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话张养浩:我就是别人家小孩,云来山更佳,却不忍见百姓苦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

蒙古铁骑势不可挡,先后灭了辽国、西夏、金朝、吐蕃、大理等政权。

1260年,忽必烈夺得汗位后,继续统一大业。

1271年,忽必烈正式称帝,取周易“大哉乾元”之意,国号为“大元”。

1279年,陆秀夫背着8岁的赵昺在崖山投海殉国,南宋灭亡,元朝完成了大一统。

在元朝的统治初期,科举废除,文人的地位一步步走低,处境非常不堪,文人之间处处流露出一股“丧”的气息。

这时候已经出名的文人避世不出,或隐居山林,或混迹风尘。

没出名的文人也只能在社会底层厮混,学而优则仕这条路几乎被堵死了。

当此时,咔嚓一声震天响,天上掉下个张养浩,拯救了这些迷途中的莘莘学子。

慢话张养浩:我就是别人家小孩,云来山更佳,却不忍见百姓苦

张养浩画像

开始的开始

1270年,张养浩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

当时科举制已经废除,读书人已经变成“臭老九”了,按理说,张养浩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学点手艺,美容美发、挖掘机啥的。

但是张养浩的父亲张郁可不这么想,他认为不管怎样,学点文化总归是个好事。

万一哪天恢复科举了,这不就抓瞎了嘛!

张郁为了让儿子好好学习真是煞费苦心,很小的时候就花重金给儿子请了私教,手把手地教。

张养浩也是天资聪颖,属于神童之列,也就是我等学渣的宿敌——别人家的小孩。

不过说他是别人家的小孩好像不太准确。

别人家小孩聪明、爱学习、听老师话、按时完成作业。

张养浩呢?

老师告诉他古来圣贤非常喜欢读书,手不释卷都是常有的事。

张养浩也跟着学,什么头悬梁、锥刺股,闻鸡起舞,他统统来了一遍,如果不是家境好,他都想囊映雪、凿壁借光了。

而且张养浩也做到了手不释卷,天天读书,白天读,晚上读,吃饭读,上厕读,睡觉也读。

一开始,张郁还挺高兴的,可天天这样影响身体健康啊!

父母就开始劝,劝张养浩少读点书,注意休息。

从小到大,爸妈天天和我们说少看电视赶紧做作业,人家父母是劝孩子少读书,差距呀!

如果说那些神童是别人家小孩的话,张养浩不就是别人家的别人家小孩嘛!

而且,张养浩可不是书呆子,学习之余,还到处游历,增长见识。

爬了趟千佛山,就写了一首诗《过舜祠》。

太古淳风叫不还,荒祠每过为愁颜。

苍生有感歌谣外,黄屋无心揖让间。

一井尚存当日水,九嶷空忆旧时山。

能令子孝师千古,瞽叟元来不是顽。

在白云楼喝了个小酒,随手写了一篇《白云楼赋》,立刻上了热搜,还被人评为“一赋千金值”。

吁其高哉,兹楼之有如此兮。括万象于宏敞,飞四阿于鸿冥,初疑阳候海底鞭出一老蜃,喷云吐雾,扶舆五色凝结而成形,又疑大鹏九万失羊角,踞兹胜境而不去兮。翼结华鹊之烟雨,背摩宵汉之日星……

作文写得好,工作没烦恼,这篇文章出来以后,山东按察使焦遂觉得他是个人才,就让他去当教授了,当时他才19岁,多气人呀!

慢话张养浩:我就是别人家小孩,云来山更佳,却不忍见百姓苦

白云雪霁

最后的最后

到了23岁,张郁打发张养浩到京城找工作去。

以张养浩的诗文水平,很快就得到了大官的赏识,被推荐进了礼部,随后一路开挂,官至中书省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啊!

当了官以后,张养浩便联合元明善等人积极推动恢复科举。

1315年,朝廷决定在京城大都皇宫举行殿试,科举算是正式恢复了,读书人无不欢喜雀跃。

51岁,张养浩就告老还乡了。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奔波了大半生,退休了就踏踏实实的,看云看山看晚霞,一副闲云野鹤的架势。

怎料,他还是心系百姓。

1329年,关中发生百年一遇的旱灾,都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已是60高龄的张养浩,拖着一把老骨头去赈灾。

一路西行,满眼都是灾荒惨状,饿殍遍野,他心里难受,写了一系列怀古散曲,其中就有那首著名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慢话张养浩:我就是别人家小孩,云来山更佳,却不忍见百姓苦

人老不以筋骨为能,一番颠簸后,张养浩的身体也亮起了红灯,没多久便溘然长逝,享年六十。

张养浩的一生,是纯粹的一生,高尚的一生,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一生,也是操劳的一生。

作为散曲的代表人物,张养浩的作品总是气势恢弘,寓意深远,多是针砭时弊之作。

而那一年,他去了一趟江南,蒙蒙烟雨让他的豪气也变得柔美了起来。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慢话张养浩:我就是别人家小孩,云来山更佳,却不忍见百姓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