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外貿訂單此消彼長,危難背後的商機在這裡

“3月初,歐洲買家還催著交貨。一週之後,就接到了退單通知。”一位紡織業企業家切身感受到了“國內市場打上半場,國外市場打下半場,外貿企業打全場”的狀態。

銷量萎縮、遭遇退單、物流遇阻……在海外疫情暴發期的當下,外貿企業日子變得有點難。

不過,也有好消息傳來。

不到三天時間,做創意家居生意起家的朱秋城,接到兩筆來自歐洲的訂單,一筆是丹麥買家訂購了8萬棵貓樹,另一筆是意大利買家訂購了1000個DIY模型。

庫叔調研瞭解的情況顯示,不止是海外目前抗疫急需的醫療物資,室內娛樂建設、母嬰玩具、寵物用品等出口企業,訂單均出現激增,甚至有些訂單已經排到了6月份。

出口轉內需?轉換品類?還是趁機抓住海外電商發展機遇期?藉著新的情況變化,國內許多外貿中小企業開始了自救與轉型。

歐美外貿訂單此消彼長,危難背後的商機在這裡

1:寵物用品火了

2019年,朱秋城發現亞馬遜寵物用品銷售額增加了35%,已經連續多年保持高增長。於是,2019年12月份,他果斷加大了寵物用品的投入。

不曾想,這一步居然走對了,海外疫情暴發,寵物用品市場需求大增。

“因為疫情,在歐洲,人們都憋在家裡,跟寵物待的時間大大增長,寵物用品需求量也大大增加,我們算是趕上了風口。”朱秋城說。

他給庫叔算了一筆賬,DIY模型每個成本價不超過100元人民幣,出口到歐美可以賣250美元。即便受到一定的匯率影響,也不妨礙中國凸顯製造業的成本優勢。

“貓樹、模型都屬於宅經濟品類,我估計這一類商品會越來越火。畢竟國外沒有中國強大的動員力,疫情還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朱秋城判斷。

能夠抓住這次的風口,得益於朱秋城15年的跨境電商經驗。儘管他本人對寵物並不感興趣,“但是國內、國外電商數據都說明,寵物經濟時代來了,疫情的暴發更加速了這一需求的增長。”

現在,朱秋城打算擴張。“平常招工都招不到,現在即使工資比平時低,大家也願意來,而且幹勁十足。”

同時,他還準備做線下實體店。“寵物寄養、寵物培訓等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現在房租便宜,正是開店的好時機。”

朱秋城認為,企業可以順應跨境電商的潮流,趁著疫情加強自己的數字化能力,並由重資產向輕資產轉變。

在他看來,這應該是外貿未來一個不錯的發展方向。

歐美外貿訂單此消彼長,危難背後的商機在這裡

2:打開思路找商機

程國生是做外貿汽配的,是受疫情影響的典型企業。

“春節之前,我們接到了非常多的訂單,原本打算春節之後發出去,因為疫情,我們不得不通知客戶交貨時間延長。後來美國、西班牙、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疫情暴發,店面關門,不少訂單取消,我們受到了比較大的衝擊。”

當時,他估計,疫情會持續3-4個月,除了給客戶信心,做好客戶的跟進營銷之外,必須想辦法,渡過這段真空期。

有一天,一位做瑜伽墊的朋友來訴苦,遭遇退貨,產品壓在倉庫無法出手。程國生想起自己隔離在家期間,買了不少健身器材,又看到國外正是疫情暴發期,就把這批貨物的信息推給了美國經銷商。很快,美國廠商就將這批貨物全部要走。

這給程國生打開了思路,他發現,利用原有貿易渠道和資源,居然還有其他未探索的事情和空間。

程國生認為,疫情當前,風口遠不只口罩、消毒水、醫療用品這些領域。“這些商品雖然熱門,但對於生產資質的要求很高,不如轉到一些固有商品的相近品類,或者有進貨渠道的品類,以降低損失。”

封城封國已成普遍現象,有一些消費是增加的。比如對健康重視的人會購買室內體育用品,外出就餐減少會使得廚房用品的需求增加,學校停課會使得親子互動娛樂的用品需求增加,等等。

“想想自己宅在家裡買了什麼,就會知道外國人宅在家裡需要什麼。”程國生說,“外貿企業還是應該自己主動尋找商機。”

現在,程國生一面開拓國內市場,出口轉內銷,一面在修煉內功。

“疫情會促使我們思考哪些產品是核心競爭力,哪些人是我們的精兵強將,哪些流程可以優化。我們在重新梳理自己企業的標準化的流程,以保證經濟復甦之後,馬上就能提升效率,恢復產能,應對可能到來的訂單潮。”

歐美外貿訂單此消彼長,危難背後的商機在這裡

3:線上化轉型的好機會

經此一疫,另一個被廣泛認可的趨勢,是電商在全球的普及,外貿企業也可藉此機會向線上化轉型。

寧波市鄞州區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吳向進認為,電商的普及會帶動訂單向碎片化、個性化、定製化的方向演進,甚至會帶來外貿供應鏈的重塑。

“以汽車配件為例,以前是外貿企業將貨物發給一級承銷商,再由承銷商層層分發,最後到達汽車維修店手中。如果電商普及,可能會由汽車維修店在網上直接購買汽配,砍掉了中間的承銷商環節。外貿企業的利潤會有所提升,汽車維修店也能以更低的價格拿到產品。”

這就需要企業加強線上化轉型。在吳向進看來,要想完成轉型,外貿企業需要在以下三點上發力:

第一,轉變思維方式。對比線下,線上售賣對於團隊的運作效率、訂單的流轉速度、產品的更新頻率都提出更高要求。“由於線上訂單的規模不大,由此還會倒逼貨運的革新,今後在貨運上,拼箱的方式會更加流行。”

第二,根據市場需求選擇合適的爆款產品。疫情期間,很多店鋪以防疫物品為爆款,帶動了其他產品的銷量。

第三,搭建一支跨境電商團隊。交流能力要強,年輕人要多,工作時間要靈活。客服要全天24小時不間斷在線,以隨時應對客戶的呼叫。

在吳向進看來,現在正是建立聯繫的好時機。

“商家把產品照片上傳,提交一些相應的介紹,就能與客戶建立聯繫,成本低、效率高。”吳向進說,“前期可能只有一些小批量的訂單,通過幾次合作,訂單會慢慢增加。在疫情期間與客戶建立起信任,讓客戶瞭解產品質量與商家的服務能力。疫情結束後,客戶就會來中國實地檢查、驗廠,那麼,簽下大訂單就並非難事。”

Grace從事跨境貿易15年,她告訴庫叔,“從前廣交會會有老外拿著現金拍到桌子上,當場就定了產品。現在,他們即使來,也會貨比三家,即使確定了廠商,也會經過長時間的溝通。如果把這個精力放到線上,會有更高的轉化率。”

隨行付副總裁薛光宇提到,中國支付業的發展也為企業從事跨境貿易提供了更多便利。新科技使得自動化、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及客戶設計領域的能力得到根本性升級。

“每次危機都是一次歷練和成長,每次危機也都會包含機會,一個好的企業家不會浪費任何一次危機。”朱秋城和一批外貿中小微企業已經上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