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冠軍車隊的“速度與激情”

湖南大學電動方程式賽車隊(簡稱:ERT)

前身為湖南大學瀟湘之鷹賽車隊,成立於2007年,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大學生賽車隊之一。2007年至2015年專注參加Honda節能競技大賽。2017年,車隊更名並轉戰電動方程式大賽。

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大賽(簡稱:FSEC)

大學生方程式大賽是全球大學生群體中最具吸引力、競爭最激烈、最具挑戰性的汽車賽事。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大賽是工程設計大賽,包含靜態賽和動態賽共8個項目。

賽場上,鏈條撞擊發出的陣陣尖銳聲充斥大腦神經、漂移時輪胎與大地摩擦產生刺鼻的燒焦味、飛馳而過的賽車瞬間激起一地煙塵……


“獲得2019‘蔚來杯’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大賽的冠軍是——湖南大學!”2019年11月23日,FSEC頒獎現場,深深烙印在每一個湖南大學電動方程式賽車隊成員的心中。“冠軍車隊”一時成為他們最亮眼的標籤。


湖大冠軍車隊的“速度與激情”

頒獎現場

“從天馬行空的幻想,到興奮的初步設計、頭腦風暴、採購加工,令人抓狂的返工,再到絞盡腦汁地解決難題,最後到賽車落地。冰冷的圖稿和數據,融入了隊員們的汗水和熱血,終於成為鮮活的賽車。”


“一直到最後一秒我們都在堅持”


“去年的比賽,一直到最後一秒鐘我們都在堅持。”車隊現任隊長兼第一車手、機械院工業1601班的李帥天憶起首戰經歷,語氣複雜。

2018年是ERT第一次參加FSEC,此前無任何參賽經驗。車隊成員不是老師更不是職業車手,只是一群大學生,一年時間,從無到有,打造一輛可以參加專業賽事的方程式賽車,談何容易?


湖大冠軍車隊的“速度與激情”

轉向組調試賽車轉向系統


更艱難的是,相關資料少之又少,且僅是“理論文件”。“剛做時就像在‘照貓畫虎’,畫出來的還不像。”車隊只好一邊想辦法詢問其他學校的車隊,一邊自己做實驗摸索。


在造車的過程中,他們遇到的最大難關就是電氣部分電氣是整車的“靈魂”——它包括整車控制器、電機控制器、電池箱等,通過控制系統協助車手讓車“動”起來。而此前湖大賽車隊是油車,在電氣方面沒有任何經驗。

一切需要從‘零’開始探索。”李帥天說,“去年的整車控制器是自制的,進行了大量測試。我們也燒壞過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甚至把整個電機控制器的板子都燒壞了。”


第一輛方程式賽車最終到賽場上見“真功夫”時,但還是暴露了諸多不足。在源頭上就出現了一些設計缺陷,比如“橫臂彎”。

湖大冠軍車隊的“速度與激情”

電氣總成負責人劉嘉誠與車手交流


電氣檢查也是頻出狀況,“一開始就過不了電氣檢查,就現場直接拉過去修車。

後來一直在修車,最早結束是凌晨一點半,有一天通宵修到第二天早上七點。”車隊現電氣總成負責人兼第二車手、機械院車輛1603班的劉嘉誠現在還清晰記得去年比賽時的場景,“中午的電檢區很熱,但車隊集體都在電檢區外面等著,我們需要什麼幫助大家都第一時間趕到。看著大家感覺壓力特別大,但也因為這個,堅持了下來。”

湖大冠軍車隊的“速度與激情”

底盤總成負責人陳述煒在修車間隙補覺

但最後在總成績23名的面前,每一個滯留學校設計、制車、練車的假期,每一個奔波在公寓——教室——場地三點一線的日子,每一個為了改車或僅是調整一個數據而徹夜未眠的夜晚……都顯得有些蒼白。雖然所有人都已經拼盡全力了,但仍留下深深的遺憾與不甘。


憋著一口氣,一定要做好!


“我們都憋著一口氣,今年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努力解決,去年的遺憾一定不能發生!”愈挫愈勇,2018賽季的失意讓ERT擰成了一股繩。


有了去年的經驗,車隊一開始就調整了組織結構,在設計時就儘可能考慮一切問題。


作為核心環節,電氣總成今年提前開展了電路的設計研發。另外,比賽對電氣檢查的要求諸多,且規則還是不固定的,“我們的電氣安全報告就有100多頁,到了11月份還得根據新出的要求作修改。”劉嘉誠說道。

電氣是“靈魂”,底盤就是“手和腳”。整車大部分需要加工的地方都集中在底盤,“這對我們的圖紙審核有更高要求,從一開始就要儘量避免設計錯誤。”車隊現底盤總成負責人、機械院車輛1605班的陳述煒說,去年比賽中出現的“橫臂彎”就屬於底盤。經過分析,發現問題在於分析時給的力與實際上車手給的力有出入,經過重新設計和計算,他們換上直徑和壁厚更大的橫臂之後,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

湖大冠軍車隊的“速度與激情”

指導老師詢問車體總成負責人劉海龍進展情況

車架則是賽車的“骨骼”,車架負責連接車體,因此對管件的強度剛度要求特別高。現車架組組長兼第一車手、機械院能源1601班的周捷說,“強度剛度不夠,可能車開著開著管就掉了。所以一定不能出任何結構上的問題。”剛接手組長時,周捷在圖書館畫了一個月的車架。車架工作需和多部門進行溝通,“上一環節一拖延,我就會很難受,還要背拖進度的鍋。”雖然經常背上拖進度的“鍋”,但周捷堅決不拖別人的進度。為了趕進度,通宵成了家常便飯,“今年我跟龍哥(現車體總成負責人劉海龍)兩個人連續兩個晚上通宵,就是焊車架。”他在車隊還有一個口頭禪是“我來我來”,他和陳述煒,還有許許多多的隊員都自稱“工具人”——哪裡需要去哪裡。


“持續性改車、間接性通宵”是車隊常態,“18號比賽,我們15號通宵改車到第二天早上五點。”沒到比賽最後一刻,沒有誰敢放鬆。

湖大冠軍車隊的“速度與激情”

賽前裝車


經過一年的努力,今年九月份發佈的新車ERT2019,實現電池箱大幅減重,質量由ERT-2018的62.6KG降低至44.5KG。

散熱策略選擇了強制風冷加被動冷卻的模式,採用鋁製均熱板,配合散熱硅脂,並結合石墨烯導熱,將熱量有效地傳導至底板。


一切就緒。


“冠軍”這座獎盃沉甸甸的

又一年,湖南大學電動方程式賽車隊的旗幟在珠海暖陽下冉冉升起,隨風飄向天空,高懸著的還有每一位隊員的心。

湖大冠軍車隊的“速度與激情”

ERT隊旗


從車手逃生到最後一項電氣檢查,參賽第三天,車隊就通過了全部12個項目的車檢,成為全場第二支通過車檢的車隊。經裁判稱重,全車僅重211千克,獲得輕量化第一名。車隊靜態項目的成績也毫不遜色,電池箱設計獲得第二名,成本和營銷答辯分別獲得第三名和第四名。

湖大冠軍車隊的“速度與激情”

淋雨測試

靜態賽中還有個小插曲:機械檢前一天突然發現少了一根檢測管。“當時就怕因為那一根管,機械檢過不去。”機械檢當天早上9:40開始,周捷就和現車手負責人李志恆一早6點,驅車趕往位於40公里外的商家,由於不是常用管,他們同時聯繫另一邊東莞的商家發快遞,兩手準備,補救及時,有驚無險。

動態賽也有驚險時刻。在下半場耐久測試中,李志恆與電氣隊員之間的通話突然中斷。“我無法向他們傳達賽車當時的情況,他們也無法給我反饋對速度進行控制,我只能按照上車之前劉老闆(劉嘉誠)給我的叮囑,以及平時訓練時積累的經驗對電池溫度以及車速和電量進行控制。”李志恆回憶起當時情況,仍有後怕。

負責電氣的劉嘉誠亦然,“什麼建議都說不上。當時就看他跑完一圈鬆一口氣、跑完一圈鬆一口氣。”好在雙方平日配合默契,最終獲得

耐久測試第五名,最快單圈1′12″775。

其他動態賽中,直線加速項目最終成績為4″29,位列全場第三,單電機車隊第一;八字繞環項目、高速避障也順利完成並位居前列。實屬不易,要知車隊去年並沒有在賽場上跑完一個完整、正常的高速避障和耐久測試。


湖大冠軍車隊的“速度與激情”

動態練習


“從比賽開始到結束一直都是繃著神經。”“最後賽方讓我們把車抬到頒獎現場時,就知道我們應該是在前三。但是萬沒想到會是第一。”“最後宣佈獲獎的時候特別緊張,我一直掐著旁邊人的腿。”


“冠軍是——湖南大學!”隨著主持人話音的落下,所有湖大人衝到頒獎臺上,高舉那一個來之不易的獎盃。“我哭了。”陳述煒笑並感慨說道,“所有人都哭了。因為去年真的很困難,完全沒有想過會獲第一。”

對於一個第二年參賽的隊伍而言,“冠軍”這座獎盃沉甸甸的,有著難以言喻的意義。隊長李帥天被臺上歡呼慶祝的隊員緊緊圍住、高高拋起,他手裡握著的那個獨屬於“冠軍車隊”的獎盃熠熠生輝。


湖大冠軍車隊的“速度與激情”

頒獎現場


湖大冠軍車隊的“速度與激情”

冠軍獎盃


很多人堅持不到車手選拔,很多人抵抗不住外界干擾,很多人熬不過比賽失意後至暗的時刻,但更多人選擇堅持下來,並堅持到最後一刻。不管是“工具人”“背鍋俠”還是“劉老闆”,從隊長到車隊的每一個人都在車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發光發熱。

他們之間的故事不僅是在車隊,也在日常點滴中,是平日裡組團上課吃飯、是考前自發的重點講解、是凌晨三點送生病的隊員去醫院……當最初的僅是個人愛好的熱情——“誰不愛車?”演變為收穫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的感動——“我們老鷹老狗”(老鷹,取自ERT前身“湖南大學瀟湘之鷹賽車隊”),當激情沉澱為肩上的責任,一切都是值得的。

湖大冠軍車隊的“速度與激情”

湖大冠軍車隊的“速度與激情”

隊員一起跑跑卡丁車


當尖銳聲逐漸遠去、刺鼻的硝煙散盡、滾滾煙塵最終落下,2019年賽場落幕。但關於湖大電方的故事還在上演,一個關於青春、關於夢想、關於奮鬥的故事還在一代代湖大電方人的身上延續。

湖大冠軍車隊的“速度與激情”

ERT合影


“Ever Youthful, Ever Racing”

2020年

他們將代表中國大學生

出征德國參加技術頂級的大學生方程式賽車比賽

預祝他們取得好成績!


記者/林心瀅 吳浩天 餘美霖

視頻/吳浩天 林心瀅

圖片/湖南大學電動方程式賽車隊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