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大铁桥的传说

河北省作家协会作家 张希敏


滦河大铁桥的传说

滦河大铁桥的传说


站在杨柳婆娑的滦河长堤,遥想当年远去的桅帆,带走无数风烟。国宝级的巍巍铁桥,划出了中华民族百年奋进的轨迹,是中国铁路史上的“活化石。”

一百二十多年前,有个“海龟派”科学家名叫詹天佑,他的名字蕴含“高瞻远瞩,天佑中华”,他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桥——滦河大铁桥。

当时,大清朝通过“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唐山开采了煤,从此诞生了“开滦煤矿。”这些乌金要通过火车运到秦皇岛煤码头,远销海内外,滦河却是一道天堑,很难逾越。

清政府请来了德国,英国,日本的桥梁专家进行勘测和试验,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于是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际,开始担纲重任。红鼻子蓝眼睛和小矮人都讥笑说:“中国修建滦河大桥的工程师还没有出生呢!哈~ 哈~!”

詹天佑面对汹涌澎湃,脾气狂躁的滦河,也很束手无策。滦河从内蒙古草原滚滚而来,在滦州的横山来个华丽的转身,向南奔向渤海。滦河流沙很大,水流湍急,打桩是最大的难题,詹天佑心急如焚。

一天,詹天佑在河边勘察时,看到一只三条腿的青蛙浮出水面,很好奇,它刚一露头,却被一条凶恶的水蛇咬住了后腿,生死关头,詹天佑发了善心,用登山杖赶走了水蛇,三条腿的青蛙回头感激地看了看詹天佑,就沉入了水底。

詹天佑回到住所,晚上月光如水,他摊开图纸,直到夜深人静,却怎么也无法破解打桩的难题,于是趴在书案上朦朦胧胧地睡着了。这时似乎觉得那只三条腿的青蛙从门缝跳进来了。跟詹天佑说:你知道我为啥能浮出水面又能沉入水底吗?我憋气的时候就浮上来,呼出气就沉下去,修桥时沉下大铁箱抽干里面的水,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詹天佑恍然大悟,问青蛙你是怎么想到的呢?三腿儿青蛙说我就是“刘海戏金蟾”里的金蟾。詹天佑忽然醒了,金蟾却不见了。

第二天,詹天佑按照金蟾的说方法,采用“压气沉箱”的办法,“挖八丈四五尺,采用宫廷修建地底下陵墓的秘方三合土砌成。”成功地打好了第一个桥桩!历时两年零八个月,于1894年架起了中国第一条争气大铁桥——滦河大铁桥,共建桥墩16个,17孔桥梁,铁梁全都是铆接在一起的,铁桥全长670米,从此也就打开了通往关外的咽喉要道。如今,东桥台上栩栩如生的“巨龙腾云”石雕仍保存完好。

站在滚滚滦河畔的研山峰顶,古代的“滦河大铁桥”和现代的汉白玉“滦河母亲雕像”相互映衬。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关中锁玥瞰滦州,

虎踞研山濡水流。

一桥飞架通塞外,

乡音评剧古韵悠。

滦河母亲佑万代,

文峰塔影自千秋。

登阶远眺白帆尽,

孤竹醉酒一沙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