽話,謹記這5個原則

經常罵孩子吼孩子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1、:孩子容易自卑

有一些孩子天生比較敏感性格也比較內向,如果父母總是在孩子犯錯後對孩子大聲吼叫,甚至打罵,那麼會對孩子心靈造成傷害,讓孩子變得更加自卑敏感,長此下去孩子會對外界失去信心,導致自閉。

“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要想學齡前幼兒聽話,謹記這5個原則

2、:沒有了不安全感

在孩子心中,爸爸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家本來也是最溫暖的地方,但是如果父母動不動就吼叫孩子,孩子會認為自己的父母是個極其可怕的人,在這個本該他感到最安全的地方反而變得最不安全了

“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要想學齡前幼兒聽話,謹記這5個原則

3、:越來越變得叛逆

孩子小的時候,因為弱小,對家長的暴力只有順從。但是孩子慢慢長大了,也就是會把孩子“打皮了”。到這個時候,打媽已經管不了這個孩子了。當孩子青春期的時候,翅膀硬了,大概率的會反抗家長的管教,也就是我們說的叛逆。

“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要想學齡前幼兒聽話,謹記這5個原則

4、:情緒管理能力很差

這樣家庭的孩子,長大以後,往往會走向二個極端:要不很內向,甚至懦弱,要不就非常強勢、脾氣暴躁。無論是懦弱還是暴躁,其實情緒管理能力都很差

“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要想學齡前幼兒聽話,謹記這5個原則

大多數孩子在1到2歲的時候會形成自我意識,他們會不斷檢測自己的權力有多大,探索自己能用什麼方法讓大人屈服。大人需要做的不是用強權給孩子圈一個既定邊界,教育孩子的事情家長需要多一點耐心和孩子溝通,相互之間的瞭解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對於叛逆的孩子一味的採取高壓政策適得其反。

“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要想學齡前幼兒聽話,謹記這5個原則

如何控制自己情緒,理性教育孩子?

1、:理解尊重孩子

三歲之後的小孩,自我意識慢慢強化,並開始更多地關注周圍的人和事。學齡前的孩子,主要培養與他人的合作能力。要學會與他人交流,學會申訴自己的願望和要求。在這一時期,孩子會有自己的一些天真看法,父母千萬不要輕易否定孩子,對孩子看似幼稚的一些想法,要認真傾聽,梳理出孩子碎片語言裡的具體觀點,然後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理由。

“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要想學齡前幼兒聽話,謹記這5個原則

得到了父母的尊重後,孩子一般會很認真地思考自己的問題。父母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解,對孩子的想法加以扶正或補充,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想法,大人是理解和支持的。

2、:把自己的真實感情告訴孩子

家長在與孩子說話時,準確地向孩子傳達出內心的想法、願望,使孩子能夠感覺到父母“批評”、“教育”中所包含的關愛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減少由於父母“言辭不妥”而引發孩子的牴觸情緒。

“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要想學齡前幼兒聽話,謹記這5個原則

3、:學會擁抱,學會耳語

父子之間、母女之間都要多溝通,家長要多計劃、多創造機會,慢慢地,孩子同你都會習慣這種方式,越習慣也就越自然,感情也就越深。

中國人表達感情的方式是比較含蓄的,我們不善於說出來或做出來,我們明明愛孩子卻很少對孩子說:“孩子,我們愛你”。

“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要想學齡前幼兒聽話,謹記這5個原則

4、:學會傾聽

人與人之間需要溝通,但是不要認為溝通需要用嘴去說,其實溝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聽。可以說,傾聽有時候是最好的溝通

家長好犯的一個毛病就是,總是希望孩子聽自己的,卻很少主動去聽孩子的。那麼,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在座的各位都來試著剋制一下自己,改變一下自己,在家裡我們儘量的少說,多聽,你會發現與孩子的關係、與配偶的關係、與老人之間的關係都會有很大的改變。

“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要想學齡前幼兒聽話,謹記這5個原則

5、父母以身作則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家。一個在爭吵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性格不會柔和到哪裡去;不僅如此,很有可能,長大的孩子也會容易與人起衝突。他們習慣了駁斥別人,否定別人,當然,也不會很乖地聽話。

因為,吵鬧的環境已經給了孩子強大的免疫,別人避之不及的爭論,在他已成尋常。

反之,如果家庭環境平和,大人之間互相體恤,彼此噓寒問暖,從不強詞奪理,那小孩也會安安靜靜,做事遵從事理,不會飛揚跋扈。

“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要想學齡前幼兒聽話,謹記這5個原則

壞習慣會成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好習慣則會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究竟長成什麼模樣,取決於家長如何教導!在3-6歲其實就是給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最重要的時期,可能有很多家長平時比較忙,忽視了這一點,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套有關好性格品格培養的繪本《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

“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要想學齡前幼兒聽話,謹記這5個原則

這套繪本一共8冊,分別是:爸媽不是我的傭人、戰勝自己最重要、我要對自己負責、成功必須有好習慣、管好自己我能行、優秀要常行動來實現、我有好人緣、自信是成功的動力,專門為2-8歲孩子打造的好習慣繪本,其中包括孩子情商啟蒙,邏輯思維鍛鍊,以及語言表達的鍛鍊都非常的有好處!


“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要想學齡前幼兒聽話,謹記這5個原則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這套行為習慣培養繪本應該可以幫到忙。


“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要想學齡前幼兒聽話,謹記這5個原則

3-6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若不注意引導,壞習慣極易養成,壞習慣一但定型可就很難再改了。所以,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溫和而堅持”的改正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