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1800萬,他借來50萬,三年時間東山再起,估值6個億

對有些人而言,失敗只是一個過程,而非結果;是一個過程,而非全部。

負債1800萬,他借來50萬,三年時間東山再起,估值6個億



如果你的公司連年虧損,已經負債1800萬,而你已經身無分文,你還會堅持下去嗎?相信80%的創業者會回答:“不會。”所以,當一同創業的合夥人紛紛提出退股的時候,宋文斌沒有挽留。


他曾是年薪百萬的職業經理人,放棄百萬年薪,下海創立中國第一家走出國門的早教品牌,卻遭遇金融風暴,負債1800萬。危急時刻,合夥人紛紛退股,他卻決定留下來,獨自接下公司。


不著急的創業者


獨自苦撐,不是因為倔強。

作為職業經理人,他成功操盤過元祖、可頌、西薩等知名企業。甚至曾經在一年時間裡,將河南鄭州擁有22家連鎖店的公司從1000萬元的虧損做到盈利。這一系列成功經歷告訴他,失敗並不意味著結束。


早教行業在我國起步較晚,1998年,國內早教市場才開始萌芽。2001年,政府對早教行業的關注和投入加大,使宋文斌看見了商機。


2003年,宋文斌同兩個師範專業的朋友合夥,花20萬元,創立了培正逗點早教中心。培正——培養正氣的孩子,而逗點充滿了兒童教育的特色,也寄託著對逗點逗苗茁壯成長的期望。在當時,早教行業處於起步階段,也處於井噴階段,不少創業者紛紛聞到這裡面的商機,前仆後繼地投身進來。如今知名的早教品牌金寶貝,也是在這一年創立。


與金寶貝的迅速發展,開疆拓土不同,宋文斌的培正早教中心在三年裡都只有一家店。這在人人樂見奇蹟,尋求快速成功的中國,堪稱龜速。

可宋文斌並不著急。


多年的職業經理人經驗,使他擁有一般創業者罕有的冷靜與清醒。他深知,奇蹟的發生總會伴隨著一系列的不可控因素。如果不將模式看透,只會給未來的發展埋下禍根。


在這期間,他與另外兩個合夥人一起,聯合華東師範大學的專家團隊,研發出適合中國兒童的3S【社會化(Socialization)、情境化(Situation)和系統化(Systematization)】教學理論。


2006年,在獨樹一幟三年以後,宋文斌開始發展分店。


摸著石頭過河


創業就像一場修行,沒有套路,也沒有捷徑可言,誰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而開好一家店容易,從一家店擴張開來,面臨的問題卻是複雜多變。


起初,同許多剛剛起步的早教機構一樣,宋文斌採取的是便利店模式。店面進駐小區,貼近用戶,租金便宜,可謂小而美。

可是不久,問題就出現了。店多了,人員配比也就高了。而隨著早教行業的發展,狹小的店面在硬件設施的更新上更是存在諸多短板。


為了跟上早教行業發展的腳步,培正必須做出改變。此時,800到1000坪大賣場模式被運用起來,但宋文斌很快就發現大賣場模式的平效比並不高——面積大了,租金自然水漲船高,但產出的效益卻並不成正比。


改革再次被提上日程,宋文斌經過調研,發現單店面積達到400坪左右就足以承載早教中心所需要的硬件配備與招生教學;而放棄固守商場大賣場,轉而由區位優勢出發,選擇單店發展,更為機動,也更有利於保證用戶的需求。


幾經試驗,平均面積400坪的單店模式終於被確定下來。但問題依然存在。培正逗點一開始是以認知課程為主,課程比較單一。雖然市場接受度比較強,續班率都是滿班續班率,但只在雙休日運作,平時都空置。


幾經研究,培正逗點開始運用滿負荷運作體系。平時設置有啟智課程、樂博士課程,雙休日以親子課程來對接,晚上以繪畫類、素質類課程來對接,單店的使用率非常高。業務結構體系完善的同時,也擁有最高的平效比收益。


2008年,培正進入高速發展期。店面數量在一年時間裡擴張到了20多家。


海外模式遭遇重創


2009年,培正逗點開始接觸資本,估值兩個億,同時開始著手在香港IPO上市。經過幾輪淨值調查以後,培正開始在新加坡開展海外業務,立志做第一家走出中國的華語早教。


很快,國內的業務被放緩,培正逗點開始著重培育海外市場。可是世事難料,新加坡對海外勞工引進有著諸多限制與管控。原本預想可以利用中國與海外的用工成本差距,輸出國內人才,以低成本快速發展,此刻卻成為培正逗點的巨大短板。對於教育行業而言,如果解決不了用工問題,無疑幾乎是致命的。而新加坡政府對海外企業的規避性打擊,更是讓培正逗點的海外發展雪上加霜。


培正逗點在國外的兩年並沒有成功,進而讓培正逗點的上市也受阻。十號文件規定企業可以在境外直接上市,而海外模式的失敗,讓這一切構想都化為了泡影。


禍不單行,2009年,中國爆發金融危機,伴隨著經濟衰退而來的,是生源的迅速減少。六家直營中心半個月的銷售額僅18萬元,簡單加盟中心也有大部分停止續約。


海外模式遭遇重創,國內經營幾乎停滯。2013年,身在新加坡的宋文斌放棄海外業務返回國內,得到的卻是合夥人紛紛退出的消息。


培正逗點已經欠下1800萬元的鉅債。有的供應商甚至叫上社會九流人士上門要債。此刻是就此罷手,負債逃遁?還是擔下責任,背水一戰?宋文斌選擇了後者。他向供應商保證,欠下的貨款,自己一定會歸還。此時,員工的工資已經發不出來了,百般無奈之下,他向民間借貸借來50萬元。


這50萬元,已經成為他最後的籌碼。


託管模式力挽狂瀾


絕望往往使人迷茫,從而寄希望於一些不切實際的奇蹟。然而宋文斌並非賭徒,他在絕境依然保持著難得的清醒。


接手以後,他開闢了合股模式,迅速發展了五六家店。六家直營店的銷售額也在一個月時間裡恢復到了90萬元,第二個月銷售額增長了近20%。但很快,宋文斌在合股模式發展過程中發現了問題。


自2006年開放特許加盟以來,培正逗點一直秉持著直營模式,加盟店開放得很少。主要是因為簡單加盟店存活率很低,要麼倒閉,要麼就翻牌,與總公司脫離聯繫了。而之所以導致這一狀況,是因為簡單加盟者類似於個體經營的小作坊,經營狀況往往受經營者自身經驗所限制,容易出現虧損。


由此,他獨創出了託管模式,把整個教育平臺變成了一個投資平臺。將加盟者變為投資人,也將簡單加盟個體經營小作坊模式變成了一個理財模式。


投資人集群投資進來以後,由總公司經營團隊託管,公司收取銷售額的10%;下設15萬元的保底線,月收入15萬元以下的店不抽取費用。保底線保障了投資人的利益,而總公司全程託管,也解決了投資人的後顧之憂。


託管模式是一個複雜體系的模式,涵蓋了人員託管、培訓託管、市場託管和課程託管。


這一模式施行以後,培正逗點上海的店面在一年時間裡從六家店增加到了60家店。每年的銷售增長都在30%以上。


過程與結果


兒童早教市場潛在消費人群十分龐大,每年新生兒人口約有1500萬之多,且新一輪的生育高潮將一直持續到2020年。80、90後逐漸成為生養的主角,他們觀念新潮,又捨得投入,推動著早教市場的快速膨脹。


可早教市場即是藍海,也是死海,不少英雄漢前赴後繼,卻又紛紛死在佈滿陷阱的海岸。覆盤培正逗點的發展歷程,是商海沉浮的辛酸經歷,也是用血淚換來的寶貴歷程。


創業就像一場大潮,弄潮兒甚多,成功者寥寥。而對有些人而言,失敗只是一個過程,而非結果;是一個過程,而非全部。

企業家們好,我司聯合國內上百家天使和風投機構尋找項目股權投融資合作。

1:農業(種植、養殖、養老)重點關注。 2: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

3:連鎖餐飲、商貿、化妝品業。 4:互聯網、物聯網、APP行業。

5:醫療設備、生物醫藥、健康行業。 6:文化、教育產業。

7:商業、旅遊、礦產、地產 8:創新型傳統行業。

9:汽車產業鏈。 10:高利潤、高成長性及國家支持等


負債1800萬,他借來50萬,三年時間東山再起,估值6個億

  • 2019年營業額500萬以上!
  • 合作對象是企業最大股東,非決策人勿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