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明清之于谦:危难时刻保下大明江山,却终死于大明之手

提到于谦这个名字,想来大家会想到“抽烟、喝酒、烫头”的著名相声演员于谦,不过今天要说的于谦,与“抽烟、喝酒、烫头”却是一点都不沾边。前段时间一部《大明风华》的影视剧上映,可以说是引起了很多小伙伴对于大明历史的探究,而今天,咱们就来说说明朝功臣于谦。

大话明清之于谦:危难时刻保下大明江山,却终死于大明之手

在《大明风华》中,由苏可饰演的于谦,可以说是放荡不羁的,而且还有些嗜酒成性,但也却是敢于直言的,不管是面对朱棣、朱瞻基,还是面对朱祁镇,可以说都是刚正不阿的。那么历史上的于谦是不是有剧中于谦这种魏晋风度呢?

大话明清之于谦:危难时刻保下大明江山,却终死于大明之手

于谦其人

于谦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永乐十九年时,年仅24岁便高中进士,这不得不说于谦确有大才,当然这里和影视剧中是有差别的,他并不是状元,而是而是三甲第九十二名。之后在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

大话明清之于谦:危难时刻保下大明江山,却终死于大明之手

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这里也不难看出他的个性十分的刚直,而要说真正让他成为大功之臣的,还是之后的北京保卫战,正是这一战,可以说是为大明续命二百年。

大话明清之于谦:危难时刻保下大明江山,却终死于大明之手

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危在旦夕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发生了大名鼎鼎的土木堡事变,御驾亲征的皇帝朱祁镇被抓,而瓦剌以此为由,对大明提出了很多非分的要求,同时还继续对大明的首都北京增兵。一时之间,朝野震惊。

大话明清之于谦:危难时刻保下大明江山,却终死于大明之手

临危授命,力挽狂澜

当时大明朝可以说上下一片慌乱,而腐儒徐有贞以星象玄学为名,提出迁都南京,当时朝中无人主事,孙太后虽想有作为但奈何一介女流怎敌朝臣过大的迁都之声,关键时刻于谦站出来了,以“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明史》)为由,呵斥了朝廷的迁都派,此举迎合了孙太后的心思,他也被孙太后倚重。

大话明清之于谦:危难时刻保下大明江山,却终死于大明之手

而在皇帝被俘、瓦剌大军将要兵临城下的局面下,于谦力排众议,请求固守国都,立钺王朱祁钰为新君,进兵部尚书。朱祁钰继位之后,于谦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后加少保衔,总督军务。也正是因为他的坚持,才使得也先将英宗送回。

大话明清之于谦:危难时刻保下大明江山,却终死于大明之手

可以说正是于谦的一己之力,稳定了“土木堡之变”后的混乱局面,而之后的“北京保卫战”更是力挽狂澜,拒外敌于城外,扬国威于朝中。可以说,有于谦的这样的英雄,是明朝之幸,是华夏之幸。然而,七年后,于大明危难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他,却是最终死在了大明的刀下。

大话明清之于谦:危难时刻保下大明江山,却终死于大明之手

“夺门之变”朱祁镇复位,于谦被诛

在北京保卫战后,朱祁镇被以太上皇的身份回到大明,之后便是被朱祁钰软禁,后景泰八年(1457年)的正月,明代宗朱祁钰病重,趁此良机,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率士兵千人攻破南宫大门,释放了朱祁镇,并拥立其复位,史称“夺门之变”。在惊恐不安中度过了七年后,朱祁镇终于翻身了。

大话明清之于谦:危难时刻保下大明江山,却终死于大明之手

英宗复位后,石亨等人诬陷于谦制造不轨言论、勾结襄王,再加上英宗本来就记恨于谦,毕竟在战争期间,可以说于谦是不顾他的安危,执意抗击瓦剌的,并且还拥立朱祁钰,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是心有记恨的,所以最后以谋反罪判处于谦斩刑。

大话明清之于谦:危难时刻保下大明江山,却终死于大明之手

朱见深继位,于谦得以平反

公元1464年,明英宗朱祁镇去世后,他的长子朱见深继位,是为明宪宗。朱见深是一个英明、宽仁的皇帝。当年,朱祁钰曾经废除他的太子地位,他以德报怨,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身份,为他重修陵寝。在如何对待于谦的问题上,朱见深依然非常宽厚。

大话明清之于谦:危难时刻保下大明江山,却终死于大明之手

朱见深首先赦免了于谦的儿子于冕。于冕回来后,上了一道疏,请求朝廷为父亲于谦平反。朱见深亲自过问这件事情,恢复了于谦的官职,颁发诰文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于谦)保卫社稷使其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权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朱祁镇)在时已知道了他的冤屈,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此外,朝廷还将于谦的故居改建为“怜忠祠”,以资纪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