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劉禪為什麼抄他的家?

威史


諸葛亮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是他成就了蜀國,劉備也十分信任他,在自己死後將蜀國託付給諸葛亮,還說如果諸葛亮不滿意劉嬋,可以廢了劉嬋。而諸葛亮也是全心全意地輔佐新皇帝。奈何劉嬋是爛泥扶不上牆的阿斗,蜀國只能靠諸葛亮等能臣管理著,而劉嬋對諸葛亮卻有深深的忌憚,認為他作為權臣肯定貪汙了不少,才在他死後搞了這麼一出。

諸葛亮位高權重,劉嬋早就不服他,但是諸葛亮這個人得到很多人的信服,所以在他活著的時候劉嬋不敢做什麼,等到他去世了再動手。

諸葛亮在世的時候曾經對劉嬋說過,他只有800棵桑樹,十幾畝天地,沒有多餘的財產。劉嬋對此表示不屑,作為蜀國的權臣,把持著蜀國,怎麼可能不從裡面撈點油水呢。劉嬋想借此大做文章,因而暗地裡調查諸葛亮的財產。劉嬋想的是如果諸葛亮的財產不止這些,那他就是在騙皇帝,欺君之罪可是大罪,能讓諸葛亮的形象大打折扣。如果真的跟諸葛亮說的一樣,他還能順道嘉獎一下諸葛亮。

派出去調查的人回來告訴劉嬋,諸葛亮家中並沒有多餘財產,是真的清廉。劉嬋聽了之後十分羞愧,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丞相一生為了蜀國奔波勞累,自己還去懷疑猜忌他,真是不應該。劉嬋內心十分羞愧難當,當場摔杯子,並且悔恨道:“丞相,阿斗錯怪你了啊!”




A奔跑的孩紙


劉禪並沒有抄諸葛亮的家,可能是看史書誤解了。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劉備崩殂之後,艱苦撐持入主蜀地不久的朝廷十四年,對曹魏進攻多策並舉,東西聯合,南北夾擊等策都用過,五次北伐收效甚微,積勞成疾逝世於五丈原,臨終交代薄葬在定軍山。他的逝世,在蜀漢境內引起大震動,官民為之流涕,朝廷怕影響行政運轉,明令官員不許到前線奔喪,只有譙周見機早而成行,後來還在官民的堅請下,違禮設廟給民間四時祭拜,這樣的人望,在天下分崩,需要人心齊同協力的情況下,劉禪怎麼可能抄他的家呢?

但《三國志》有一記載,可能容易引起誤解,在諸葛亮傳中說他臨終前曾上表給後主:“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自表衷曲,以示無私情懷。這點沒有問題,緊接著後文又有一句“及卒,如其所言”。說明他上表的這些事,有人去查對校對,除了劉禪,誰有這權力?既然皇帝讓查,就容易聯想到抄家。但這個理解方向可能不夠準確。此事應該與蜀漢在諸葛亮死後發生的一件事聯繫起來,就容易明白劉禪為什麼要查校諸葛亮的家產了。

劉備集團在荊州受劉璋之邀入川,以劉璋的用意,可能是因其父劉焉扶立漢中張魯,本來要當守門犬的,沒想到劉璋被趙韙等人廢長立幼扶上位,張魯借題發揮,與劉璋翻了臉,守門犬變成大威脅,益州失去門戶。劉璋意圖用劉備之力以平張魯,最多把漢中和一些錢糧酬謝。二劉合力共守基業,不承想劉備的胃口大到出乎他的意料,謀攻整個益州地。幾年仗打下來,劉備雖取得蜀地,期間所造成的損傷,以及戰勝後的巧取豪奪,都給當地士民帶來極大傷害。從劉備入蜀地開始,就有至少一股本土力量在排斥這個外來政權,從殺彭羕,反孟達,甚至後來諸葛亮不聽勸阻,殺了自己的心腹親信馬謖等事,可看出派系爭鬥的激烈。

諸葛亮逝世不久,蜀漢朝廷中的重臣、益州本土派代表、安漢將軍李邈就上書,以霍光及其子弟之事,影射諸葛亮攬權,認為就算沒有反心,但有造反的實力,應該對他進行清算,以絕後患。這一打著為國為蜀漢著想的上書,用心良苦,如果清算諸葛亮,劉備集團將受到重挫,人人自危,益州本土派就能掌控大權。劉禪雖闇弱,這時也知道開了這道口子,後患無窮,立即反應過來,把李邈下獄誅殺。從這件事推測,應該是在殺李邈前後,清查諸葛亮的家產,以示他的清白為國,同時也表示劉備父子沒有信錯人,也給益州派一個交代,才有“及卒,如其所言”的記載。


南方鵬


諸葛亮備受後人尊敬的原因有許多,不僅僅因為他的忠貞之心和非凡才智,他的節儉樸素之風也讓人十分敬佩。公元234年,諸葛亮再次率軍北伐,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為興復漢室耗盡了自己最後一口氣。這位丞相本應該被風光大葬,而根據諸葛亮的遺言他的葬禮卻辦得十分簡樸 。

諸葛亮作為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手中的權利可想而知,可是他並沒有貪圖安逸,而是實行廉政政策,希望朝廷百官都能夠追求節省,不鋪張浪費。諸葛亮以身作則,為文武大臣們開了一個好頭,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清廉節儉之風也甚是流行。為了能夠節省開支,劉禪想要擴大後宮的念頭,都被諸葛亮遏制在搖籃之中了。

諸葛亮死後,劉禪在命人料理諸葛亮後事,中途也順便查看了一下諸葛亮的遺產,不過這一查,卻大大出乎意料,劉禪起初,覺得諸葛亮上表表述的財產,只是謙虛之詞,沒想到,這次查看諸葛亮家產,發現比諸葛亮之前報的還少,甚至諸葛亮家人連衣服都沒有多餘的一件。

當眾人向劉禪彙報只有這些東西的時候,他勃然大怒,氣的一腳將桌子踢倒,因為他懷疑諸葛亮了,對諸葛亮不信任,他非常的痛恨自己,竟然懷疑了諸葛亮的忠心。為了表達自己的歉意,劉禪對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是委以重任。




貓咪魚


因為在很多人看到不管劉禪做什麼都要“請示”諸葛亮得到同意才可。哪怕是娶妻也不能娶自己喜歡的姑娘,而是要找一位賢良淑德的皇后。

但說到底諸葛亮對蜀漢還是耿耿忠心的,畢竟以諸葛亮的勢力想要廢立劉禪只是一句話的事情。只不過諸葛亮從沒動過廢劉禪的心思。

但,六次北伐都沒能成功,最後只能帶著遺憾的病逝五丈原。並且在自己快要去世的時候,諸葛亮還特意給劉禪寫了封信,在信中說到家中有良田15頃、桑樹800棵

本來說到這裡故事的進程也算是非常的好,但有一些無聊的造謠者編出了劉禪因不滿諸葛亮生前對他的嚴加管教,在諸葛亮死後,劉禪派人清查了諸葛亮的家產

雖說這個“謠言”意在凸顯諸葛亮之高分亮節,但始終不是事實,甚至連野史都算不上。

在正史中,諸葛亮死後,劉禪便讓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襲了諸葛亮武鄉侯的爵位,等到諸葛瞻17歲之時,便將諸葛瞻納為駙馬,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諸葛瞻。


我武惟楊


公元223年,劉備病死在白帝城,死之前託孤於諸葛亮,甚至說出:若嗣子可輔,輔之。

但是為什麼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又要下令查清其家產呢?

那就要先說說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劉禪在剛繼位的時候年輕好玩,所有朝中大事都是由諸葛亮掌管和操辦,而這時的劉禪只知道玩,但是諸葛亮卻對他嚴加管教

再其次,隨著劉禪的長大,想要掌權的劉禪卻發現,諸葛亮這座大山是他翻不過去的,他沒有能力和親信可以與之對抗,所以才會有黃皓的誕生,甚至是有一些史料上記載諸葛亮在蜀國後期時候是獨斷專行,勢焰熏天。

至於為什麼查諸葛亮的家產,其實在我看來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保住諸葛亮的名聲,因為當時諸葛亮去世前曾經寫過一封奏摺,這封奏摺就是有名的《自表後主》。

諸葛亮這樣的家產引來了很多人的猜疑,其中就有劉禪的寵臣黃皓,因為這樣的財產更像是一個小小的縣長應該有的,而諸葛亮是堂堂的蜀國丞相,。

劉禪看到賬目之後,更是心中氣憤,於是拿起杯子摔倒地上,來警示質疑諸葛亮的人,而劉禪自己也深感諸葛亮對劉氏的忠心,於是將諸葛亮的兒子當成自己的兒子來對待

在諸葛亮死後,曾經有一個大臣看到劉禪自己掌權了,覺得皇帝劉禪會很高興,沒有了諸葛亮的約束,於是想要拍皇帝的馬屁,落井下石想要誣告諸葛亮,於是就寫奏摺,說諸葛亮北伐是錯誤的,它導致了蜀國連年征戰,大傷國力,現在他死了

其實,諸葛亮死後,劉禪不在設置丞相一職,其實並不是害怕自己的權利被剝奪,筆者認為更多的是劉禪認為蜀國並沒有像諸葛亮這樣既忠心又能力極強之人


歷史博物館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諸葛亮生前曾上表說自己沒有多餘的財產,只有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而自己穿的也都是朝廷賜封,即使這些也夠自己的兒子自給自足了,沒有多餘的財產。這算是諸葛亮主動上報個人財產。

然而,一些好事者編出了劉禪因不滿諸葛亮生前對他的嚴加管教,在諸葛亮死後,派人清查了諸葛亮的家產,企圖對諸葛亮進行清算。

在諸葛亮死後,劉禪讓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襲了武鄉侯的爵位,並且在諸葛瞻17歲的時候,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諸葛瞻。

總之,在諸葛亮死後,劉禪並沒有像其他的皇帝們對於像諸葛亮這樣的顧命大臣進行政治清算,但是劉禪也並非對自己的“相父”諸葛亮毫無怨言。實際上,在諸葛亮死後,蜀國的百姓們紛紛要求給諸葛亮立廟

可見,劉禪對諸葛亮這位相父還是有所不滿的。只是阿斗不傻,他知道朝中大臣都是諸葛亮一手提拔的,外面更有手握重兵的姜維,他作為一個光桿司令,不敢造次,只能繼續裝傻充愣,維持現狀,伺機而動。


四海為家日


劉禪抄諸葛亮的家,我們的站在劉禪的立場上去看待這件事情。

諸葛亮在世時,在將李嚴貶為庶人之後,整個蜀漢朝堂一人說了算。蜀漢朝廷分為荊州派,益州派,還有沒多少勢力的宦官。諸葛亮執政期間,對政事勤勉嚴謹,賞罰分明,忠良有才之人得到重用,奸邪無能之輩被處理,遠離。奸邪之輩對諸葛亮是懷恨在心的,其次還有益州派,他們不想北伐,只想安穩的待在蜀地,只要魏國東吳不來攻打,咱們就安逸在蜀地好好經營享樂。但是這些人在諸葛亮活著時是不敢反對的。他們這些奸邪無能之人可能也在盼著諸葛亮趕緊死掉,天不憐諸葛,諸葛亮終於給累死了。

這些跳樑小醜在諸葛亮死後,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把諸葛亮搞臭,在他們看來,諸葛亮當了這麼多年的丞相,不說富可敵國,那也一定中飽私囊了不少財產。他們紛紛上述要求劉禪查抄諸葛亮的家產,劉禪手裡有諸葛亮臨死時的表奏,諸葛亮已經說明自己的家產。“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劉禪內心其實是相信諸葛亮,但也是左右搖擺不定,而且查抄諸葛亮的家產若果真諸葛亮兩袖清風,也有好處,那就是平息反對諸葛亮,重點是益州派的議論,和益州軍民的不當言論,再一點對於劉禪以後在成都統治權威更加穩定。所以劉禪下令查抄諸葛亮家產,官員反映上來的情況果然如諸葛亮所奏,家中無餘財,劉禪都大驚,更不要說那些邪小之輩。

嗚呼哀哉,可憐諸葛亮千古一代名相,生鞠躬盡瘁,死後還要受奸邪之輩的非議。


騎驢爬樹


在歷史長河中,諸葛亮這個人物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麼大家知道他的這個故事嗎?

諸葛亮,生卒於181年—234年,三國時期蜀漢國丞相,出生于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代表作品有散文《出師表》、《誡子書》等,還有發明了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公元234年,諸葛亮作好充分準備,發動十萬大軍進行最後一次北伐。他派使者到東吳,約孫權同時發起攻勢,南北策應,使魏國兩面受敵。

長途奔波及戰中失利,諸葛亮時常會出現暈倒的情況,造成暈倒的可能按我們現在的角度來看,可能是當時的諸葛亮患有高血壓、貧血、低血糖、等等暈倒情況,這種情況一般都是來自於工作壓力、營養補充不足等等有著很大的關係。

然而這半神近妖的諸葛亮卻在劉備死後輔佐劉禪12年,最終病死於第五次北伐的路上,病逝五丈原,享年54歲。

諸葛亮死後劉禪拿到諸葛亮羅列的財產清單,上面很簡單: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黃皓瞥見清單立刻湊上去對劉禪說:“諸葛先生身為蜀國丞相可有幾十年了,多次得到先帝和您的賞賜,清單上就這麼點財產,朝中大臣肯定不信啊!

朝中的一些小人也開始湧現出來,如宦官黃皓。為了獲得上司的權力和威望,他開始做一些小動作來展示他的“權威”。他在劉禪耳邊說諸葛亮壞話,說諸葛亮作為老大臣,一定藏了很多金銀財寶。劉嬋起初自然不相信,但聽了太多之後,他開始懷疑了。

於是派宦官黃皓前去清查諸葛亮的財產後,得到的答案讓劉嬋非常憤怒,把桌子都給掀反了,他責怪自己聽信手下讒言冤枉了“相父”,同時也非常感動,諸葛亮一生都奉獻給蜀國,並做到了清正廉潔!



鋒在起時


諸葛亮被劉禪尊稱“相父”,又為何會在其死後,“抄”了他家呢?

據《三國志·蜀志·後主傳》所載:“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大意是諸葛亮曾經向劉禪上表報告自己的家產情況,不多而且還都是官家給的,等到諸葛亮真的死了,劉禪大概是派人到諸葛亮家裡看了看,“抄了他家”,發現果然如諸葛亮所言,丞相家裡果然一貧如洗,家徒四壁。

眾所周知,劉禪對諸葛亮的稱呼是“相父”,也就是說,對於諸葛亮,劉禪那是當自己父親一樣看待的,為何會在諸葛亮死之後,“抄了他家”呢?這明顯能夠讓人看出,其實劉禪並不信任,至少並不完全信任諸葛亮,為什麼會這樣呢?明明諸葛亮一生廉潔奉公、忠心耿耿、賞罰分明,致力於興復漢室,為蜀漢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其一,自古以來,新君與顧命大臣的關係本就微妙。其實並不難理解,新君繼位,為鞏固自身位置,自然要權,政從己出、大權獨攬是最好的,然而,卻因為有所謂的顧命大臣、輔政大臣的存在,往往不可得,那這二者之間,勢必明裡暗裡的會較量,想想,就算諸葛丞相與劉禪因為對外矛盾更加尖銳而不至於如霍光與宣帝以及康熙與鰲拜那樣電光火石般激烈,也必定不能多溫和。

其二,諸葛亮與劉禪二人政見有分歧。劉禪性格溫厚,雖沒有多聰穎,但也並不愚笨,也有自己的主見,諸葛亮曾親自評價他道:“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其中可能有誇飾之詞,但大體方向應該不錯,就是劉禪並不是一個尚申韓之法且喜愛征戰之人,所以他內心裡自然不喜歡諸葛亮,不喜歡又怎麼深度信任?

其三,劉備當年白帝城託孤之時,劉禪應當是在場的,人所共知,劉備當時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大意便是,你才能出眾,能安國,如果我兒子是塊料,能輔佐你就輔佐,如果他不是塊料,那你就自己來吧!哇,當時劉禪已經十七八了,怎麼可能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繼位之後,他心裡豈不會提心吊膽?他又不是什麼天資聰穎會識人之人,又怎麼看得清丞相真的沒有私心?

最後一個,也是自己揣度的,只是供君參考。都知道,劉禪此人是有寵信宦官的經歷的,難保當時諸葛亮輔政之時,他沒有什麼尤其信任之人,但是卻沒有聽說有什麼禍事,只能說當時被諸葛亮給制止了,又,劉禪曾經想要擴充後宮的,諸葛亮也以主公應該崇尚節儉為由制止了,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如此被人約束著,且還是九五之尊,除了諸葛亮,所有人都對他尊敬有加,他對諸葛亮能沒有逆反心理?

所以劉禪不可能真正信任諸葛亮,這根本不在諸葛亮所作所為,而僅僅是兩人那個位置,就註定不可能成為信任之人。


華嚴


我們都知道劉備之所以能夠三分天下,主要是靠諸葛亮,劉備夷陵之戰戰敗之後,白帝城託孤,讓諸葛亮竭盡全力輔助劉禪,倘若劉禪不才,諸葛亮可取而代之。

劉備託孤可以說無形中刺痛了劉禪,劉禪也明白自己的能力,蜀國大業需要諸葛亮,自己只能忍耐。再則劉備託付不單單是劉禪一人,而是蜀漢基業,同時也是劉備的理想。而劉禪之前只是一個普通人,突然皇位落到自己身上,自己顯得無可適從,只能按照劉備遺命行事。

劉禪此時作為蜀國之主,一邊要受諸葛亮嚴厲的教導,一邊還要忍受蜀國內部反對諸葛亮的言語,面對諸葛亮把持朝政的狀態,難免會有反感諸葛亮的想法,奈何自己的能力有限,只能讓諸葛亮把持朝政。

隨著時間的推移,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此時的劉禪如同放飛的大鳥一般心情舒暢,因為壓在身上多年的石頭落地了。在石頭落地的同時又難免生出報復之心,畢竟自己多年對諸葛亮又敬又怕,生前不敢得罪諸葛亮,所以劉禪決定找些諸葛亮的過錯來慰藉多年來壓抑的心情。

劉禪回想諸葛亮總理朝政點點滴滴,真的很難找出諸葛亮的過錯,正在劉禪苦惱之時,有人說諸葛亮依仗權勢大肆斂財,

可是最後的結果確實諸葛亮真是一生清廉如水,家無餘財,此時劉禪的心情很複雜,本想著自己出口惡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