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天子
中學學習歷史,把教材翻到隋煬帝那一頁,會看到對隋煬帝的評價,說他是一個暴君、好大喜功,動用很多人力去征戰。
中華大地經歷了魏晉南北朝幾百年的混亂局面,隋朝一統天下,建國之初,這片土地的人們需要休養生息,需要時間和耐心去發展經濟,維持統治。
戰爭、工程無疑是對一個國家極大的消耗,但說他是暴君實在有失偏頗。
他主持修建的京杭大運河惠及何止百年。
隋煬帝還西征吐谷渾,破其國,維持邊陲安定。對於西域,他也是格外關注。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到達過河西走廊的皇帝,隋煬帝命大臣裴矩召集西域使臣、商人在河西走廊舉辦一個博覽會。為了參加這個博覽會,展示隋帝國的風采,大業五年(公元609年),隋煬帝踏上了西巡之路。
西巡之路
《莫高窟史話》:“隋煬帝率大批軍隊、文武百官、宮廷后妃、僧尼道士及樂舞百戲計幾十萬人從京都出發” 。
京都就是首都,所以隋煬帝的西巡之路是從陝西(長安)出發。
隋煬帝一行人從長安出發沿渭水一路向西,經過扶風(今陝西鳳翔),穿越隴山(甘肅、陝西交界的六盤山南部)。
穿越隴山後隋煬帝一行人到達甘肅東部。
經過天水郡(今天甘肅天水市)、過隴西(今甘肅定西市隴西縣),到狄道(今甘肅定西市臨洮縣,著名的馬家窯文化就是在這裡發掘),在臨洮渡過洮河再向西到達臨津關(今甘肅炳靈寺石窟,劉家峽水電站)。
隋煬帝一行人渡過臨津關,沿黃河一路向西就到了青海東部的西平郡(今青海省樂都縣)。
當時控制青海這片土地的是吐谷渾人。
東胡東部鮮卑,慕容氏其中一支建立的國家。吐谷渾313年建國,在魏晉南北朝這段動亂時期,控制絲綢之路青海道,促進了東西方的交流。
隋朝,吐谷渾實力雖不如前,但依然是隋帝國西部安定的重要威脅。
隋煬帝一行,再西行到達長寧谷(今青海省西寧北川)。
隋煬帝率領的大批人馬在長寧谷附近遇到吐谷渾人,順手就把吐谷渾給打敗了,這可不是一般的敗仗,吐谷渾自此雖還保留國號,實則國破,成為隋帝國的附庸,末代王室和相關貴族皆在涼州(今甘肅武威)埋葬 。
打敗吐谷渾後,隋煬帝一行再北上翻越青海星嶺。
星嶺古稱拔延山,出自古羌語,意為”蓮花山“,位於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北部,是化隆縣和樂都縣的交界地。星嶺距省會西寧110公里。因山頂積雪終年不化而得名。星嶺主峰高4200多米,是青海省內第二高峰。隋煬帝就在星嶺、長寧谷這裡戰勝吐谷渾。
翻過星嶺,隋煬帝一行人穿越祁連山大斗拔谷(今甘肅省民樂縣扁都口),到達河西走廊。
扁都口位於祁連山中段。扁都口尤如其名,是個南北向的狹長峽谷,從這個峽谷向南可達河湟,從峽谷向北,可以到達河西走廊。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兵經過扁都口,一路北上,在焉支山附近與匈奴進行決戰,迫使匈奴遠走西域或與當地融合,確保西陲安定。
南北朝時期扁都口是絲綢南路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溝通吐谷渾、柔然、突厥以及北齊政權的交通線,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扁都口海拔高,氣候不定,隋煬帝一行6月來到扁都口,本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結果突降暴雪,氣溫驟降,一行人準備不足,下到士兵上到后妃皆有感染風寒而死者。
歷經艱辛,隋煬帝一行人最後終於到達張掖,這裡就是他要舉辦“萬國博覽會”的地方。
萬國博覽會
隋煬帝在張掖東南五十公里的焉支山, 接見西域二十多國的使節。
焉耆山這個名字是不是有點熟悉?
霍去病戰勝匈奴,佔領焉耆山,匈奴悲憤,作詩一首:
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焉耆山有製作胭脂的原材料,還有匈奴賴以生存的馬場,霍去病戰勝匈奴後這裡變成了漢帝國的軍馬場,為漢帝國發展騎兵奠定了堅實基礎,自此山丹軍馬場永載史冊。
西域各國的使節和首領、商人和平民一齊湧入張掖,想要一睹這位中原天子的風采,張掖城內陳設著中原精美的手工藝品,商人不斷從駱駝上卸下來自西方的物品。整場盛會持續將近一個月。
在出征途中,隋煬帝寫下了著名的長詩。
《飲馬長城窟行示從徵群臣》:“釋兵仍振旅,要荒事萬舉;飲至告言旋.功歸清廟前... ...”
今天的我們,依然可以從這首詩中品讀到當時隋煬帝的萬丈豪情。
經略西域
唐太宗李世民被突厥人稱為“天可汗”,其實隋煬帝楊廣被突厥人稱為“聖人可汗”,由此可見隋煬帝的在邊西域的地位。
除了西巡,召開“萬國博覽會”隋場帝對西域的經營還有三大功績:
第一點——重建“伊吾”城
“伊吾”城,歷史上稱作“新伊吾”,重建“伊吾”城,代表隋帝國勢力抵達伊吾(現新疆哈密),“新伊吾”成為隋帝國西陲重鎮、胡商與漢人互市之地。
第二點——設立三郡
隋煬帝在新疆設立了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新疆且末)、伊吾( 今新疆哈密)三郡,為唐設立安西四鎮、經營西域打下基礎。
第三點——命人撰寫《西域圖記》
隋煬帝在世時, 命令掌管西域事務的裴矩遊歷西域,撰寫完成記載西域各地山川和風俗的《西域圖記》,共三卷。《西域圖記》詳細記述了當時西域四十四國的情況,並繪製了大量地圖。
結語
看到有一個詞叫窮奢,我覺得形容隋煬帝非常合適。
國家窮困,他還要實現自己所有理想,難免節奏不對,拖垮了國家,惹得農民揭竿而起,自己終其一生得到“煬”這個諡號。
但如果他不是隋帝國的第二個皇帝,前面經過幾任的積累,他可能會變成一個像漢武帝、乾隆帝那樣開創盛世的天子。
閱讀更多 灶物者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