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盛产英雄的城市!中国医科大学,盛产英雄的学校!

新春佳节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他们却停下回家的脚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们逆向而行抗击病魔!这个春天,注定有无数英雄值得我们铭记!他们之中,就有来自

中国医科大学的红医人!

沈阳,盛产英雄的城市!中国医科大学,盛产英雄的学校!

王哲:心灵捕手

王哲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作为有着30多年从业经历的资深心理医生,王哲多次参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事件的心理救援工作。

沈阳,盛产英雄的城市!中国医科大学,盛产英雄的学校!

疫情爆发的关键时期,王哲主动请缨到抗疫一线。在疫情当中,无论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王哲讲述,在襄阳中医院有患者因为产生心理问题不配合治疗,产生幻觉和妄想,拒绝和医生接触,甚至抢药、拔管、逃跑;有值班医生因为病人去世而控制不住情绪而失眠。而王哲的工作,就是保障医护和患者的身心健康。

在襄阳战斗的30余天中,王哲带领的三人心理团队迅速进入状态,不惧危险,把最好的心理救援经验技术和经验贡献给抗疫一线。团队曾成功救治了两位发生急性应激心理障碍的患者,避免了重大非医疗事故的发生。王哲的事迹也被多个媒体报道。

沈阳,盛产英雄的城市!中国医科大学,盛产英雄的学校!

丁仁彧:暖心大白

战士披甲赴荆楚,不灭"新冠"誓不还。在中国医科大学派出的援鄂队伍中,辽宁重症医疗队队长、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丁仁彧教授无意中成了"网红",在媒体报道的图片中,他有两张照片令人印象深刻:一张是他身着医用隔离式防护服,为病人气管插管的照片;另一张则是他刚刚脱下防护服,浑身湿淋淋、几近虚脱的瞬间。这些真实的画面不仅记录下了丁仁彧教授在抗疫一线的付出,也反映了援鄂医疗队伍的艰辛与努力,感动了无数民众,丁仁彧教授也被网友亲切的称为"暖心大白"。

沈阳,盛产英雄的城市!中国医科大学,盛产英雄的学校!

由于身份特殊,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丁仁彧不能像"大白"一样用拥抱安慰他人,"别人总问我:穿上三级防护服救治危重患者难受不?说实话,想不起来难不难受,这是重症人的职责所在。"他说。

如果把前线抗疫比作一场战役,那么丁仁彧所带领的重症医疗队就是专门炸碉堡的尖刀连:第一个实施气管插管技术、第一个实施血液净化技术、第一个实施ECMO技术……这些都是风险很大的高精尖技术,医护人员都面临着很大的感染风险,但他们从未退缩,成功率更是达到了100%。

马晓春:重症领军人

马晓春教授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重症医学教研室主任。作为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丰富经验的著名专家,早在1月20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会议后,他就迅速带领中国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团队开展战前动员,为全面应对可能到来的疫情做准备。

他牵头设计建立省内ECMO机动小组、建立省内重症应急支援梯队,集中全省的重症医学资源共同应对重症患者的救治。

为救治一例危重型患者,他先后五次赶赴朝阳进行会诊,并第二次调动ECMO机动小组及应急机动梯队对该患者实施了ECMO治疗,同时先后派出科室多位具有长期重症救治经验的医生以及护理团队驻守朝阳二院,保证该患者治疗的有效执行。

在马晓春教授的亲自指导下,由章志丹副主任、周丹护士长带领驻扎在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沈阳中心的重症团队救治的重症患者和危重型患者已经全部治愈,医护人员零感染。

沈阳,盛产英雄的城市!中国医科大学,盛产英雄的学校!

第三批援襄医疗队:盛京勇士

刘学勇教授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副院长,他带领该院第三批援襄医疗队员,全面接管了襄阳市中心医院成人疑似重症病房、全面进驻儿科疑似病房及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人疑似重症病房。附属盛京医院还组建了专门的儿科团队支援襄阳,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全面接管儿科疑似新冠肺炎病房的医疗团队。

他们与当地人员一起完成了流程改造,完善了防护措施,还承担了襄阳7个医疗支援医院,襄阳市区、保康县、南漳县、宜城县、枣阳市、中医院6个地区的所有辽宁省医疗队队员的感染防治培训工作,累计培训318人,累计培训时长3000小时。

沈阳,盛产英雄的城市!中国医科大学,盛产英雄的学校!

沈阳,盛产英雄的城市!中国医科大学,盛产英雄的学校!

辽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生命之舟

从2月3日接到支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通知、2月4日出发,到2月5日进驻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再到3月10日休舱,短短35天,辽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累计诊疗患者466名,出院258名,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病亡、零回头"。

在武汉期间,辽宁救援队克服了时间紧、基础条件差等困难,带领两家地方医院在30小时内完成地下二层300张床位病房的组建工作,建立科室架构,制定医疗、护理及感控流程,保证了患者的及时收治。

为及时解决病房存在的问题,领队、队长、专家组和总住院们经常工作到深夜;进舱查房的医生感慨人生第一次需要在4小时内查看100多名患者;放射和检验技师穿着三级防护8小时不吃不喝为患者日完成最多达72个CT,66个血常规……一个个挑战着队员们生理极限的数字没有让队员们退却,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只要防护到位,累点没关系,一定要保证医疗质量,保证病房平稳运行,尽可能地多收治患者。"

救援队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关注。救援队的事迹先后被焦点访谈、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广泛报导,还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沈阳,盛产英雄的城市!中国医科大学,盛产英雄的学校!

面对这场特殊的"战役", 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这些逆风而行的红医勇士,用行动践行着医者使命,再一次展现了红医人的责任和担当!致敬英雄!

关注"中国医科大学招就处"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文章素材来源:中国医科大学校友会、中国医科大学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