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美元續命,美聯儲幹了這件大事!

愚人節的前一天,3月31日,美聯儲宣佈設立一個新的政策工具:

FIMA回購便利(FIMA Repo Facility)。

為美元續命,美聯儲幹了這件大事!

絕大多數人看到這個,估計都是一頭霧水——What,這是什麼東東?還搞得這麼高級,只針對外國央行和國際機構?

“FIMA”的意思,是foreign an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uthorities,也就是說,這個貨幣工具的對象,是外國央行/貨幣當局,當然也包括國際機構如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BIS(國際清算銀行)、WB(世界銀行)等。

設立聲明中,美聯儲一本正經地宣稱,本工具的設立是為了減少國外的金融壓力給美國金融市場所帶來的風險,平滑美國金融市場功能,維持美元信貸流向美國的家庭和企業部門,而且美聯儲強調說,只要你在紐約聯儲(美聯儲核心子聯儲)設立有賬戶,你就可以使用這個工具……

簡單來說,美聯儲就是承諾,接受這些FIMA用美國國債做抵押品,以很低的利率向美聯儲借入美元——利率有多低呢?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IOER)+25個基點

美聯儲規定的IOER目前是0.1%,也就是說,擁有美國國債的外國央行或國際機構,現在可以以0.35%的利率向美聯儲借錢。

要知道,在3月17到18日兩天,美聯儲相繼啟動了商業票據融資便利機制(CPFF)和一級交易商信貸機制(PDCF),還啟動了“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便利”(MMLF)的計劃。

3月23日,美聯儲乾脆宣佈實施“無限制QE”,承諾為美國金融市場提供所需要的所有流動性。

如此一來,美國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恐慌已經逐漸平息。

從國際金融市場來看——美聯儲一直都與加拿大、英國、日本、歐洲、瑞士等5大國際貨幣的央行擁有常備的貨幣互換安排,危機發生後,6大央行也一致同意將貨幣互換協議利率下調25個基點;3月19日,美聯儲又額外與另外9家中央銀行建立臨時的美元流動性互換安排,其中包括與澳大利亞、巴西、韓國、墨西哥、新加坡和瑞典各自不超過6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安排,與丹麥、挪威和新西蘭各自不超過3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安排。

3月20日,美聯儲再次與歐日英加瑞央行約定,將原有的7天期貨幣互換操作頻率由每週調整為每天,這一約定持續至4月底。

有了美聯儲的這些貨幣互換協議,國際金融市場的美元流動性恐慌,也已經基本平息。

當國內國際金融市場的美元流動性恐慌都已經漸漸平息的時候,美聯儲卻又祭出這個“FIMA回購便利”工具,到底是要幹什麼呢?

我給出的答案是:為美元信用續命。

作為一個國家的主權貨幣,美元能夠充當國際貨幣,除了控制住國內的通貨膨脹之外,其他最關鍵的問題不在國內,而在於外國那些願意持有美國國債的央行、政府機構和國際機構——只要這些人願意持有美債,並且把美債作為其貨幣體系中最基礎的資產,那麼整個美元體系的信用就暫時無虞。

簡單總結,當代信用貨幣體系得以持續維繫下去的關鍵,就在於其他國家和國際機構,承認美元國債的核心資產地位,然後緊密團結在以美元為核心的金融體系周圍……

這一次,為抗擊新冠疫情,特朗普政府祭出了2萬億美元的經濟救助法案。這錢,不可能是大風颳來的,也不可能靠稅收(美國政府已經連續20年入不敷出),唯一的途徑,就是聯邦政府借債。

更要命的是,從來不管別人的特朗普政府,又在2萬億的疫情救助之外,謀劃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不用想,如果這個基建法案若成真,也只能靠借債來實現。

這意味著,就在最近兩三年之內,即便不考慮聯邦政府其他入不敷出的部分,美國政府債務至少將額外增加4萬億美元——美國2019年的GDP為22萬億美元,進一步考慮到美國經濟以消費為主而新冠疫情將嚴重打擊消費,這意味著聯邦政府債務到2021年底很可能飆升到130%以上……

為美元續命,美聯儲幹了這件大事!

飆升的政府債務+惡化的財政收入,擱在任何一個國家,恐怕都面臨“國家破產”的風險,再進一步迭加美聯儲無限QE……

無底線印鈔的央行+不要臉借債的政府,接下來,你想讓美元信用怎麼好?

這樣一來,所有的美國國債持有者,將不得不考慮美國的主權債務風險。

根據美聯儲託管數據,外國官方持有者在截至3月25日的三週時間裡,已經拋售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本月有望創下歷史最大單月拋售額。

根據做市商透露,面對動盪局勢,外國政府和央行普遍加入了拋售國債以籌集現金的浪潮,特別是那些依賴石油出口的國家和規模較小的亞洲經濟體,一直都在出售美國國債……

有人說了,美聯儲不是有無限QE麼?有美聯儲接盤,不怕不怕啦! 不,你錯了!正如我在“比新冠疫情蔓延全球更重要的是什麼”一文中所說,因為外國央行所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量非常巨大,如果美聯儲把國外央行拋售的國債都接盤了,美元也就沒有什麼信用了,也不必再充當國際貨幣了。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截止2019年底,美國國債持有者的構成是下面這樣的:

為美元續命,美聯儲幹了這件大事!

根據上面的圖表,截止2019年底,美國國債持有者當中,國內佔比59%,國外佔比41%,而國外的持有者主要就是各國的央行和政府。

截止到2020年1月份,這些所謂的FIMA中,日本持有1.21萬億,中國持有1.08萬億,而英國、巴西、愛爾蘭、盧森堡、開曼群島、比利時、沙特、印度、新加坡、法國、韓國、加拿大等國的持有量也都超過了1000億美元,合計高達6.86萬億美元。

然而,就在剛剛過去的3月份,這些FIMA就出售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

接下來,如果這些FIMA機構,因為各種原因而持續出售美國國債,那絕對意味著美國國債市場的巨大災難——這意味著美國國債收益率的持續上升,這意味著美國聯邦政府的融資成本會成倍增加,這更意味著美元國際信用的逐漸衰竭。

有人問了,這些國家幹嘛要出售美國國債?美國國債不是當代國際社會流動性最好、最安全的資產麼?

原因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美國國債價格太高,值得出售,美國國債再好,也沒有美元現金好;第二,這些國家的政府遇到了問題,需要美元,不得不出售美國國債換回美元。

第一種情況,我舉個例子。比方說中國,覺得現在美國國債價格足夠高,再接下來漲到天上去也漲不了多少了,而原油的價格卻這麼低,從國家戰略的角度出發,自然就可以選擇賣出一部分國債,然後,用這些國債購買原油儲備起來,你說這是不是好事情?

第二種情況,我也舉個例子。比方沙特,因為開啟了價格戰而導致油價暴跌,自己的美元收入當然是急劇減少,現在疫情來了,還要維護7000多個王子的奢華生活,還要維持王室對沙特的絕對領導,還要來收買沙特民眾,這都需要大把大把的美元,那怎麼辦呢?

當然只能是出售美國國債了。

對美聯儲來說,第一種情況是可以處理的。只要確保美國國債收益率不低到0或負值,只要維持國際上以美元計價的多數商品價格不會大漲(特別是原油),其他的央行和政府,拿著美國國債依然覺得有利可圖,自然就不會賣了。

第二種情況比較麻煩,因為每個國家的情況不一樣,不管是不是因為疫情啥的,只要我現在急需美元,我就不得不選擇出售美國國債,這個,你美聯儲總不能不讓我賣吧?

哎,美聯儲的FIMA回購便利,就是針對這種情況而設計的。

你不是急著用美元麼?OK,你不用拋售你的美國國債,只需要把國債送到我這裡做抵押,我借給你錢,利率只要0.35%,等你處理完了事情,把美元還回來,我就把國債還給你,你照樣可以得到美國財政部按時支付的國債利息……

OMG,這相當於什麼啊?雪中送炭、絕渡逢舟,美聯儲就是你遇難之時的救命恩人啊!

而且,人家還不趁火打劫,美元還是良心價,利率0.35%,這,這,這簡直是活雷鋒啊! 美聯儲當然不是活雷鋒。前美國財政部部長康納利早就說過:

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卻是你們的問題!

表面上看,美聯儲是為了那些有美國國債的央行和國際機構,讓它們更方便地從美聯儲這裡借到美元,但實際上,美聯儲只是為了避免你到國際市場上拋售國債,吸引美元資金,這也正是美聯儲聲明中那句大實話“維持美元信貸流向美國的家庭和企業部門”的由來。

更重要的是,根據剛才提到的美國聯邦政府的情況,特朗普政府的第一個2萬億美元馬上就要發行國債(借債)推向市場了,這意味著國際金融市場馬上會多出來2萬億美元的國債;如果特朗普政府再發行2萬億美元的基礎建設國債,那意味著市場上會額外多出4萬億美元的國債……

現在,美國國債市場總容量是23萬億美元,基本處於供需平衡狀態,如果額外出現4萬億美元的國債,你想想會是個什麼樣的情況?

如果FIMA機構,這個時候也來湊熱鬧,把它們7萬億美元的國債也推向市場,大家互相大打價格戰,美元國債價格直線下跌,收益率暴漲…… 嗯,畫面不要太美喲!

你覺得,美國國債收益率會被推升到什麼地步?美國國債收益率如果飆升到10%以上,你覺得美元在國際上還會有什麼信用麼?想想1979年,美國國債收益率飆升到10%以後發生了什麼,你就明白,為什麼美聯儲一定會想方設法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下圖就是1970年以來的美國國債收益率的變動情況。

為美元續命,美聯儲幹了這件大事!

俗話說得好:“韭菜才是真正的國有資產!”

更絕妙的,是這個FIMA回購推出來之後,可以料想到的另外一些結果。

首先,購買美國國債,就相當於隨時擁有美元,外國的央行和政府從此會更加依賴於美元,而且更加願意採用美元作為基礎貨幣,來發行本國貨幣,進而讓本國的金融體系徹底融入美元的金融體系中來。

如此一來,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地位就會更加牢固和不會動搖——美聯儲也由此變成了正式的、公開的、不用再遮遮掩掩的全球央媽的央媽。

其次,只要美國財政部的國債收益率,高於美聯儲給FIMA的0.35%的回購利率,其他國家的央行和金融機構就有動力來套利:

用得到的美元做抵押,再去購買美國財政部的國債,這樣就會進一步推高美國國債的價格,降低美國國債收益率,進一步提升美元的信用,同時為美國聯邦政府提供更低成本的融資。

更進一步的,因為有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的擔保,美國國債不會出現違約(最差的情況是你得到貶值的美元),我們不排除某些國家的央行,會利用美聯儲的這個政策,加槓桿進行套利(這可能也是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內心最樂於見到的情況,反正他們所賺到的“錢”,不過都是美聯儲在電腦上憑空增加的數字而已):

用國債做抵押得到美元,再去購買國債,然後再抵押,再得到美元,再買國債……按照0.35%的回購利率。

理論上說,這些央行可以加100倍以上的槓桿,通過購買美國國債來“賺錢”,這樣一來,這些央行就漸漸的被美聯儲“培養成”只知道埋頭賺錢的“對沖基金”——而且是加了高槓杆的對沖基金,他們最終一定會更加依賴美元(眾所周知,對沖基金極其依賴於現金流),更加不可能離開美元貨幣體系。

……

不得不說,美聯儲可真特麼是天才!

總是能在一堆的不可能中,開闢出來新的、順應人性和政府選擇的、特別有效的為美元續命思路!

在“美元的賭命時刻”一文中,我曾經懷疑,無底線印鈔的美聯儲+不要臉借債的特朗普,是賭上了美元的命。

但,技術上該如何為美元信用續命,我一直沒想到什麼思路。 沒想到,美聯儲就用了一個“FIMA回購便利”,就瓦解了持有美國國債的各國央行出售美債的意願,還能持續將美國國債收益率死死壓在地板上,為聯邦政府天量融資提供最低成本的便利,還能把各國央行給變成無比依賴於美聯儲的“對沖基金”……

如果非要找出一段歷史來進行類比,我會把“FIMA回購便利”,比作1961年肯尼迪政府為挽救美元信用而推出的“黃金總庫(Gold Pool)”計劃(文末會附有相關資料)。

接下來,不管新冠疫情如何發展,對美聯儲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和聯邦政府合作,控制住美元體系的通貨膨脹,只要美元購買力能夠維持,其國際信用能夠維持,美元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就將持續,至少幾年之內,就依然還是股照炒、舞照跳、馬照跑……

讀者們可能會問我,你相信美聯儲的FIMA能搞定各國央行麼?我的回答是:短期內我非常相信!

因為,對各國央行來說,整個信用貨幣體系,都是系在一根繩上的螞蚱,只有美元信用不倒,各國政府才能施展“點紙成金”法術,我的地盤我做主,利用印鈔權自主分配國內財富。

只要美聯儲做得沒那麼過分,大家還是在這個體系下最舒服,美聯儲可以割全世界的韭菜,我可以割國內的韭菜啊,而且肯定會比它割得更狠一些……

附:“黃金總庫”的故事

1960年10月,35美元=1盎司黃金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已經在西方世界運行了15年。

但,隨著美國政府花錢越來越多、美元外部負債越來越多,美國國際收支狀況不斷惡化,美元的信用遭到了人們的質疑。

伴隨著質疑而來的,是國際金融市場出現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導致金價猛漲到45.50美元/盎司,比美國官方售價35美元/盎司高出20%還多,這動搖了人們對於美國政府維持35美元=1盎司黃金比價的信心。

為了平息搶購黃金風潮,需要提供大量黃金在市場出售,但此時美國卻已難以拿出足夠多的黃金來應付市場的搶購。

美國肯尼迪政府認為,西方其他各國都佔了佈雷頓森林體系的便宜,所以,要求其他西方主要國家也“必須分擔成本”。經過談判,美國聯合英國、瑞士、法國、西德、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等7國一起,於1961年10月建立了黃金總庫(Gold Pool):

八國央行共拿出2.7億美元的黃金,其中美國分擔50%,聯邦德國分擔11%,英、法、意三國各自分擔9.3%,荷、比、瑞各3.7%,由資格最老的英格蘭銀行作為黃金總庫的代理機關,負責維持倫敦黃金價格,當市場的金價超過(或低於)每盎司35美元官價時,英格蘭央行選擇賣出(或買入)黃金。

黃金總庫計劃中,還明確反對外國政府持美元外匯向美國兌換黃金。黃金總庫運行6年之後,1967年7月,一直對美國用廢紙換其他國家財富極度不滿的法國,宣佈退出黃金總庫,其份額由美國承擔,其他6國名義上仍承擔41%。

但實際上,這些國家也已經不再信任美國,它們所分擔的黃金,也都是用美元按官價向美國政府兌換而來——這等於是,總庫的黃金到頭來還是由美國獨自承擔,由此導致了美國的黃金儲備再度開始大量減少。

1968年3月,全球爆發搶購黃金風潮,半個月內美國流失黃金14億美元,倫敦的黃金市場被迫關閉,其他7國開始實施“黃金雙價制”,不再按官價干預黃金市場,黃金總庫正式結束。

也正是從這一天開始,才有了黃金的市場價格,很多人應該知道,他們看到的黃金歷史價格,都是從1968年算起的。不管怎樣,截止到1971年尼克松宣佈關閉黃金兌換窗口和佈雷頓森林體系垮臺,黃金總庫計劃,為佈雷頓森林體系下的美元信用,續了大約10年的命。

希望本文能夠讓因為一做單就虧損而處於迷茫中朋友走出困惑,老規矩,還沒看明白的先收藏!歡迎留言與小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