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悲的是,有了孩子,我們不敢談夢想了

最可悲的是,有了孩子,我們不敢談夢想了

周總理(在開國大典)說,飛機不夠我們就飛兩遍。70年彈指一揮間,新時代的中國早已是山河無恙,國富兵強,我們的飛機再也不用飛兩遍了。我想此時此刻,我們足以告慰先烈,這盛世,如你所願。

這個視頻我看了好多好多好多遍,感動得一塌糊塗,是啊,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眼看著就要實現了。

1、你的夢想,被遺忘了麼?

有夢想,就有可能。

我希望我的夢想也能早日實現,有夢想的人生好酷炫,好精彩。如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裡柯景騰說過的:“我希望因為我的存在,而使這個世界有一點點的不一樣。

這是每個經歷過熱血青年的人都曾渴望實現的夢想,只是隨著歲月的流逝,漸漸塵封在心裡,難逃被現實湮沒的結局。

最可悲的是,有了孩子,我們不敢談夢想了

“這些年,你幹啥呢?”好久沒發聲的群突然活躍了起來,一句話把大夥搞得很心酸。

“光顧得帶孩子了,5年之內生了2個娃。。。”

當年一學霸美女說:“當了媽後,要麼在努力工作的路上,要麼在辛苦帶娃的點上。工作的時候,我對孩子愧疚,在家的時候我對工作愧疚,我花在自己身上的時間好像是偷來的,所以我很少在自己身上花時間。”

的確,做了父母,很多人才發現,生活不是為自己,那時候在寢室裡玩著遊戲,不著調的男孩做了爸爸,天真爛漫的少女也做了媽媽,如同蛻變一般神奇,變了一個模樣。

倘若別人再問想夢想,我們多半是尷尬和沉默。夢想就像我們的收入一樣,成為了我們想保護起來的隱私。我們大概只有在舞臺上才會對夢想高談闊論吧,在那個特定空間,夢想彷彿成了一種表演。

最可悲的是,有了孩子,我們不敢談夢想了

2、有夢想的人生,更有料

說好的人生要有夢想呢?

我就是一個特別能折騰的人。在本科第一年,某英語機構在校園宣講時,一個想法就深植在我的腦海裡,以後一定要出國看看。

最可悲的是,有了孩子,我們不敢談夢想了

(哈佛大學校園風光 )

2008年10月,本科同班同學崩崩拿到哥倫比亞商學院的入學邀請來鼓動我,“全班同學都知道你本科就想出去唸經濟學回來拿諾獎,我比你開始考慮出國晚了四年,現在我都拿到錄取通知了,你還在等啥?”

雖然晚上些,但還是有人來提醒我要繼續追夢了。於是我義無反顧,開始緊鑼密鼓的籌備。

最可悲的是,有了孩子,我們不敢談夢想了

(和三個美國同學合租時的廚櫃,美國飲食文化一窺)

雖然我初到美國,各種“水土不服”,弄出了多笑話,我削尖腦袋融入大家,但也因為如此,我覺得我的生活豐富多彩。

我貼著膏藥去跳舞,和大家打成一片;我們一起去了解啤酒文化,途中在康涅狄格州的州議會門前玩飛盤,和議員胡謅我們是利用春假專門來進行公共服務和政治制度的實地學習的。

最可悲的是,有了孩子,我們不敢談夢想了

(啤酒之旅的發出)

我還頗費周折地去和巴菲特和芒格來了一次親密接觸的機會……

最可悲的是,有了孩子,我們不敢談夢想了

(巴菲特之旅:參加巴菲特股東年會)

最可悲的是,有了孩子,我們不敢談夢想了

(巴菲特之旅:在巴菲特股東年會上衝上去陳述,被旁邊的Berkshire公司保安嚴密盯視)

有了夢想,生命才不會像一口枯井,不會了無生趣。我自己也感覺和同學在一起HIGH,一起浪,好有意思。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舞出自己的精彩,我們需要的僅僅是一點勇氣,酒吧和舞會都沒有那麼難,難的是自己的心。與其默默地縮在舞池的角落,看著別人,不如友好地邁出第一步吧。

3、父母是孩子的燈塔

孩子是我們每一位父母未來的希望,他們更需要夢想來充實自己的未來。董卿說,你希望孩子將來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要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孩子。

最可悲的是,有了孩子,我們不敢談夢想了

日劇《四重奏》中有句臺詞,很扎心:“沒有夢想沒有實力的人稱之為三流;有夢想沒有實力的三流,就只能稱之為四流了。”這句話既殘忍又現實,擁有一個可以堅持的夢想的人可能跟程強一樣,長大後成為了自己夢想中的樣子。

而沒有可以去堅持的夢想,可能就開始說服自己就是個普通人,長大後也就只是普通人了。所以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去引導孩子擁有一個可以堅持的夢想。

曾看到一句話說“世上有一種鳥,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只蛋,然後讓小鳥使勁飛。”值得為人父母深思。

沒有哪個父母不對孩子帶著美好的期望。父母的努力,如同燈塔,讓自己有價值,也照亮孩子,想想這應該是做了父母,我們為什麼更要努力的原因吧。

有了孩子不是放棄自己夢想的藉口,而是讓自己變優秀的最好動力。

--------------------------------

哈佛+北大雙料學霸,曾擔任好未來集團順順留學CEO,更是位勤奮鑽研的超級奶爸。為給寶寶更好的早教啟蒙,尋訪美國和中國知名兒醫專家、育兒專家,心理學家,創辦樂智龍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