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艱難自救,推奢侈品電商平臺“萬里目”,羅敏的第九次試錯?


趣店艱難自救,推奢侈品電商平臺“萬里目”,羅敏的第九次試錯?

一方面,奢侈品的消費群體,對品質有著極高的追求,確保正品貨源,是這個群體最為核心的消費訴求;另一方面,相對於平價的平民化商品,奢侈品的消費群體,對價格本身並不敏感。萬里目試圖用價格補貼來撬動奢侈品消費,並不明智。


文丨萬能的社長




從百億美元市值,到市值不足5億美金,身處退市邊緣的趣店,終於又要開講新故事了。

日前,定位為跨境奢侈品電商平臺的“萬里目”上線。趣店方面宣稱,將拿出百億補貼,輔以社交電商的玩法,“不遠萬里,全球甄選”。

這意味著,趣店高舉高打,正式跨入奢侈品電商行業。在趣店的高調背後,則是一個有些悲傷的故事。

幾乎與萬里目上線同一時間,趣店發佈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趣店2019年第四季度淨利潤為1.57億元人民幣,創下上市以來最低紀錄。此外,財報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趣店將產生虧損。

兩年前上市時,趣店總市值突破百億美元,如今,這份市值早已縮水大半,股價也長時期徘徊在1美元多,非常時期的趣店,急需一個新故事,讓外界重拾對趣店的信心,打著跨境電商+奢侈品消費雙重標籤的萬里目就此上線。電商的賽道有很多,趣店偏偏選擇了最難的那條。


不斷試錯,趣店和羅敏的艱難求生


趣店成立已經6年了,兩年前,趣店完成上市,市值突破百億美金。在上市後的第一次年會上,趣店創始人羅敏放出豪言:趣店的目標是要做千億美金的公司。

趣店艱難自救,推奢侈品電商平臺“萬里目”,羅敏的第九次試錯?

◆趣店完成上市

當時,承載羅敏千億美金市值夢想的,是趣店在主營業務消費信貸之外,新上線的汽車新零售業務——大白汽車。如今,兩年時間過去了,大白汽車早已被放棄,羅敏千億美金市值的夢想,也被現實衝擊的七零八碎。

3月18日,趣店發佈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財報。財報顯示,2019年四季度,2趣店集團錄得總收入19.32億元,環比下降25.4%;按照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調整後淨利潤1.57億元,環比下降85.2%。

彼時,趣店的股價,已從最高點時的突破30美元,跌落至如今在2美金左右徘徊;其市值,也從上市伊始的100多億美金,變成了現在的不足5億美金。

把這幕悲傷的故事的時間線拉到足夠長可以發現,在成立以及上市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在曲曲折折往前走的道路上,大部分互聯網企業可能會碰到的遭遇,比如、高管頻頻離職,員工動盪,突發黑天鵝等,幾乎都在趣店的身上發生過。

在財報發佈的同時,趣店還宣佈,趣店CFO楊家康辭任,接著便是一系列的人員調整。在過去的幾年裡,關鍵時刻的高管變動,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在趣店身上。比如,在2017年上市前夕,公司首席風控官CRO粘旻環等多名高管被曝離職。

此外,從2018年年中開始,趣店逐步完成南遷,此時,網上便有多名員工被變相強制離職的消息曝出。

關鍵時期的人員變動,還不足以全面概括趣店遭遇到的風波。

自成立以後,趣店完成了多輪融資,其中不乏阿里、崑崙萬維這樣重量級投資人的身影。但另一方面,減持的戲碼,也一直如影隨形。例如,在上市前夕,趣店第二大股東崑崙萬維宣佈出售其持有的部分趣店股份。完成赴美上市後,崑崙萬維又實施了多次轉讓或減持。此外,阿里在2019年5月也宣佈不再持有趣店的股份。

除了在資本市場上屢遭打擊之外,趣店的主營業務,也一直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比如,在成立開始,帶動趣店不斷髮展壯大的現金貸業務,在為公司帶來高額利潤的同時,也因現金貸業務的暴利以及監管的不斷趨嚴,始終倍受輿論質疑。

伴隨著這些動盪發生的,是趣店一路向下的業績表現,股價的持續下跌,市值的大幅蒸發,都讓羅敏千億市值的夢想愈發變得遙不可及。動盪之下的趣店,急需不斷拓展業務邊界,輸出新故事,來挽回市場對其喪失的信心。

在幾年時間裡,趣店相繼推出了汽車新零售平臺的大白汽車,高端家政服務項目“唯譜家”,在線教育項目“趣學習”、校園社交項目“相同”、少兒閱讀項目“大白兒童閱讀”等。

跟羅敏在創辦趣店之前做的多個創業項目最終的結局一樣,這些嘗試,最終大多都不了了之。比如,此前被趣店寄予厚望的新業務大白汽車,在運營了不到兩年時間後便宣告關閉,最終變成了一場昂貴的試錯。

但能折騰的羅敏,不願意就此放棄。在上市兩年後,又一個新項目被高調推出——一個名為“萬里目”的跨境奢侈品電商平臺。

這一次,羅敏和他手中的趣店,握著的是怎樣的一副牌?


百億補貼VS奢侈品消費?完全帶不動


“值得信賴的全球跨境奢侈品購物平臺,隸屬於紐交所上市公司——趣店集團(NYSE:QD),資金實力雄厚。”在“萬里目”的官方主頁上,掛著對這個新項目的介紹。

趣店艱難自救,推奢侈品電商平臺“萬里目”,羅敏的第九次試錯?

◆萬里目宣稱“100%正品”


這句話,透露著趣店想要傳達出的核心要素:信賴。而信賴,則依賴於站方對於品質的保證。對此,萬里目方面表示,站內貨品採用全站自營、全球貨源地直採、100%正品、入倉貨品全部質檢並承諾假一賠十。

在該項目上線後,趣店還祭出了第一把大火——“百億元補貼”。對創始會員、黑卡會員和普通會員這三類用戶,分別給予不同的補貼手段:創始會員終身95折優惠、黑卡會員98折等。

此外,在具體的玩法上,萬里目還採用了電商平臺慣用的手段:社交裂變。比如,老用戶邀請新會員註冊和下單時,雙方都會獲得一定數量的“萬里幣”,可在下單時直接抵扣貨款。

上一個將百億補貼+社交裂變這種方式玩的最好的是拼多多,而從萬里目的基本玩法來看,其類似於高階版的“拼多多”。有所不同的是,萬里目在切入電商平臺時,選擇的商品品類是包袋,服飾,鞋履,護膚美妝等奢侈品,並全部通過全球購的方式,直達中國消費者。

從這些要素來看,趣店所選擇的,似乎並不是一個新鮮的生意,其玩法,亦並無特殊之處。但萬里目所面臨的,卻是一個門檻畸高的行業,而百億補貼也非打開這道門的“萬能鑰匙”。

除去對品質的絕對保證之外,奢侈品消費,還存在著一個顯著的特點,那便是價格。正是其對品質的保證,使得奢侈品的消費,能夠始終維持在較高的價格維度上。

一方面,奢侈品的消費群體,對品質有著極高的追求,確保正品貨源,是這個群體最為核心的消費訴求;另一方面,

相對於平價的平民化商品,奢侈品的消費群體,對價格本身並不敏感。

比如,一款平臺售價2萬元的女包,在95折後,也只是省去了1000元錢,相比千元的優惠所帶來的消費慾望,確保正品顯然更符合他們的追求。

簡而言之,在這類消費人群中,他們對於奢侈品消費的訴求,或許根本不存在物美價廉這樣的字眼。此時,試圖用價格補貼來撬動奢侈品的消費,並不明智。


奢侈品消費+跨境電商,萬里目大山壓頂


初代網紅羅永浩在選擇直播帶貨前,給他觸動最大的,是招商證券的一封調研報告。在這份報告裡,詳解了直播電商的未來前景。

有理由相信,在選擇跨界推出“萬里目”這一跨境奢侈品電商平臺時,羅敏和他的團隊一定深度調研了奢侈品消費的市場現狀,並看中了奢侈品線上消費的市場前景。

一份公開的由知名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發佈的《中國奢侈品報告2019》顯示,2018年,中國人在境內外的奢侈品消費額達到7700億元人民幣,佔到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三分之一。2012年至2018年間,全球奢侈品市場超過一半的增幅來自於中國。

與麥肯錫的數據相佐證的是,由奢侈品市場研究機構要客研究院發佈的《2018中國奢侈品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人購買了1457億美元奢侈品,佔全球奢侈品市場的42%,其中,74%的購買行為發生在境外。

麥肯錫預計,到2025年,中國人在境內外的奢侈品消費總額將達到1.2萬億元人民幣,到時中國將貢獻全球40%的奢侈品消費額。

通過檢索可以發現,基於對全球奢侈品消費的龐大市場,包括安永諮詢公司、波士頓諮詢公司等國際知名調研機構,以及360、微博等本土機構都發布了相應的調研報告,它們具體的數據上雖然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差異,但無一例外地都指向了同一個事實:在全球範圍內,奢侈品消費正處於快速爆發的階段,而中國消費者正在逐漸成為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軍之一。

這給予了奢侈品交易平臺,特別是奢侈品電商交易平臺巨大的吸引力。過去的數年間裡,在國內奢侈品交易市場,湧現了出了眾多奢侈品電商交易平臺,比如,成立9年時間,獲得多輪融資的尚品網,成立於2008年的綜合性奢侈品電商平臺寺庫等。

此外,國際奢侈品品牌,也在通過與國內電商平臺合作的形式,掘金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比如,全球三大奢侈品集團之一的開雲集團,意大利奢侈品品牌Armani等先後在天貓開店。在本次疫情中,奢侈品品牌LV也在小紅書進行新一季新品的商業化直播首秀。

另外,國外奢侈品電商平臺也在不斷進入中國,例如,2017年6月,京東向全球知名的奢侈品電商平臺Farfetch投資3.97億美元,將後者攬入懷中,在後者的投資方陣營中,還有騰訊的身影;2018年10月,阿里宣佈與卡地亞、江詩丹頓、伯爵等硬奢品牌母公司歷峰集團旗下奢侈品電商Yoox Net-A-Porter成立合資公司。

不過,目前來看,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線上消費習慣並未養成。騰訊廣告與波士頓諮詢公司共同發佈的《2019中國奢侈品消費者數字行為報告》顯示,

在奢侈品消費中,有超過80%的消費者會選擇線下購買,這個比例比全球平均高出30個百分點。

趣店艱難自救,推奢侈品電商平臺“萬里目”,羅敏的第九次試錯?

◆《2019中國奢侈品消費者數字行為報告》節選


此外,數據繁榮的背後,奢侈品消費市場環境的慘烈程度也是空前的。

尚品網於去年7月份宣佈因融資重組不順、經營受阻,無法繼續為廣大用戶提供服務,“暫停營業”。於2017年成功在美上市,號稱“中國及亞洲地區高端在線市場份額第一”的寺庫,也在去年傳出裁員風波。

即便是如Farfetch這樣市場份額較大,資金實力強大的老牌奢侈品電商平臺,也處於虧損狀態之中。其2019年第四季度業績報告顯示,該季度,Farfetch稅後虧損1.1億美元,稅後虧損率為-28.8%。

可以確定的是,目前,全球一線奢侈品品牌,大多都已進入中國市場,且與各大電商平臺開展了不同層次,不同深度的合作,直播電商等新的帶貨形式,也開始被各大奢侈品品牌所接受。

萬里目入局後,其首先要面對的,就是阿里、京東這樣的電商巨頭,無論是資金實力、知名度、使用體驗還是產品保障和消費服務等,萬里目均沒有任何優勢。

將“萬里目”的商業模式拆解開來可以發現,萬里目所選擇的,是通過跨境電商的形式,來帶動奢侈品的線上消費,簡而言之,就是跨境電商+奢侈品消費。

拋去萬里目在切入奢侈品消費行業後,所面臨的品牌推廣、消費培育的漫長征程外,萬里目還需要邁過跨境電商這道高聳的門檻。

趣店艱難自救,推奢侈品電商平臺“萬里目”,羅敏的第九次試錯?


供應鏈建設的漫長週期、通過持續燒錢來換取市場的競爭態勢、極低毛利帶來的持續虧損、日趨嚴格的政策監管、並不明朗的國際貿易環境、以及疫情“黑天鵝”帶來的極端挑戰,使得本就孱弱的跨境電商“雪上加霜”。

泰山壓頂,萬里目的上線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皆無,羅敏和趣店需要翻越的,註定是一條充滿荊棘的天險之路,而全球疫情的爆發,更是增添了巨大的變數。

但非常時刻,羅敏和趣店顯然已經等不了了。


結語


在外界的視野裡,羅敏被塑造成了一個不服輸的連續創業者形象,在創辦趣分期(趣店的前身)之前,他先後嘗試過豪車團購、社交網站、電商導購、在線教育等多個創業項目,而萬里目號稱是羅敏的“第九次創業”。

可以說,它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趣店和羅敏在危機面前的“殊死一搏”。其成敗,或將直接關係著羅敏和趣店的未來。

在微博上,羅敏的個人主頁上至今仍是一片空空蕩蕩,沒有任何關於趣店和萬里目的信息,但其暱稱已經改成了“萬里目羅敏”,這似乎是羅敏正在面臨的某種不確定性未來的投射,而萬里目,是其在困境之下的又一次孤注一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