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話張養浩:我就是別人家小孩,雲來山更佳,卻不忍見百姓苦

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

蒙古鐵騎勢不可擋,先後滅了遼國、西夏、金朝、吐蕃、大理等政權。

1260年,忽必烈奪得汗位後,繼續統一大業。

1271年,忽必烈正式稱帝,取周易“大哉乾元”之意,國號為“大元”。

1279年,陸秀夫揹著8歲的趙昺在崖山投海殉國,南宋滅亡,元朝完成了大一統。

在元朝的統治初期,科舉廢除,文人的地位一步步走低,處境非常不堪,文人之間處處流露出一股“喪”的氣息。

這時候已經出名的文人避世不出,或隱居山林,或混跡風塵。

沒出名的文人也只能在社會底層廝混,學而優則仕這條路幾乎被堵死了。

當此時,咔嚓一聲震天響,天上掉下個張養浩,拯救了這些迷途中的莘莘學子。

慢話張養浩:我就是別人家小孩,雲來山更佳,卻不忍見百姓苦

張養浩畫像

開始的開始

1270年,張養浩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

當時科舉制已經廢除,讀書人已經變成“臭老九”了,按理說,張養浩應該踏踏實實地去學點手藝,美容美髮、挖掘機啥的。

但是張養浩的父親張鬱可不這麼想,他認為不管怎樣,學點文化總歸是個好事。

萬一哪天恢復科舉了,這不就抓瞎了嘛!

張鬱為了讓兒子好好學習真是煞費苦心,很小的時候就花重金給兒子請了私教,手把手地教。

張養浩也是天資聰穎,屬於神童之列,也就是我等學渣的宿敵——別人家的小孩。

不過說他是別人家的小孩好像不太準確。

別人家小孩聰明、愛學習、聽老師話、按時完成作業。

張養浩呢?

老師告訴他古來聖賢非常喜歡讀書,手不釋卷都是常有的事。

張養浩也跟著學,什麼頭懸樑、錐刺股,聞雞起舞,他統統來了一遍,如果不是家境好,他都想囊映雪、鑿壁借光了。

而且張養浩也做到了手不釋卷,天天讀書,白天讀,晚上讀,吃飯讀,上廁讀,睡覺也讀。

一開始,張鬱還挺高興的,可天天這樣影響身體健康啊!

父母就開始勸,勸張養浩少讀點書,注意休息。

從小到大,爸媽天天和我們說少看電視趕緊做作業,人家父母是勸孩子少讀書,差距呀!

如果說那些神童是別人家小孩的話,張養浩不就是別人家的別人家小孩嘛!

而且,張養浩可不是書呆子,學習之餘,還到處遊歷,增長見識。

爬了趟千佛山,就寫了一首詩《過舜祠》。

太古淳風叫不還,荒祠每過為愁顏。

蒼生有感歌謠外,黃屋無心揖讓間。

一井尚存當日水,九嶷空憶舊時山。

能令子孝師千古,瞽叟元來不是頑。

在白雲樓喝了個小酒,隨手寫了一篇《白雲樓賦》,立刻上了熱搜,還被人評為“一賦千金值”。

籲其高哉,茲樓之有如此兮。括萬象於宏敞,飛四阿於鴻冥,初疑陽候海底鞭出一老蜃,噴雲吐霧,扶輿五色凝結而成形,又疑大鵬九萬失羊角,踞茲勝境而不去兮。翼結華鵲之煙雨,背摩宵漢之日星……

作文寫得好,工作沒煩惱,這篇文章出來以後,山東按察使焦遂覺得他是個人才,就讓他去當教授了,當時他才19歲,多氣人呀!

慢話張養浩:我就是別人家小孩,雲來山更佳,卻不忍見百姓苦

白雲雪霽

最後的最後

到了23歲,張鬱打發張養浩到京城找工作去。

以張養浩的詩文水平,很快就得到了大官的賞識,被推薦進了禮部,隨後一路開掛,官至中書省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啊!

當了官以後,張養浩便聯合元明善等人積極推動恢復科舉。

1315年,朝廷決定在京城大都皇宮舉行殿試,科舉算是正式恢復了,讀書人無不歡喜雀躍。

51歲,張養浩就告老還鄉了。

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

倚仗立雲沙,回首見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戲野花。

雲霞,我愛山無價,看時,行踏,雲山也愛咱。

奔波了大半生,退休了就踏踏實實的,看雲看山看晚霞,一副閒雲野鶴的架勢。

怎料,他還是心繫百姓。

1329年,關中發生百年一遇的旱災,都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

已是60高齡的張養浩,拖著一把老骨頭去賑災。

一路西行,滿眼都是災荒慘狀,餓殍遍野,他心裡難受,寫了一系列懷古散曲,其中就有那首著名的《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慢話張養浩:我就是別人家小孩,雲來山更佳,卻不忍見百姓苦

人老不以筋骨為能,一番顛簸後,張養浩的身體也亮起了紅燈,沒多久便溘然長逝,享年六十。

張養浩的一生,是純粹的一生,高尚的一生,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一生,也是操勞的一生。

作為散曲的代表人物,張養浩的作品總是氣勢恢弘,寓意深遠,多是針砭時弊之作。

而那一年,他去了一趟江南,濛濛煙雨讓他的豪氣也變得柔美了起來。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簷,芰荷叢一段秋光淡。

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

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颭。

愛殺江南!

慢話張養浩:我就是別人家小孩,雲來山更佳,卻不忍見百姓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