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種“中國式禮貌”,很多家庭都存在,看似教孩子懂事,卻有害

禮貌是人際交往的“通行證”,對孩子來說懂禮貌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家庭都會重視孩子的禮儀和教養,會對孩子的言行舉止提出要求。

然而,這3種“中國式禮貌”,看似在教孩子懂事,對孩子的成長卻有害無益,很多父母卻仍在這樣做。

這3種“中國式禮貌”,很多家庭都存在,看似教孩子懂事,卻有害

強迫孩子分享

可可跟月兒差不多大,她們住在同一棟樓裡。一次,可可媽媽帶著她到月兒家裡玩兒,月兒拿出自己的玩具、畫冊跟可可分享,兩個孩子很快就玩到了一塊。

看到孩子們玩兒得開心,兩位媽媽也坐下閒聊,可沒過一會兒就傳來了兩個孩子爭吵和哭泣的聲音,媽媽們趕忙跑進月兒的房間,一看,兩個小姑娘正一人一邊,拽著一隻毛絨猴子不撒手。

月兒有很多玩具,但這隻小猴子不一樣,月兒似乎特別喜歡它,總是抱著不撒手,睡覺也摟著。爸爸開玩笑說,猴子被她抱得都快沒毛了,可月兒仍然不嫌棄。

這會兒可可氣得憋紅了臉:“我想要這個,可她偏不肯給。”月兒眼淚在眼眶裡打轉:“這個不行,別的給你玩。”

這3種“中國式禮貌”,很多家庭都存在,看似教孩子懂事,卻有害

看到這種情況,月兒媽媽彎下腰對可可說:“可可,這隻猴子對月兒很重要,如果你喜歡的話,阿姨再另買一隻送給你。你先玩別的玩具好嗎?”

可可哭著不依不饒就要這一隻,月兒媽媽正要繼續安慰孩子,可可媽媽已經沉著臉把女兒拉走了。月兒媽媽要追出去,有丟不下哭得傷心的女兒。

月兒媽媽安慰好了委屈、又有點兒被這一幕嚇著了的女兒,就準備從網上買一隻相同的玩具送給可可,當她跟可可媽媽聯繫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經被可可媽媽給拉黑了。

這種情況讓月兒媽媽很難過,但對於這樣處理月兒和可可的矛盾,她並不後悔。

提示:很多父母害怕孩子變得自私,為了讓孩子學會分享,就會要求孩子跟別人分享自己的食物、玩具……當孩子不願分享的時候,甚至會不顧孩子的意願強迫孩子,卻不知這樣做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

父母強迫孩子分享,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全的感覺,更加緊張屬於自己的東西。父母強迫孩子分享,會讓孩子不會保護屬於自己的權益,因為父母從小的示範和教育都讓孩子認為不分享是錯誤的。

這3種“中國式禮貌”,很多家庭都存在,看似教孩子懂事,卻有害

要求大的讓小的

上午,4歲的兒子被送去了奶奶家。晚上爸爸下班回家,準備把兒子接回來,女兒大聲表示反對:“爸爸,今天你能不能不要把他接回來,讓我過一天家裡只有一個孩子的日子。”接著女兒開始吐槽了:

“只要他在家,我就慘了。你們總說要大的讓小的,不讓我打他,可他打我你們卻不怎麼管。他搶我的筆、玩具、吃的,你們都要我讓著他。那你們就只愛他一個,把我的獎狀、書包也都給了他吧!”

女兒已經十歲了,平時表現的很懂事。所以,在她和弟弟發生了矛盾到時候,爸爸媽媽為了避免弟弟哭鬧的麻煩,更害怕姐姐會以大欺小,常要求姐姐讓著還不怎麼懂事的弟弟。

以至於,現在,弟弟會揪著姐姐的頭髮又打又咬;掰斷姐姐心愛的解壓筆,在姐姐的書和作業本上亂寫、亂畫更是很平常的事情。

這3種“中國式禮貌”,很多家庭都存在,看似教孩子懂事,卻有害

聽了女兒的話,父母才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堅持的“大的讓小的”,對女兒來說是很不公平的,讓女兒受了很多委屈。

提示:有多個孩子的家庭,父母往往都會要求哥哥、姐姐讓著弟弟、妹妹,卻沒有意識到這對大的孩子來說是一種不公平

雖然比弟弟、妹妹早出生了幾年,但哥哥姐姐也仍然只是一個孩子。父母的這種要求會讓大的孩子覺得因為弟弟、妹妹的關係父母不愛自己了,甚至會對弟弟、妹妹生出怨恨;也會讓小的孩子習慣了索取、被讓著,從而養成驕橫的性格。

這3種“中國式禮貌”,很多家庭都存在,看似教孩子懂事,卻有害

​要求孩子對客人熱情

娟子的閨蜜今天來家裡做客。閨蜜嫁得很遠,她們上次見面還是兩年前,娟子想跟她好好聊聊,就約在了家裡。可閨蜜來了後,兒子的表現讓娟子很尷尬,也很惱火:

娟子讓兒子向阿姨問好,可兒子應付似地問了句“阿姨好!”然後就淡淡地不怎麼說話了;閨蜜誇讚兒子長成了“小帥哥”,想抱抱他,兒子居然躲到了一邊;閨蜜的女兒比兒子小三歲,娟子讓兒子招呼妹妹玩,他又表現得不情不願的。

這3種“中國式禮貌”,很多家庭都存在,看似教孩子懂事,卻有害

​等到閨蜜一走,娟子就忍不住了,對著兒子劈頭蓋臉一頓數落,最後,弄得孩子哭,自己生氣。晚上爸爸回來跟兒子談心,孩子對爸爸說:“爸爸,我不是沒有禮貌,只是我跟那個阿姨真的不熟悉,我跟她親熱不起來。媽媽讓我陪妹妹玩,可是我是個男孩,我不知道那種小女孩喜歡玩什麼。”

提示:遇到一些親戚和朋友,父母常常會要求孩子熱情地打招呼,否則就是不禮貌,卻往往會忽視掉那些親戚和朋友對父母來說很熟悉,對孩子來說可能很陌生。疏遠、有距離才是孩子真實的表現。

這3種“中國式禮貌”,很多家庭都存在,看似教孩子懂事,卻有害

最後: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要教孩子從小要學習禮儀知識、講禮貌。但禮儀教育要以尊重孩子為前提,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關注孩子的感受和想法,順勢而為,不能強迫,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感謝您的閱讀,關注「蝸牛默默說育兒」,與您分享育兒過程中的喜樂、感悟,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記得給蝸牛默默點贊並分享給身邊的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