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抑鬱實錄:我用親身經歷告訴你,拿什麼拯救“抑鬱情緒”

文| 飛羽

在我上一篇文章《 》(點擊藍色字體跳轉閱讀)裡講了發小因原生家庭的影響,導致了在性格上有所缺陷。

看到評論,發現在這種成長環境下成長的人原來有不少,今天我和大家分享關於自己的經驗,長期抑鬱的我是怎樣重新走出來的?

所有的傷,都是成長的奠基石,無論人生路途多艱難,當我們踏過荊棘抵達終點,終會感謝不曾言棄的自己。

7年抑鬱實錄:我用親身經歷告訴你,拿什麼拯救“抑鬱情緒”

01

不完美的母女關係

在我很小的時候,母親就不斷向我灌輸:如果不聽話就是不孝。

在我記憶裡,好像她不是在罵我,就是在準備開口罵我。可能因為我是養女,她也只是盡所能養我。如今已而立之年,關於她的回憶,想起來並不溫馨。

我的家庭可以說是那個時代中千萬家庭的縮影,父親從不缺席,但是他所在位置的責任一直缺席,如同隱形。

想起母親在我小時候的罵聲,不知道難過了多少回。家裡條件也不好,上學時繳費用從來都是班裡最後一個,穿的衣服也很舊,這讓我很自卑。

我帶同學回家,她會大聲謾罵我的同學,讓我不要鬼混,我很憤怒。我跟同伴約好去踏青,她會把人通通罵走趕走。

每次我都要懷著怨恨哭一場,在心裡咒罵她,我也從不壓抑自己憤怒,小時候我會反駁她憑什麼罵我同學朋友?結果就是被暴打一頓,當然捱打我還是求饒的。

直到青春期,我抑制不住叛逆,她又剛好更年期,家裡更像戰場,她控制慾很強,只要稍微不注意,我和父親都要被捱罵。但我從不示弱,不會乖乖的被罵,我會反抗,這也導致逆反心理更強,她也漸漸地打不過我了。

我記得有一次,她跑到我單位要工資,我當著所有人的面把錢交到她手上,由於少交了一百,她就把錢甩在我臉上,並對我說斷絕母女關係。

當時我既恐懼又難受,回想那個場景,還是很心疼那個記憶中的自己。

02

困於創傷,意識到問題

我曾經以為自己會很開朗,除了童年感受不到愛之外,一切都還好。

可隨著越瞭解自己,我發現那些陰暗、憤怒、自卑、委屈,幻化成了情緒反應機制,一旦觸碰到那些曾經的創傷,都會有種讓我呼吸不來,像窒息了一樣。

我總覺得活在這世間太苦了,總是敏感又脆弱,自卑又心虛,覺得自己很累,一無是處的。

就這樣一直自我攻擊,24歲的時候,我經常做噩夢,脾氣很暴躁,情緒也是時常低落,總覺得自己應該離這個世界遠一點,對一切失去興趣,好像每一天都是灰色的。

我發現,在那些變態的關係裡,都飽含傷害。之所以憤怒,是因為曾經沒被這個世界接納過。而我們需要的是童年時期父母的接納和認同。

曾經很深入剖析自己二十多年為什麼而活?

後來一個答案令我哭泣不止,一切為了得到母親的認同。

我表面看似對抗,其實內心無比想要討好,讓她能說一句我的好。

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內心非常脆弱、容易受傷、多疑、所以在抑鬱的那段時間,跟我做朋友真的很難,我常會因為一些小事暴躁,因為不如願而憤怒。

比如別人開個空調我都覺得很煩,別人跟我說話,非常不耐煩憤怒。平時不愛說話不愛笑,身邊的朋友都小心翼翼。

7年抑鬱實錄:我用親身經歷告訴你,拿什麼拯救“抑鬱情緒”

03

改變自我,走出困境

精神上和心理上的痛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知道,就好像站在橋上的人永遠不知道水裡人的無助。

我每次看有關心理學方面的書時就會就不斷告訴自己“我要走出來,不想再過這種生活!”

我們都知道轉化情緒的過程是痛苦的,人總要先觸碰痛的位置才知道那裡有傷需要治療。

1)直面創傷,想要進入光明,要先越過黑暗。

我常常會有意識讓自己去感受被母親辱罵捱打的場景,每次都會忍不住大哭一場,然後用文字來記錄宣洩內心的憤怒,嘗試告訴自己:生命是自己的,我允許自己憤怒和悲傷、怨恨和恐懼,那些感受和眼淚就此告辭吧。(這個要反覆做,情緒一重一重釋放)

有意識地接受哭泣和情緒的湧現,是過往積壓的創傷能量逐漸釋放的一個過程。每當被刺激情緒爆發的時候,也是療愈的節點,可能需要重複做,但是真的很有效。

2)反思和發現自己行為模式背後深藏的想法。

比如我在討好她,我不敢違揹她無理的請求,其實是害怕她不愛我了。

每當她威脅我斷絕母女關係時,我就感到痛苦萬分,是因為我捨不得失去“母親"這個詞給我帶來的根源依靠感。它起碼能夠讓我覺得自己在世上還有母親,哪怕帶來了很多傷害,但我不是無根可依。(隱藏想法要深挖)

有時候,對母親的行為舉止背後可以反映的是,我們內在的需求和渴望,只是自己很難發現處在某種討好模式,發現自己的這些想法,有利於理智看待對母親的矛盾情感。

3)關注美好事物。

我會學習一些自我調節的方法,比如自我暗示,接觸正面的事物,早晚出門去看美好的風景,感受天地之愛,想著人類於天地之間,得來最多的是自然的饋贈。

我曾問自己:我真的只是父母的孩子嗎?不是!我除了是父母的孩子,我還是我的,我的生命來到世上,除了來磨練,更是來體驗美好的。(反覆做)

正確的自我暗示和注意力的轉移,有利於塑造全新的人格和感受。

經常散發美好的感覺,有利於調節身心,之所以需要自我暗示,是因為不這麼做,真的很難快樂起來。

7年抑鬱實錄:我用親身經歷告訴你,拿什麼拯救“抑鬱情緒”

4)找到熱愛的事物。

其實那些年是沒有什麼熱愛的,也沒有什麼追求,整個都是死氣沉沉的狀態。但是我寫這最後一條,是相信有人可以做到,通過熱愛一件事來淡化受過的傷。

這種療愈過程我持續了7年,思維混亂的7年,不是一篇文章可以看好,也不是一次療愈可以斷根。

通過一點點修正,抑鬱終於離我而去,夢境也隨之變化,生命又恢復原來的明亮美好,像是脫離了黑暗重見了光明一樣,令我震撼。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無權選擇我們的原生家庭,但可以選擇我們要過什麼樣的人生,我們未來的選擇權其實一直都在我們手中,只是忘了撥開那層迷霧。

我們要做的是聽從自己的內心,問自己:“我要過的人生是什麼樣的,我怎樣才可以擺脫現在的束縛,過我的人生?”

記住我們永遠有主動權選擇過怎樣的人生。

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問題,同樣的事放在不同的人身上,也會有不同反應。

不說我現在談及過往能夠毫無波瀾,起碼我尊重那段歷史的情緒,不管記憶還是感受,我都無條件允許它湧現。

事件發生在過去,卻再也不能影響到我的現在,不能影響我現在的任何選擇,我愛生命經歷的每一分苦難,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到跟我有相似境況的同伴。

有些人把專注力都放在事業上,有些人則是不斷在內心掙扎,有些人是不斷往外投射傷害惡意,有些人僥倖把那些情緒垃圾轉化。

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都是凡人,有善意也有私心,有豁達也有慾望,但願每個受傷的人,最後都能最真實坦蕩地體驗生命。

人間值得!

7年抑鬱實錄:我用親身經歷告訴你,拿什麼拯救“抑鬱情緒”

作者 | 飛羽 一個喜歡自我探索的人,以成長為目標,經驗為路,真誠為心,活出最大限度自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