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口罩也沒消毒液,古人如何預防疾病?遇到疫情又該怎麼辦呢?


沒口罩也沒消毒液,古人如何預防疾病?遇到疫情又該怎麼辦呢?

最近疫情期間,很多人都呆在家中不敢出門,特殊時期,大多數人的安全感除了口袋裡的錢,更依賴於能防護健康的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醫療衛生用品。是啊,如果命都沒了,口袋裡有再多錢又有何意義呢?

然而,放眼歷史,在古代也會有瘟疫,人們也會生病,但古代可能並沒有像我們如今便捷、完善的醫療衛生條件,他們甚至連口罩都沒有,那古人們又是如何預防疾病、對治疾病的呢?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講一下,在醫療衛生條件並不完善的古代,人們到底是如何預防、應對疾病的。

01. 殘酷的現實:壽命短、看病難,不少人連生病的機會都沒有

在談論預防疾病前,我們先來看一下古人的壽命,古人到底能活多久?

還記得中學時候學習文言文時,文章裡經常會出現一個叫彭祖的人,他生活在四千年前的上古時代,活了800歲。據說當時採用的是“小花甲計歲法”,即60天為一年,這樣算下來,彭祖的800歲只相當於如今的130歲,130歲在現代來說也算是高壽了,能活到130歲的人也是寥寥無幾。所以,很多人就會以為古人都很長壽,自然環境無汙染,食物都是純天然,古人肯定都很能活。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其實並非如此,那古人到底能活多少歲?

學者林萬孝經過研究統計,並在《我國曆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中提出:先秦18歲,漢朝22歲,唐朝27歲,宋朝30歲,清朝33歲。杜甫曾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其實活過三十都不容易。

沒口罩也沒消毒液,古人如何預防疾病?遇到疫情又該怎麼辦呢?


古人壽命為何會這麼短?

首先,古代的嬰幼兒天折率高,從而拉低平均壽命。比如,乾隆皇帝17個兒子中,就有7個不到8歲就天折了。尊貴的皇家尚且如此,生活條件欠佳的尋常百姓家,孩子的天折率肯定更高。另外,根據人口學的寇爾-德曼模型生命表,在平均壽命為30歲的社會中,40%的人會在10歲前死亡。對古人來說,10歲就是一個檻兒,挺過去了,後面日子可能就細水長流了,最多也能活到四五十歲;

其次,即使古人好不容易活到了成年,也會面對戰亂、自然災害導致饑荒的多方面考驗, 也不一定能壽終正寢。比如,像混亂的魏晉時期、蒙古族人入主中原的宋末元初時期,還有太平天國運動的晚清時期,都是我國古代人均壽命的低谷時期;

最後,醫療條件是影響壽命的重要因素。在古代,除了少數富貴人家,大多數的普通人家根本看不起病。大多數人面對生病狀態就是,“小病靠扛,大病等死”。比如,小說《駱駝祥子》裡,虎妞難產,祥子去請醫生,卻花不起診費,最後只能看著虎妞死去。退一步講,就算有錢看病,落後的醫療條件也不一定能看好。在古代,“庸醫殺人”時間經常出現。我們如今看來很容易治的病在古代的死亡率卻非常高,比如,傷寒流感、肺結核、狂犬病。

有人認為林黛玉就是得肺結核死的,在古代,狗也惹不起,一旦被咬,傷口感染,得了狂犬病,那就必死無疑了。

所以,歷史是發展的,時代是進步的。現在很多人都羨慕古人生活,其實如果真讓你穿越回去,就現代人那身體素質,說句不中聽的,得個感冒可能就能一命鳴呼了,我們現在的生活多幸福!

沒口罩也沒消毒液,古人如何預防疾病?遇到疫情又該怎麼辦呢?


02. 如何預防疾病:講衛生,減少細菌感染率;多運動,增強身體免疫力

上文我們說到,古人看病貴、看病難,醫療衛生條件也不行,那要保證健康最直接可控的方法其實就是預防生病,不得病自然就不用治病了,從健康源頭把好關。那古人都是如何預防生病的呢?

其實,一方面,要靠保持自身衛生;一方面,要靠努力鍛鍊身體,提高身體免疫力;最後,假如真的生病,古代社會福利機構也將發揮大作用。

1.古人如何保持衛生?

說到保持衛生,古人在洗漱和生理意識方面已經有了一些衛生安全意識。在洗漱方面,人們比較注意頭髮的洗護,還會每天漱口刷牙;在生理意識方面,古代女子每月來“大姨媽”的時候,也有了衛生巾的替代品了哦…

首先,古人是重視頭髮的,所以也重視洗頭髮。“沐浴”一詞中的“沐”字,最初就是指洗頭髮。漢朝時,公務員每五天放假一天,就是讓他們回家洗頭髮,這個假期被稱為“休沐”。五天一洗頭,放在今天我們該受不了了 吧,因為古人洗頭也實在是個大工程,並不像如這麼方便。

那他們都用什麼做洗髮水呢?首先,是皂莢,俗稱皂角。將泡過的皂角放在水盆裡加水揉搓,或用硬物砸碎,等水質略微黏稠後將雜質撈出,剩下的液體就可當做洗髮水。用皂角洗髮液洗髮,可去汙、養髮、烏髮、固發;其次,木槿葉也很受歡迎。因為它相比皂角更清爽,沒有太多刺激性氣味,且功效相似,至今南方的一些地區,還有用木槿葉洗髮的習慣;最後,還可用草木灰洗髮。草木灰屬於鹼性,富含碳酸鉀,可去油止癢,讓頭髮乾淨清爽,更適合油性發質。

其次,古人也非常重視牙齒整潔與美觀。比如,在《詩經·衛風·碩人》中形容美麗女子的牙齒“齒如弧犀”,意思就是牙齒如同葫蘆子一樣整齊潔白。在隋唐以前,人們主要用漱口、擦牙的方式清潔牙齒。常用鹽水、茶水、酒和明鞏水漱口,天然物質具有殺菌消炎作用,能有效預防牙齦出血、牙周病、口瘡等疾病

隋唐時期,出現“揩齒法”,又稱“楊柳揩齒法”。即,“每朝楊柳枝咬頭軟,點取藥揩齒,香而光潔。”意思是將楊柳枝的一頭用牙齒咬軟,後再蘸上少許藥粉,用來刷牙。此法源於古印度,和佛教有關;宋代出現“刷牙子”,是真正意義上的牙刷。宋人周守中在《養生類纂》中記載:“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可見,宋代牙刷多用馬尾製成,成本較高,所以市面上的好多有的也是用豬毛做成的。用牙刷刷牙時還會加入一些含皂角、生薑、升麻、地黃、旱蓮的草本中藥粉,如宋代的“牙香籌”,就是用香料和藥材製成的固體清潔劑。

最後,在女性生理方面,古代女性來“月事”後沒有現在方便的衛生巾,但也有可替代品,那就是“月事布”。一般就是用乾淨的布做成10釐米寬的長條形狀,會做成中部兩側加寬,就類似今天衛生巾的防側漏護翼。月事布兩頭各有一條細長繩子,可用其將月事布系在身上。月事布的正中間通常會有一個小口袋,

裡面填充草木灰,有吸水、祛溼、殺菌的作用。用完一次後,可將裡面的草木灰換掉,並用清水洗淨然後晾乾,下次繼續再用。清洗月事布的時候有的還會在水裡加些明鞏,起殺菌消毒的作用。在古代,女子來“大姨媽”時,被認為會帶來晦氣。比如,明朝時,李時珍就在《本草綱目》裡警告男性們,“大姨媽”會損傷陽氣,告誡君子遠離。為此,古代女性在使用、清洗、存放月事布時極端隱秘小心,甚至有的結婚十幾年的夫君都不知道月事布為何物。

沒口罩也沒消毒液,古人如何預防疾病?遇到疫情又該怎麼辦呢?

古人刷牙


2.古人如何鍛鍊身體,提高身體素質,加強免疫力?

古人一般會通過體育運動來加強鍛鍊,既娛樂了身心,又能增強身體機能,提高免疫力。最常見的體育運動有兩種:一是,投壺;二是,蹴鞠。

投壺是古代士人階層宴飲時常玩的一項遊戲,慢慢也演變成一種社交禮儀。基本玩法是在地面上立一個細身小口的高身壺,參與者離壺一定距離向壺內投挪弓箭,以投中多少和投中位置定勝負。不同時投壺規則不盡相同,在宋代:

宋代投壺常用帶壺耳的壺,投壺有多種得分方式。第一箭投入壺中,叫作“有初”,得分十算,也叫十籌;第二箭開始,連續投入的,叫作“連中”,得分五算;最後一箭投入壺中的,叫作“有終”,得分二十算。此外,投壺一局一般投12支箭,全部投中稱為“全壺”,如果一方“全壺”則立即勝利。投壺時,箭身前半段進入壺內,後半段倚在壺口邊緣的,叫作“倚竿”。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第一集,就上演了宋代大戶宴飲時的投壺場面。其中,明蘭投壺時最後一箭就是倚竿,還因此贏得了比賽。

沒口罩也沒消毒液,古人如何預防疾病?遇到疫情又該怎麼辦呢?

投壺


蹴鞠就相當於古代足球。1958年7月,國際足聯主席阿維蘭熱博士來中國時曾表示:足球起源於中國。但古代跳鞠和現代足球的玩法有著大不同。蹴鞠在戰國時代就存在,起源於齊國都城臨淄,也就是今天的山東淄博;到漢代,已形成一整套的比賽規則;宋代是蹴鞠發展的巔峰時代。此時,還出現了新玩法,即表演性質的蹴鞠。還出現了職業化運營,有專業的球員,還有專門的蹴鞠社團,就類似今天的足球俱樂部,當時最有名的蹴鞠社團叫“齊雲社”。

有人曾經打趣道:自從高俅離之後,中國足球已經沒落了八百年。是啊,千年前的宋人竟如此熱愛蹴鞠,甚至有了商業化運營模式,真讓如今的我們自愧不如。

沒口罩也沒消毒液,古人如何預防疾病?遇到疫情又該怎麼辦呢?

03. 瘟疫成災怎麼辦:社會福利機構來救助你

儘管中國的社會福利機構是從近代西方傳入的。但是在古代,中國的社會福利事業竟然一直位居世界前列。

古代社會福利事務多由民間承擔。比如,漢代以來形成的世家大族、宗族組織以及宗教團體等;宋代時,經濟繁榮,社會發展,也具備了較為完整的社會福利體系。比如,較為有代表性的宋代社會福利機構有:施藥局、安濟坊、居養院、漏澤園等。

首先,施藥局不以賺錢為目的,主要為窮苦民眾提供醫療服務,看病時只收本錢,對於特別貧困的窮人還免費發放藥物;

其次,安濟坊和居養院是宋徽宗時普及完善的社會救助和養老機構。

史料記載,宋徽宗曾下詔:“置安濟坊養民之貧病者,仍令諸郡縣並置。”安濟坊主要給患病窮苦民眾提供醫療服務,類似一個免費醫院。居養院,主要是針對孤寡老人、窮人、孤兒的居養機構。其中,針對孤寡老人的居養院後來叫作安老坊、安懷坊,類似今天的官辦免費養老院。在宋朝,凡是60歲以上孤寡老人,都有權利進入居養院。居養院中,針對孤兒的部分叫作慈幼局,其性質相當於今天的兒童福利院;

最後,“漏澤園”則是一個福利性質的殯葬機構。在宋代,凡是無主的屍骨或者因家貧無法安葬的死者,都由政府負責安葬,安葬的墓地被稱為漏澤園。漏澤園的建立,不僅給了貧窮者最後的往生體面,還能有效地改善居住環境和防止疫病流行。

中國臺灣經濟史家侯家駒曾將宋代社會福利評價為“由胎養到祭祀”,通俗來講就是從出生到死亡,都有能保障你基本生活的福利機構,堪比今天西方福利國家“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體系。

沒口罩也沒消毒液,古人如何預防疾病?遇到疫情又該怎麼辦呢?


【結語】

這篇文章主要從疾病預防的角度出發,首先,講了古代壽命短、看病貴、看病難之生存不易;其次,進入文章論述的主要部分,即古人在生存難的環境下如何預防疾病,古人已經學會了刷牙、洗頭,並具備了更強的生理安全意識,以此極大程度減少了病菌感染;最後,就算真的得病,在一些年代也有極為完善和強大的社會福利制度和機構,來保障民生。相比之下,我們如今的生活真是來之不易,卻又無比幸福,就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了,珍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