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讓分餐製為健康助力

趙勇:讓分餐製為健康助力 | 科學戰“疫” 專家解疑

(本期特邀專家:趙勇)

重慶市科學傳播專家團成員,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研室教授、碩士生導師、註冊營養師。第三批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全國社會科學普及優秀專家。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香港大學訪問學者。全國營養行業先進工作者(2017),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學生餐分會常務理事,學生健康教育分會常務委員,重慶市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學會營養健康專委會主委。

在傳統飲食文化下,分餐應該如何進行?

趙勇:分餐制在我國曆史源遠流長,從周朝起直到宋初,都是實行分餐制,當代,尤其是前幾次較大的公共衛生事件(例如20世紀80年代“甲型肝炎”和2003年的“SARS”),為了防止疾病傳染,有關部門和專家再次提出分餐制,倡議把吃飯方式由合餐制改為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匙。

  本次疫情初期,我在家裡實施了家庭分餐制並在營養人公眾號上面發出倡議,得到廣泛支持和響應。當前,我們認為分餐有很多好處,例如分餐制更符合現代生活健康衛生的要求,減少“病從口入”,更能夠科學把握攝取的營養質量,更有利於控制飲食的量,更能減少食物的浪費,更好地調節個人口味,更讓客人感覺受到尊重,更方便國際交往和合作等。

  因此,在傳統飲食文化下,分餐制推進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定碗筷:分餐最重要的是每個成員要定適合自己的碗和筷子。特別是可以根據每個成員的大致能量消耗、疾病的易感等個性化因素來定碗,比方說肥胖一點的,那麼碗儘量要小一點,可以添飯,但可以控制總量。外出就餐提倡自帶碗筷。

2.公筷公勺:兩人以上同桌共餐時,用公勺和公筷。

3.循序漸進:家庭成員間要有耐心,不要急於求成,幾十年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慢慢來,循序漸進就好。餐館食堂也根據各自具體情況積極嘗試逐步推進分餐制。

4.人物分工:家庭分餐制需要一個“掌勺人”,碗筷的保管、單獨清潔、分菜等,確實要增加一些工作量。

5.相關部門在倡導的基礎上不斷推出更有指導意義的分餐標註。

6.相關餐飲碗筷用品生產標準和工藝參考新形勢下分餐制的需求,為全社會和家庭推進分餐制提供產品和技術支持。


市民外出就餐有哪些注意事項?

趙勇:市民在外就餐應注意以下幾點:

1.先準備好自己的碗筷,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等特殊人群。

2.選擇餐館:選擇乾淨、衛生的餐館,品牌比較好的,有完善營業資質的,例如餐飲服務許可證或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有效健康證等。還可以多諮詢當地熟悉人士,網評也可以適當參考,不要食用野生動物。如果餐館沒有提供公筷公勺,應主動索取。

3.合理點菜:點菜時要注意食物多樣、葷素搭配,多吃蔬菜,肉類要適量,要搭配著吃些香菇、木耳、豆製品等。儘量選擇用蒸、燉、煮等方法烹調的菜餚,儘量避免煎炸食品和高脂肪菜餚,以免攝入過多的油脂。

4.個人進餐衛生:點餐後、就餐前科學洗手,飯後及時清洗自帶碗筷。觀察餐具是否經過消毒處理(經過清洗消毒的具有光、潔、幹、澀的特點,反之往往有茶漬、油汙等);辨別食物狀況(是否變質,有異物、異味);儘量自帶餐巾紙或手帕。

5.食量要適度,適可而止,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在家期間,如何保障孩子的營養需求?

趙勇:科學合理的營養膳食是改善個人營養狀況、增強抵抗力的重要基礎。保障在家孩子的營養就是要注意合理膳食。應遵循“全面、均衡、適量、安全”八字方針,遵循膳食指南和膳食寶塔推薦的飲食原則。

  全面是要食物多樣,每天食用12種食物以上,每週食用25種以上。均衡適量就是要強調不偏食節食,不暴飲暴食,吃動平衡。

  疫情期食品安全方面應注意食品衛生,處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刀具等要分開,接觸生食後要洗手,食用肉類和蛋類要煮熟、煮透;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吃飯時不說話、不打鬧,安靜就餐,避免噴濺。教育孩子不要含咬筷子、勺子和叉子等物品,用餐時要特別注意魚刺和骨頭,避免卡喉;注意食物溫度,不吃過涼或過熱的飯菜;端熱水和熱湯時要戴上隔熱手套。


中小學生家長如何注重孩子的一日三餐?

趙勇:首先是吃好一日三餐,疫情期間要均衡飲食。每天要攝入適量的谷薯類、蔬菜、水果、禽畜蛋、豆類、堅果,以及充足的奶製品。中小學生每天至少攝入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蔬菜水果種類每天不少於4種。新鮮蔬菜水果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等,對提高免疫力有好處的深色蔬菜,其應占蔬菜總量的一半以上(即每天150~250克以上)。每週食用1~2次動物肝臟,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有利於保護黏膜,預防感染。

  兩餐間隔4~6小時,三餐定時定量。早餐提供的能量應占全天總能量的25%~30%、午餐佔30%~40%、晚餐30%~35%。每天要吃早餐,保證早餐的營養充足,早餐應包括谷薯類、禽畜肉蛋類、奶類或豆類及其製品和新鮮蔬菜水果等食物。

  三餐不能用糕點、甜食或零食代替。而且,還要注意合理選擇零食,足量飲水,不喝含糖飲料。零食是指一日三餐以外吃的所有食物和飲料,不包括水。要控制零食的攝入頻次、攝入量和種類,建議以新鮮水果、奶類等為宜,原味堅果雖好但要適量,每天一小把即可。油炸、高鹽或高糖的食品不宜做零食。要保障充足飲水,每天800~1400毫升,首選白開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更不能飲酒。每天推薦飲用不少於800~1400毫升的水。另外果汁不能替代新鮮水果。


趙勇:讓分餐製為健康助力 | 科學戰“疫” 專家解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