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瞭解寶寶的那些小情緒麼?


安撫 | 你瞭解寶寶的那些小情緒麼?

安撫 | 你瞭解寶寶的那些小情緒麼?

大多數人會覺得寶寶的哭鬧其實更多的是因為肚子餓了、尿布溼了、冷了、熱了等諸多的外在因素,其實寶寶也有著和成人一樣的小情緒。只是,在尚未學會表達之前,哭鬧是表達他迫切的需要某種需求的主要方式。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寶寶的那些小情緒以及如何應對寶寶的哭鬧。

安撫 | 你瞭解寶寶的那些小情緒麼?

圖片來源 | unsplash

-不同階段寶寶情緒的形成-

寶寶其實也有著很多小情緒,除了哭泣,也會生氣、煩躁、悲傷等。那麼,寶寶情緒和什麼相關呢?其實,寶寶的情緒主要是與他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相關,而不同的年齡階段,寶寶的需求也不盡相同。

  • 寶寶在3個月之前最常用的交流工具就是哭聲。你會發現新生兒寶寶的哭聲聽起來帶著撕心裂肺的緊迫感,這是因為他們的生存依賴於成年人的關注。所以大多數寶寶會通過哭泣來引起父母的注意。
  • 4到6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出現一些憤怒的情緒了,寶寶在受到一些痛苦刺激或者治療的時候,會產生憤怒、悲傷的情緒,情緒表達開始逐漸複雜起來。
  • 7個月左右則開始出現依戀關係,會和熟悉的照料人建立起穩定、依賴的關係,對熟悉的養育者的依戀已經非常明顯,嬰兒表現出分離焦慮,在他們一來的成人離開時煩躁不安。
  • 8到10個月的時候,會根據成人的情緒,做出相應的反應。例如:當面對不確定的情境時,如果看到媽媽是微笑、鼓勵的,寶寶可能更傾向於進一步的探索。

1歲以內的情緒主要與寶寶的生理需要有關。而一歲以後,寶寶的情緒反應更有針對性,對人際互動,一些社會情緒的需求就逐漸增多了。比如說安全依戀的親自關係、熟悉的照料人、需要更多的安全感等。

2-3歲的時候,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發展,自我意識進一步增強,會更希望被人關注,得到關愛。同時,他也有了與別人交往的需求,這個時期對寶寶歸屬感的建立至關重要。在幼兒階段,會逐漸出現一些羞愧、自豪驕傲、內疚、同情等等複雜的情緒,對情緒表達會在這個階段裡進一步豐富。

安撫 | 你瞭解寶寶的那些小情緒麼?

圖片來源 | unsplash

-哭泣對寶寶的多重實用意義-

對許多寶寶來說,哭泣最常見於出生後的前幾個月,哭泣對寶寶有著多重實用意義。當寶寶感到飢餓或不適的時候,寶寶會用哭泣來尋求幫助。哭泣可以幫助寶寶舒緩過於強烈的視覺、聲音和其他感官的刺激,也可以幫助他減壓。

你可以仔細的體會寶寶不同需求時的哭聲狀態,這樣你就可以很快地分辨出寶寶什麼時候想要人抱、什麼時候想要人哄,什麼時候需要照顧、什麼時候最好不要理他。

所有的寶寶都有哭鬧的時候,這是不可避免的事。當你越快弄清寶寶需要什麼的時候,就能夠越快的滿足他的需求,停止哭鬧。

小貼士:

有時候寶寶也會有沒緣由煩躁哭鬧的時候,在這個期間裡無論你做什麼,寶寶都無法平靜下來。既不是因為肚子餓,也不是因為身體不適等。但當這個階段過去後,寶寶會看起來精神一點,然後在之後很快地進入深沉的熟睡中。這種哭鬧現象似乎是在幫助寶寶消耗過剩的精力,好讓寶寶恢復安穩的狀態。

安撫 | 你瞭解寶寶的那些小情緒麼?

圖片來源 | unsplash

-如何應對寶寶哭鬧-

在嬰兒剛出生的幾個月,解決寶寶哭鬧的最好方法就是迅速回應他。要知道,這麼小的寶寶是不會被寵壞的,他需要更多的、足夠的關注。

如果你錯過了寶寶最初的提示,寶寶很可能會變得更焦躁而開始哭鬧,如不停的扭動身體、嘟噥不休、來回轉頭等。

回應寶寶的哭泣首先是要先解決他最迫切的需求。如果寶寶冷了餓了,尿布也溼了,應該先幫他保暖,再換尿布,然後餵奶。先讓他感到舒適,再去解決飢餓的問題,會讓寶寶的情緒漸漸安穩下來。

如果寶寶不冷、尿布乾爽、肚子也不餓,卻哭鬧不停的情況下,可以嘗試以下方式安撫寶寶的小情緒:

  • 搖動,用搖椅或把他抱在懷裡輕輕來回搖擺
  • 輕輕撫摸他的頭或拍打他的後背、前胸
  • 用包被或抱毯將寶寶舒舒服服地裹起來
  • 唱歌或和他說話
  • 放輕柔的音樂
  • 抱著他走動,或用嬰兒手推車、傘車等推著他四處走走
  • 有節奏的聲音和振動
  • 給他拍嗝,排出肚子裡的氣
  • 洗熱水澡
安撫 | 你瞭解寶寶的那些小情緒麼?

圖片來源 | unsplash

盟小石想說:

每個寶寶都會哭泣、哭鬧,有時候時常找不到明顯的原因。但他的鬧騰並不是因為你不是好父母,也不是因為他不喜歡你。這是寶寶適應子宮外這個光怪陸離的新世界的方式。

其實,沒有哪一個媽媽能夠保證每次都能哄好哭鬧的寶寶的,所以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哦。你能做的是嘗試著可行的方式解決問題,當然也可以尋求他人的幫助,也需要好好休息,然後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時刻。


撰文 | 盟小石母乳哺育指導 | Juno麻麻原創文章 | 投稿或轉載請聯繫後臺圖片來源 | unsplash(侵刪)參考資料:【1】《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美] 斯蒂文·謝爾弗 2018年7月 第二版【2】 世界衛生組織 http://www.who.int/childgrowth/standards/en/【3】 《寶寶主導育兒法》[美] 斯蒂文·謝爾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