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政府每年都招公務員,為什麼工作起來比以前更缺人?

這些年,鄉鎮政府每年都會新來一兩個公務員,加之一些原本應該在村上工作的大學生村官以及社區專職等,按說基層缺人的狀況會得到很好的改觀,但在實際工作中,鄉鎮政府嚴重缺人的狀況並沒有太大的改觀,甚至比原來更甚。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大致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人員配置嚴重短缺

一般鄉鎮除領導編制外,行政和事業編加起來不會超過縣級部局機構半數,而超過半數的縣級機構都有延伸到鄉鎮的業務。

這樣鄉鎮政府一人站所的佔比很大,其中許多人都身兼數職。

二、屬地管理消耗佔用了太多鄉鎮力量

許多工作都遵循“屬地管理”原則,這方面尤以維穩、安全生產、環保整治等最為明顯。

以維穩為例,只要戶籍在鄉鎮,不管涉及什麼事由,即使是隻能由法院解決的涉法涉訴案件,但維穩的第一責任主體卻是鄉鎮政府。

維穩、安全生產、環保整治既容易出現差錯又追責嚴厲,鄉鎮政府又缺乏一定的執法權。這無疑消耗了大量的精力。

鄉鎮政府每年都招公務員,為什麼工作起來比以前更缺人?


三、政策的落實需要大量的人力

所有的政策,市縣只是承擔推廣或收集數據,最終都需要鄉鎮去落實。而落實的往往就是最多隻有兩三個人的站所。

以鄉鎮民政辦為例。

一個鄉鎮民政辦一般三個工作人員,對應的卻是民政局十幾個股室。

單單以低保為例,按照程序,每個季度都要對所有低保戶進行一次入戶核查,也就是季審。對新提出低保申請的家庭,從入戶核查、評議、公示十五日內必須要有一個答覆。每個月要準確掌握低保戶家庭有無出生、出嫁、迎娶、死亡大病、新辦殘疾證等情況變動,根據這些情況對低保金及時予以調整。

這些只是民政辦的本職工作,同時還要兼顧扶貧、包村以及維穩、環保治理等中心工作和突發事件。

四、工作性質和經驗

現在不論那項工作都離不開電腦。上級現在一般都是通過微信、QQ群發出工作通知,鄉鎮政府工作落實完成後製表總結上報。除新進的公務員,包括借調上來的大學生村官和社區專職工作者外,鄉鎮幹部總體上文化程度不高,很難熟練運用電腦辦公。

而反過來鄉鎮工作說白了也是農民群眾工作,不懂電腦不行,但不會做群眾工作更不行。群眾工作最重要的不是文化程度而是經驗的積累。一個小學文化程度的老支書可以輕鬆化解一樁糾紛,一次上訪,初來乍到的大學生村官對此卻束手無策。

鄉鎮政府每年都招公務員,為什麼工作起來比以前更缺人?


五、工作積極性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新招的公務員包括大學生村官在內,沒有幾個人願意一輩子待在鄉鎮,這也是個人價值的體現。黨政綜合辦便是他們發揮特長的最佳舞臺,升遷不得最不濟也可以借調。

鄉鎮政府每年都招公務員,為什麼工作起來比以前更缺人?


而其它諸如農林水、民政、交通、科教文衛、婦聯等等仍然是老鄉鎮,經驗越來越豐富積極性卻越來越低。

這就是鄉鎮的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