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竹林寺

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竹林寺

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竹林寺

修缮中的大雄宝殿内五方佛

竹林寺,距台怀镇中心约6公里,位于竹林寺村西侧,九龙岗之西,距龙泉寺约四公里,唐代高僧法照所创。

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竹林寺

竹林寺在五台山位置示意图

竹林寺坐西面东,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计有殿堂楼阁、禅房僧舍等500余间。座落在环境清幽的山间,周围没有其它寺宇,独此一寺,显得静谧而庄严,与身处闹市的中心区寺庙完全不同。

竹林寺始建于唐代,在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对竹林寺有详细的介绍,在当时是中国仅有的两座戒坛之一,可惜,文革的浩劫使竹林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寺内瓦砾遍地,大部分建筑荡然无存,只有一座明代建的八角形释迦牟尼舍利塔保存完好。

1996年,住持妙江大和尚与竹林寺的僧众们,在修行之余,抽出所有时间,开始了竹林寺最大的一次整修。曾经破败不堪的竹林寺,重现了昔日的神韵。

整个寺院在原址依山势而建,共上下6层,分为两大主体:上部分为中国五台山佛学院,下部分为四众念佛道场。五台山佛学院以培养护持、弘扬佛法的僧才为己任。下部分设男众念佛堂与女众念佛堂,按时组织来寺四众念佛及修学活动。

寺院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文殊宝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两侧有配殿,整齐严谨。

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竹林寺

竹林寺卫星图

山门,也是天王殿,是昔日竹林寺的大雄宝殿整体迁移200米而成,面阔五间,中间三间开门,单檐歇山顶,左右有旁门。进入山门之后,两侧有钟鼓二楼。院内左右两侧是观音殿与普贤殿。北侧楼房是五台山佛学与东亚文化国际研究院。

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竹林寺

山门本为修缮前竹林寺的大雄宝殿

登上高耸的台阶,平台之上的大殿是文殊宝殿,文殊宝殿面阔五间,四出廊,殿身三间,两层三檐,清式建筑。

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竹林寺

新建的文殊宝殿 王狰摄

文殊宝殿右侧是著名的释迦牟尼舍利塔,塔高25米,五层八角形,为楼阁式砖塔,正南面开门,可以登临,塔外可上至3层,层层雕造斗拱、塔檐、倚座,椽飞清晰,瓦垅显著。塔内可上至5层,内供释迦牟尼、文殊、普贤、地藏等13尊造像。每层各角有风铃18个,随风会发出清脆的响声,形制秀丽,是竹林寺仅存的古建筑。相传明成化年间,一农夫犁出石椁中珍藏的数百粒光芒璀璨的舍利,燕京穆氏建舍利塔收于其下。

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竹林寺

文殊宝殿右侧塔为竹林寺仅存的文物建筑 王狰摄

文殊宝殿后面石砌窑洞数券,内部供奉佛、菩萨等,中间为拱券式门洞,门洞上书“性月恒明”,门洞内有玉石立佛一尊,立佛背后是玉石观音立像,手持净瓶,头戴化佛冠,造型优美。

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竹林寺

文殊宝殿后面为石砌窑洞式通道 王狰摄

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竹林寺

文殊宝殿后面为石砌窑洞式通道 王狰摄

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竹林寺

文殊宝殿后面为石砌窑洞式通道 王狰摄

拾阶而上,又是一个较为狭窄的平台,该院内东西有屋宇,正面同样是拱券式门洞,门洞所在的墙山浮雕佛教故事图。

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竹林寺

两个石拱券门洞之间为一狭窄的平台 王狰摄

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竹林寺

文殊殿后平台之上又有一石券门洞通往大雄宝殿 王狰摄

再次沿着门洞拾阶而上,是一个广阔的平台,院内正中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座楼在二层基座之上,仿造著名的佛光寺东大殿而建,但东大殿开五门,两尽间为直棂窗,该殿开三门,两稍间无门窗,尽间为直棂窗,门的作法和东大殿完全不同。殿内佛坛之上塑五方佛。

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竹林寺

大雄宝殿仿造著名的佛光寺东大殿建造 王狰摄

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竹林寺

大雄宝殿前的庭院较为广阔 王狰摄

该院大雄宝殿左前方是五观堂。二层楼房,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左侧是一三层楼房是合院,为僧舍和供挂单之用。大雄宝殿后面是藏经阁。

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竹林寺

新建的楼房 王狰摄

整个建筑规模宏大,层层抬升,站在高处,极目远眺,层层屋顶,加远山的群山白云,好像置身于世外一般,是修行参禅的绝佳之处。

竹林寺几经坎坷,今天,又恢复了昔日的风采,成为了一处中外文化交流的佛国圣地。

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竹林寺

竹林寺历史沿革:

《广清凉传》、《清凉山志》均有记载,《清凉山志》:“竹林寺,中台南三十里,唐法照误入化竹林,因创寺,名焉。历代以来不废修葺。”据记载,竹林寺是唐代时候法照所建,按照《广清凉传》记载,发照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四月初六到达五台山佛光寺,在佛光寺东北约1里见到一化寺,佛传中经常可以看到化寺,所谓的化寺就好像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般,五台山有两座著名的寺庙记载都是依照化寺而建,一座是竹林寺,另外一座是金阁寺。按照《广清凉传》记载,法照建竹林寺是在大历十二年(777)年之后,具体时间没有写。

对竹林寺有大量记载的是日本僧人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圆仁到到五台山的时间是开成五年(840)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这时候的竹林寺已经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了。按照日本佛教学者冢本善隆所撰《唐中期之净土教》考证竹林寺的建造应该在贞元十四年、十五年(798、799),法照是净土宗一位非常有影响的人物,被称之为净土四祖,那么,竹林寺在当时应该是一座净土宗寺庙,法照卒年不详,如果按照冢本善隆的考证,那么法照的卒年一定是在贞元十五年(799)之后,那么圆仁到达五台山竹林寺时,离法照去世不太久,所以圆仁在《行记》中一再提到法照和尚。

在圆仁到竹林寺的时候,竹林寺是一座重要的寺庙,按照圆仁《行记》开成三年十月十九日条记载,当时天下仅有两座戒坛,竹林寺是其中一座,另外一座是洛阳终南山琉璃坛。远方来此受戒者甚多,包括当时跟随圆仁的两位弟子惟正、惟晓也是在竹林寺戒坛受具足戒,正式成为僧人的。竹林寺戒坛称之为万圣戒坛。当时竹林寺共有六院:律院、库院、花严院、法花院、阁院、佛殿院。

竹林寺的建造与辉煌,在法照时期,唐代宗时法照为国师,圆寂后敕谥号为大悟和尚。

唐武宗灭佛,竹林寺作为有名的大寺一定是不会逃过这次法难的,竹林寺应该是毁于一旦,之后的竹林寺,已经很难查询到相关资料,几经修废,像五台山众多寺庙一样,默默的存在。

文革之时,一天之内,除了明代塔之外,全部拆毁,到1985年,复原殿堂2座,僧舍13间,大门1座, 蟠 杆1对,维修了白塔、砌了围墙,又恢复了竹林寺庙。

1996年,住持妙江大和尚与竹林寺的僧众们,大兴土木,开始了竹林寺最大的一次整修。曾经破败不堪的竹林寺,重现了昔日的神韵。

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竹林寺

修缮前的竹林寺

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竹林寺

修缮前的竹林寺大雄宝殿,前移做了现在的山门

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竹林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