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清明节的特色食俗

“ 东风解冻,百草回芽。”每年清明节前后,天气渐渐变得舒适宜人。


江南清明节的特色食俗

有传统节日童谣是这样唱的: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民间极为重视的以亲情为主题的民俗节日。


江南绵绵春雨中独特的清明食俗,为这个原本有些忧伤的节日增添了些许生活的美好。



好看又好吃的“青团”

每年临近清明节,在江浙一带,都有吃青团子的习惯。每年吃第一口青团,叫“尝春”,所以几乎家家都做青团子,一为开胃尝鲜,二为祭祖上供。


江南清明节的特色食俗

“青团”是一种用江南地区特有的野生植物——艾草的嫩芽汁液,拌以糯米粉和匀而做成的一种圆形食品。做青团的糯米粉必须是水磨而成,为的是突出一个细腻软弱。青团所用的馅儿多是糖豆沙或者芝麻,这种口味就甜甜糯糯的;也有用雪里红、鲜笋和咸肉的组合,这种口味就咸香不腻。


包好后,上锅蒸熟。出锅前,每个青团上还要涂上一层熟菜油。放到到盘里的一个个圆圆的青团,颜色翠绿可人,而且这样做出来的青团有一股艾草特有的清香,口感更是柔韧香糯。


乌黑悠香的“乌稔饭”

每年清明节期间,家里的阿婆婶婶们都要忙着做一种时令美食——“乌稔饭”。乌稔饭的主料是糯米,乌饭不是用黑米烧出来的,而是用乌稔树叶子浸泡出来的。当白色的糯米遇到绿色的乌稔树叶,就会发生一种神奇的变化。


江南清明节的特色食俗

春天正是乌稔树抽芽的季节,所以阿婆婶婶们要抓住时机上山,把新鲜的乌稔树叶摘回家,洗净后,去茎,挑出老叶和其他杂质。在清洗的过程中,就已经会有一阵阵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把清洗后的乌稔树叶沥干滴水,然后用力搓揉,将其碾碎,再倒入清水,加入淘洗好的糯米,浸泡24小时。


糯米经过24小时的浸泡后,乌稔树叶的汁会把糯米染成蓝青色。捞出糯米,上锅蒸熟,一锅乌稔饭就做成了。蒸熟后糯米就变成了乌稔饭,乌稔饭看似乌黑,但其实这个颜色并不是真正的黑色,而是紫黑色。这个颜色来自乌稔树叶里的花青素。


乌稔饭非常好吃,软糯中带着一丝甜味和清香,入口湿润绵软,甜而不腻,吃完唇齿生香,令人回味无穷。


薄如纸的春饼


春饼是一种用面粉烙制的薄饼。熟练的摊饼人拿着小面团在平板锅上转一圈,因为面粉摊得均匀而且薄,所以一会儿功夫就可以做好。白白的一层,绝对跟纸一样薄透,几近透明,但是却有淡淡的麦香味。这是一种功夫和手艺。


江南清明节的特色食俗

包裹时,由于饼薄,春饼的配菜宜选用比较爽脆的,不能有太多汤水。很多地方稍微有些不同,我们小时候吃的比较多的是豆腐干、萝卜丝饺、炒豆芽、卷心菜粉丝、肥肠等等,各种各样的菜馅可以按个人喜好用春饼卷成筒状吃。


外皮薄薄的面皮玲珑剔透,透着精致;吃到嘴里,嫩脆甜润香,五味俱全,格外让人喜欢。所以必须得用两张饼才能包住中间的菜。吃时,可以在里面加上甜面酱或者辣酱,入口,醇香多味。



吻别“清明螺”

清明时节,吃螺蛳是南方水乡的清明食俗。螺蛳有“盘中明珠”之美誉,肉质丰腴细腻,味道鲜美,清淡爽口,堪与法国蜗牛相媲美。清明时节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为此时的螺蛳尚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


江南清明节的特色食俗

清明螺的家常做法通常是酱爆螺蛳,即用油锅、黄豆酱爆炒螺蛳。再加葱、姜、酱油、料酒、白糖。美味快捷方便就能上桌。


因为吃螺蛳的时候,熟练的人一般只要用嘴对着螺蛳的口子,亲亲一嘬,就能把螺肉吸出来,所以很多人也喜欢说是在“吻别”。

清明食螺,可谓“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


在清明节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愿我们在这美好的春光中能够懂得满足,明白生活可以忙碌、疲惫,但是心态要悠闲、诗意从容。喝喝茶,亲朋好友一起聊聊天,随心随缘,逍遥自在,洒脱从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