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經歷:焦慮和抑鬱,感受有何不同?

焦慮和抑鬱,我的感受大不同。

抑鬱和焦慮就像一對兄弟,抑鬱障礙和焦慮障礙的共病率也很高,焦慮症往往伴隨抑鬱情緒,抑鬱症也有焦慮情緒。以我經歷來說,我覺得焦慮和抑鬱的感覺大大不同。

許多病友都知道我患焦慮症,但我沒說過其實我在焦慮症之前,有長達10年處於抑鬱狀態,誘發我抑鬱的因素有很多,首先遺傳基礎是我姨媽和媽媽都患有抑鬱症,也許我本身屬於易感人群吧;另外身體原因,以及青春期時遭遇的校園霸凌和語言暴力,也給我心理造成不小的打擊。

1⃣️抑鬱時期(13~23歲)

我當時的症狀是,長期明顯的情緒麻木,完全喪失以往對喜愛事物的興趣,喪失了對喜怒哀樂這些情感的感受能力,眼淚都流不出來了,即使讓我能感到傷心,我也像一個人,失去感受情感能力的我就像個活死人。

自sha的念頭出現不下幾百次,曾經準備在浴室舉起刀子割手,但最終被理智控制住了。本來那時想看醫生,但年紀太小,十幾歲,跟爸媽說自己的情況,但他們只是笑笑,以為我開玩笑,但天知道我有多崩潰。可能我“忍”的能力很強,後面都是熬著熬著過來了。

因為那時沒有去醫院明確診斷過抑鬱症,我也不知自己屬於抑鬱情緒還是抑鬱狀態,但對照診斷標準,是完全可以達到抑鬱症的,我以為看抑鬱症很貴,一直拖到工作後,我是想賺錢去治療我這十幾年的“心病”。

然後沒想到,焦慮症這時找上我了。


2⃣️焦慮時期(23歲+)

跟抑鬱狀態的感受不同,首先出現的是精神上的焦慮,很明顯的症狀是過度擔心,心裡似乎被硫酸澆上,著急得像熱鍋的螞蟻,我常常工作著就跑去哭,覺得自己無法勝任,不知未來怎麼樣;

接著是軀體反應的到來,控制不住的心悸、頭昏、乏力、瀕死感,還有強烈的疑病...(這些就不細說了,可以看我這篇自曝我的焦慮症...)

當我第一次驚恐發作出現時,我才意識到,以前那個時常想結束生命的我,在驚恐發作竟有如此強大的求生慾望!

這是我從抑鬱到焦慮的轉折點,大家都說抑鬱症想死,焦慮症怕死,我卻經歷了從想死到怕死的轉變,那一刻我開始明白,即使人生本無意義,但或許活著本身就是意義。

我後面選擇就醫是因為,軀體反應太重,使我的抑鬱情緒和自殺念頭又回來了,感覺天空都是灰色的,自己如同行屍走肉。但我又想起那次驚恐發作的求生慾望這麼強,或許我不是真的想死,我只是病了,我要去看病,我不能等到我真的踏出那一步就真的來不及了。

我沒有把抑鬱的經歷告訴醫生,幾乎說的全是焦慮時的症狀,所以最後診斷的是焦慮症,要是我把抑鬱也告訴他,可能最終的診斷就不止焦慮症了...

也沒所謂,抑鬱和焦慮,那些神經遞質的缺乏也差不多,幸好藥物有效,目前治療已十個月,非常穩定了。加上這幾年心智逐漸開明成熟,對青春期很多事都看開,抑鬱情緒自然就減輕了。

可以說,隨著焦慮症的治療,也終結了我十幾年的抑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