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納的認知理論與程序結構的學習

對於程序結構講授法的理論基礎基於思維的品質的提升還是有些不夠全面。覺得在構建理論基礎方面,布魯納的認知結構作為基礎理論依託。這樣在論述方面就更加全面。

在講授程序設計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的學習過程即在編寫程序的過程是散亂的,沒有目標的編寫,根據教師的提示,想到哪裡做到哪裡。這樣的認知過程是一個堆積過程,不是一個思考過程。

程序設計就像設計圖紙,在蓋樓之前有個圖紙設計。有了設計就是嚴格的執行就可以了。顯然這樣的學習不是學生應該具有的學習過程。


布魯納的認知理論與程序結構的學習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提倡發現的學習,這個過程也是一個摸索的過程,是逐步構建知識結構體系的過程。

但是學生在接受學習的過程時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包括聯想,思考甚至簡單的推理過程。即在這個基礎之上的學習認知構建一個結構化的過程。

這點就像一個人每天起來之後,把一天的計劃工作都安排好,然後啟動開始執行這些計劃。這個整體的流程就是一個設計。

在程序設計的過程中,程序結構在錯綜複雜的程序設計中只有三種。即順序結構,判斷結構,重複執行的結構。

基於這種程序結構的思考和聯想是有利於學生提高認知,從而提升思考能力。


布魯納的認知理論中也提到:


學習的結果是形成和發展認知結構

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人的主動的認知過程,即是認知結構的組織和重新組織,知識的學習就是在學習者的頭腦中形成各學科知識的基本結構。他說,任何一門學科知識的學習其最終目的是“對題材結構的一般理解”, “掌握一門學科的基本結構,是以使許多其他事物富有意義的和它聯繫起來的方式去理解它”。所謂學科的基本結構,就是要通曉某一學術領域的基本觀點,不但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還包括養成對待學習和調查研究、對待推測和預感、對待獨立解決難題的可能性等態度。

這裡,布魯納提出的學科知識的結構,那麼每個學科知識結構都是在本學科知識學習過程中的框架性的思維,這裡不是思維導圖,(這個是零散知識的堆積)。

我在這裡提出的結構是基於這個結構,或者說是一個平臺,在這個框架下搭建知識體系。

布魯納的認知理論與程序結構的學習

學習過程是類目化過程

布魯納認為,對紛繁複雜的事物進行分類是人類思維的基本任務,只有經過分類人們才能對世界有明確而有條理的認識。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主要進行的信息加工活動是一種類目化活動,學習者已掌握的知識的類別與類別之間還具有一定的聯繫,根據這些聯繫,可以對類別作出層次和關係的結構化安排,這就是對類別的編碼。


經過編碼的許多類別構成類別編碼系統。編碼系統是一種不能直接觀察到的假設構成物,但可以從可觀察到的先前的和隨之發生的事件的性質中推論出來。編碼系統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可以經常發生變化和改組。編碼系統的變化和改組,標誌著一個人理解和掌握知識方式的變化或發展。

分類,怎麼分類。基於程序結構的分類只有三種。這種分類讓思考問題根據結構性的變化而變化,在結構也是一種動態的結構。

布魯納的認知理論與程序結構的學習

總結性語言

每個人的學習都是以他原有的認知結構為基礎的。關於什麼是“認知結構” (cognitivestructure),概括地說,布魯納認為認知結構指由個體過去對外界事物進行感知、歸類的一般方式或經驗所組成的觀念結構,它可以給經驗中的規律以意義與組織並形成一個模式,它的主要成分是“一套感知的類別”。在一個人學習的歷程中,他並不是把各種概念、事實信息等簡單地堆積在自己的記憶中,各種知識之間是充滿縱橫交錯的聯繫的,是一個動態的結構。

人所具有的知識結構是人獲得和理解新知識的基礎框架,也是人進行聯想、推理和思維活動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