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績效看管理:阿里巴巴是如何考核並落地的?


透過績效看管理:阿里巴巴是如何考核並落地的?

馬雲曾對HR部門下達指令:要嚴把招聘關,招聘優秀的人才,要吸引那些「和阿里的味道一樣的人」,而所謂「和阿里的味道一樣的人」即認同阿里價值觀的人。


阿里績效概況

考核內容:業績和價值觀各佔50%;

考核頻次:季度考核為主;

部門排序:2-7-1排序;

個人排序:3-6-1排序;

考核工具:KPI 主導;

淘汰標準:連續兩個季度,成為末尾10%;

晉升條件:上年度 KPI 達3.75(分數定義看下文);

基本年薪:多為14-16個月,好的團隊更多;


透過績效看管理:阿里巴巴是如何考核並落地的?

目標確定:公司領導確定大目標,目標一般都很高,譬如目標是10億元,一般完成6億是基本達標,完成8億是符合預期,完成10億是超出期望。


追蹤目標:有了KPI後,分成4個季度,每個季度有分成月,周,有些部門到日。每週都有周會,每週都有周報,大家都會過一下自己的目標完成情況,沒有完成的,需要自己出補救計劃。


評價形式:三對一的考核,比如你是個經理,上級是總監,總監的上級是副總。那總監在考核經理的時候,副總要參加,還要加上相應部門的人力資源,這樣防止“一言堂”。


結果獎勵:根據目標完成情況:基本達標的話基本獎金和紅包都很少甚至沒有;符合預期的話,就會有獎金和紅包,且團隊中前20%的人有機會升職加薪;超出期望的話,獎金和紅包會很大,部門還會敲鑼打鼓,年終獎也會增加,部門內前20%的人肯定會有人升職加薪。


阿里的雙軌制


阿里採用的是雙軌制的績效評估體系,50%的KPI,50%的文化。雙軌制評估:“紅”“專”

紅:是針對於公司文化的考核,阿里希望每個阿里人把文化、價值理念融入到血液中,落實到行動中。


專:是針對工作業績方面的考核,每季度、每年每個部門都會制定具體的、可行的目標。

透過績效看管理:阿里巴巴是如何考核並落地的?

圖中座標橫軸是價值觀,縱軸的業績

價值觀好,業績不好的在阿里被稱之為“小白兔”。我們還有句話“小白兔往往放錯了位置的明星”這類員工我們往往會給到他們機會,如果給到機會還是沒有突破,那就會被淘汰。


業績好,價值觀不好是在阿里被稱作“野狗”。野狗在阿里巴巴是一定不能留的。只以業績為導向,不考慮團隊、客戶利益的人會毀掉你的團隊。


業績好,價值觀好的我們稱之為明星。明星一定是團隊的榜樣。整個價值觀考核就是一句話:賞明星,殺白兔,野狗要示眾。


見微知著,就算像禁菸一類的最微細的事情,企業都不應放鬆。要記住,姑息可以養奸!


績效考核是通往業績文化的第一步。要有考核表現的計分系統,把員工的表現區分開來。


區分是關鍵,把業績佳的明星區分開來,並好好照顧你企業中的明星。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把明星區分出來非常重要,以績效考核的方法把最優秀的20%員工挑選出來,把中堅的70%員工予以保留,最欠表現的10%淘汰,這看來殘酷,卻實際可把企業資源集中地照顧精英,最後把生產力提高。雖然把在企業裡表現不佳的員工放走,但說不定他們在外面會有更好的發展。


隨著企業規模越來越大,企業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的內部管理報表來清晰反映目前運營現狀,幫助老闆算清楚公司每日賬目和對員工的考核,掌握利潤成本變化,做到精細高效化管理!


迫切需要對於產品、客戶與員工的價值進行週期性分析,通過準確的價值評估與分析,分析公司產品與客戶的投入產出匹配程度,並對下一步發展規律做預測。


沒有一套完整的內部管理分析報表,企業只會陷入到沒有標準化、管理混亂、賺錢難的危險境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