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咱西安的"饺子宴"(来自网上资料搜集整理)

饺子宴属于西安传统名小吃,它主要是由这种千姿百态的饺子组成的宴宾筵席,故称之为"饺子宴"。是春节,元宵节等各种民俗节日的特色食品之一。饺子宴以饺子为主的宴席。一般有100多种馅料,根据食客多少,如果一桌人有七位,每碟只上七个饺子,一碟吃完上第二碟不同馅的饺子,直到吃不进为止,一顿饭决不会有相同馅的饺子。

饺子宴

它的主笼是用若干饺子组成中国传统的二龙戏珠图案,并配以虾球蒸饺、玉龙出宫、群龙闹海、彩蝶飞舞等24种艺术饺。所有的馅料以鱼虾为主,突出海味。

话说咱西安的


饺子用料一是打破了一般只用猪牛羊肉和蔬菜作馅的传统,鸡、鸭、鱼肉、蛋、海味、山珍、鲜蔬、干菜、果品等等,凡好吃而又富营养的材料,都可以作馅。二是打破了一般以生皮生馅进行制作然后煮熟的传统,有生馅,更多的采用了熟馅。馅的制作不只是调味,还采用了烹、炒、煸、爆、炸、溜等方法。有煮饺,更多的采用了蒸、煎、烤、炸等烹饪方式。三是打破了单纯咸鲜口味的传统,增添了酸、甜、麻、辣、鱼香、怪味等多种昧型。四是打破了单一月牙形、角儿形的传统,溶烹调技术与造型艺术于一体,制作出花草鱼虫等多种多样美好逼真的造型。五是打破了吃饺子就单纯吃饺子的传统,以饺子为主,也上冷菜、热菜、饮料,并且进行巧妙有机的组合搭配,给不同原料、形状、颜色、口味的饺子以不同的美好名字,大大提高了宴席的文化色彩和欢庆气氛。

饺子历史

[1] 饺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使这种寻常小吃登上宴会的“大雅之堂”,却是西安饺子宴饭店(原西安解放路饺子馆)近年的独创,它与著名的仿唐菜点和牛羊肉泡馍,一并被誉为“西安饮食三绝”。

饺子是我国北方的一种面皮包馅的名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都城长安(今西安)就盛行食饺子。不过那时俗称角子,南北朝改称“偃月形馄饨”。三国时期,魏国人张揖所撰《广雅》一书中,做了有关馄饨的记载。北齐时的颜子推也曾著书曰:“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偃月就是现在饺子的形状。到了唐代,饺子更为流行,称之为“扁食”。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吐鲁番的唐代墓葬中,发现盛在碗里的饺子,和现在的饺子一样。宋代时称“角角”。明刘若愚编的《明宫吏·火集》记载过年吃饺子的情况时说:“五更起,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卜一岁之吉”。清代的《燕京岁时记》里,也有类似记载。到了明、清时代,才改称“饺子”,并一直延续至今。

饺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使这种寻常小吃登上宴会的“大雅之堂”,却是西安饺子宴饭店(原西安解放路饺子馆)近年的独创,它与著名的仿唐菜点和牛羊肉泡馍,一并被誉为“西安饮食三绝”。

饺子是我国北方的一种面皮包馅的名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都城长安(今西安)就盛行食饺子。不过那时俗称角子,南北朝改称“偃月形馄饨”。三国时期,魏国人张揖所撰《广雅》一书中,做了有关馄饨的记载。北齐时的颜子推也曾著书曰:“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偃月就是现在饺子的形状。到了唐代,饺子更为流行,称之为“扁食”。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吐鲁番的唐代墓葬中,发现盛在碗里的饺子,和现在的饺子一样。宋代时称“角角”。明刘若愚编的《明宫吏·火集》记载过年吃饺子的情况时说:“五更起,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卜一岁之吉”。清代的《燕京岁时记》里,也有类似记载。到了明、清时代,才改称“饺子”,并一直延续至今。

西安饺子宴由西安解放路饺子馆首创。1984年推出。已有几百个不同花色的饺子。分为百花宴、牡丹宴、龙凤宴、宫廷宴、八珍宴等几个档次。解放路饺子馆因而名扬天下,近几年平均每天接待海内外顾客四五千多人。坐落在西安钟楼侧的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德发长饺子馆急起直迫,在文学界早有“宴文宴友饺子宴,长忆长安德发长”之名,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饺子宴而享誉四方。还有一些饭店、宾馆,也都兼营饺子宴,有的还挂出“正宗饺子宴”的招牌。饺子宴成了西安名吃的一绝,有人说也是“神州一绝”。有人说:到西安,不看秦始皇兵马俑,不算真到,不吃饺子宴,也不算真到。

话说咱西安的


饺子宴

80年代初,西安旅游业陡然升温,解放路饺子馆的员工看着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突发奇想,“咱陕西没有海鲜,却有饺子,饺子成了席,一样可以上档次“。于是,经过外出学艺和苦心研究,饺子宴终于在古长安破天荒的问世了。一时间,南方、北方同时掀起了饺子宴热,连日本人也凑热闹,频频邀请饺子馆的职工去日本表演,其国内颇有影响的报纸《读卖新闻》大副刊出了饺子宴照片,配的文字为“中国国家秘密”。[2]

从北京人民大会堂宴会到台北的美食节,千千万万个形如果木花卉、动物、吉祥物的饺子,像大旱中降下的甘露一样,解了无数人的口谗,但同时可苦了员工,以至于有的女员工一听出国演出就发怵。为啥?顾客太热情了,职工的手指头到晚上都伸不直了!

西安的饺子宴,让很多外地人在大块朵颐时有了感性认识。口耳相传,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到西安来品尝饺子宴,于是解放路饺子馆和德发长饺子馆,一个在火车站,一个在钟鼓楼广场,就像古代的红脸大将军一样,把守着古城的要津。所不同的是他们手中拿的不是青龙偃月刀,而是那又好吃又漂亮的饺子宴。分为宫廷宴、八珍宴、龙凤内宴、牡丹宴和百花宴等数十种宴席,可谓一饺一形,百味百饺。

发展

西安饺子宴以它特有的魅力理所当然地赢得了海内外宾朋的好评。芬兰议会议长埃尔基?皮斯蒂在解放路饺子馆品尝饺子宴后说:“我足迹遍及五洲四海,还从未出席过古城这样丰盛的饺子宴,这是我一生的幸运。”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在解放路饺子馆品尝饺子宴后说:“这次午餐出奇的好,很好。”台湾文人梁琼白在德发长饺子馆吃了饺子宴,拍案叫绝,在台湾报纸上著文说:西安饺子宴是“化平凡为璀璨”。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舒同给德发长饺字馆题词:“千古风味”。1987年以来,西安解放路饺子馆和德发长饺子馆,分别以技术培训、技术表演、技术输出等方式,把西安饺子宴介绍到了北京、广州、杭州、哈尔滨、西宁、郑州、香港等几十个城市和地区,以及日本、菲律宾等国,到处赢得高度的称赞。饺子宴问世以来实在为西安争了不少光。饺子本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道美食,民谚有”好吃莫过饺子“之谓。过去饺子的最高地位是旧历年除夕时占据家家户户的炕头饭桌,高屋华堂里的宴席是没有它的份的。1989年,西安饺子宴获商业部饮食行业最高荣誉——金鼎奖。1991年秋,以西安解放路饺子馆为龙头,联合全国十城市十多家饭店,组成了“西安饺子宴企业集团”。西安饺子宴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