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虧錢的原因是不懂估值!那麼,如何對企業進行估值呢?

大多數投資者在市場中虧錢的最本質原因是不懂估值

,也就是不知道自己要買的東西值多少錢,所以往往容易付出過高的價錢,那麼投資收益率自然也很難樂觀!

多數人虧錢的原因是不懂估值!那麼,如何對企業進行估值呢?

市場上有太多的投資估值方法,巴菲特給出了估值的終極定義,就是未來自由現金流貼現法。但是未來自由現金流這個未來是指多久呢?貼現率又該定多少呢?存續期,你能夠預計多久呢?而且對於未來現金流貼現法的公式,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也比較難應用,我自己覺得用起來太費勁,不實用。而且,我不覺得巴菲特會真的用這個公式去為企業估值,查理芒格說過,他從來沒有見過巴菲特,拿著計算器去計算一個企業的價值!其實企業的估值是一個毛估,因為估計本身就是一個不精確的操作,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巴菲特從來沒有說過他是怎麼估值的吧!

當然,還有peg估值法,這個在鄧普頓的書裡面講的比較多,他也很喜歡用peg的方法,喜歡選擇peg<1的公司,也很重視市盈率,當年投資日本股市暴賺,他說就是市盈率引導他進入日本股市進行投資。當然,peg小於1的情況有很多種,比如15倍市盈率增速15%以上,這種情況就比8倍市盈率增速8%以上,要好得多!很多投資者濫用這種方法,甚至用40倍的市盈率去估計增速40%的股票,這個時候peg<1,也是成立的。但是增速40%是很難維持的,而且你不知道它會持續多久,一旦增速不能夠維持,那麼利潤和估值遭遇戴維斯雙殺,這種股票的下跌是會非常慘烈的!本

質上來講,我認為peg的估值法沒有給人一個比較清晰的標尺,我們只能大概估計這個股票相對便宜,但是並不知道它確實值多少錢。所以我想用這種方法來持股的話,遭遇下跌,我也拿不住股票,因為我心虛啊!


多數人虧錢的原因是不懂估值!那麼,如何對企業進行估值呢?


另外還有用市盈率估值法,還有市淨率估值法,這種單一的指標對企業估值是很缺乏專業性的。就拿現在的銀行股來說,民生銀行的市盈率和市淨率在所有銀行裡面是最低的,可是為什麼資本市場會給他這麼低的估值呢?我們不能說,因為他看起來市盈率或市淨率低,就覺得它未來的投資回報一定會超預期。從民生銀行的資產質量上來看,他確實不值太多錢,整個壞賬率是全國性商業銀行裡面最高的,而且撥備率也是比較低的,所以總體上看,抵禦風險的能力很差,尤其遭遇當前疫情情況,很多借貸的企業沒有辦法繼續活下去,更別提還銀行的貸款,銀行的很多不良貸款變成壞賬的概率很大!所以單純考慮市盈率或市淨率,都沒有考慮資產的質量和企業增長的情況,而估值和投資本身是要考慮企業未來的盈利情況,所以這種單一的策略是肯定不可取的!

那麼對比了這麼多的估值方法,我認為比較科學合理的,而且能夠方便讓大多數投資者應用的方法,就是

“10年淨利潤估值法”。這個方法在雪球,微博等論壇上也已經討論過很多了,這裡我記錄一下自己的理解吧!

要對一個企業進行估值,首先我們要從買一家生意的角度來考慮,我們要考慮把一家企業全部買下來,要花多少錢,最後這個企業能掙多少錢。根據公開的資料來看呢,中國企業每年的淨資產回報率大概是8%左右,美國是10%-12%,看起來大概是總體經營成績十年翻一倍。所以一家企業的內在價值就是未來十年淨利潤的總和。


多數人虧錢的原因是不懂估值!那麼,如何對企業進行估值呢?


在對一家企業進行估值的時候,我就會考慮他未來十年的平均增速,大概能到什麼水平。但是未來的十年,它肯定不是每年的增速都一樣的,肯定是一個波動的區間,比如一個企業年均增速是15%,那麼有的年份,他增速是10%,有的年份增速是20%,這都是很正常的,我們要估計的是一個平均增速。

確定了企業大致增長速度以後,我們就可以基於當前的淨利潤情況,來把未來十年,他估計能給投資者帶來的淨利潤都列出來,做一個總和,那這個總和就是我們認為的這個企業的內在價值。

當然,這裡只是估計內在價值,如果作為買入的價值,肯定要留足夠的安全邊際。對於沒有增長的公司,我們要留比較大的安全邊際,因為市場很難給不增長的企業以高估值,所以它有可能常年保持低估值的狀態,如果你的安全邊際太小,那麼可能投資收益率會非常雞肋!但是對於未來成長可觀的公司,我們的安全邊際可以適當放鬆

,一個是考慮到未來市場會對高增長的公司會給予更高的市盈率,另一個是隨著時間的增加,它的內在價值是在不斷升高的。

【特別說明】

本人不向任何人推薦股票,不代表任何機構觀點,文章內容僅為個人投資心得梳理,本人不對信息的不準確或遺漏承擔任何責任;文章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不構成交易和投資的依據。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