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每年4月4至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气在仲春与暮春之交。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有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2020年清明时间4月4日(星期六)15时38分,农历三月十二。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关于清明节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在成就霸业之前的逃亡中,有一次特别饥饿。这时他的随从——介子推,给他端上一碗肉汤。他吃后有了力气,忽然想起野菜都吃不上,怎么会有肉呢?介子推说:“这是我大腿的肉。”晋文公落泪道:“我连累你了,我怎么才能报答你呢?”介子推说:“我之所以割股肉,是因为公子您贤德,将来晋国需要您这样的贤君,我希望您回到国家后,能善待百姓,勤政清明。我不希望你报答我个人,而是让百姓好。”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十九年后,晋文公回到晋国当上国君,准备重赏跟随他吃苦受难的功臣时,介子推却隐退回老家山中,和老母亲编草鞋艰难度日。晋文公得知此信息,便派人追过去封赏介子推。但介子推就是避而不见。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出山,就听了臣下之计,放火烧山,想逼出介子推。结果大火烧了三天,山都烧光了,介子推也没出来。

原来介子推母子背靠着一颗大柳树站着烧死了。这棵树中间有个树洞,在树洞里晋文公发现一片衣襟,上面用血写了一首诗,说明介子推拒绝出山的原因。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看到这首诗后,晋文公非常感动,决心励精图治,不能辜负介子推的一片苦心。结果,在晋文公的治理下,晋国很快就富强起来。

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在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一天,一致不再烧火做饭,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正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为巩固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此提醒广大群众,提前安排好工作生活,节日期间注意安全,减少外出,做好防护、避免参加聚会和集体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