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抑武丨宋朝文官權利的變革與擴大,所產生的影響與危害

引言

一個王朝的興盛不僅僅是經濟的大發展造就而成的,在這其中執政者的思想觀念,整個社會的文化大背景包括文化等等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宋朝時期文化方面出現了百花齊放的盛況,在這一時期朝中的文官地位相對於其他的朝代而言,上升了許多,並且文官的活動空間也相當的大,較歷朝歷代來堪稱之最。

文官的地位之所以能夠有著巨大的提升,包括活動空間能夠趨向自由化,這和執政者的決策密不可分。

宋朝的開國皇帝便是趙匡胤,眾所周知,趙匡胤在登上地位之後,他將國家發展的重心轉移到有關於基礎的各種建設之中,在這之中將文人的地位推向了高潮。

重文抑武丨宋朝文官權利的變革與擴大,所產生的影響與危害

以趙匡胤所頒佈的“勒石三戒”這一條令所帶來的影響最為突出,在這一政策下,宋朝文官在當時的朝廷之中說話都帶有底氣,此時的文人墨客們也十分的受到各個階級的尊敬與愛戴,這也就是宋朝所實行的重文輕武政策最具代表性的象徵。

“太祖勒石,鎖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讀。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孫;二、不殺士大夫;三、不加農田之賦。嗚呼!若此三者,不謂之盛德也不能。”

在這樣舉國上下都在重視文官以及文學的發展狀況下,文官們手中掌握的實權也超過了歷朝歷代文官手中的大權,並且宋朝的開國宰相也是十分重視對文化的發展以及推崇。

然而這樣的重文輕武政策長期的實行下去,對宋朝的發展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宋朝重文抑武政策的形成與發展

從宋太祖頒佈政策以提高文人墨客們的生活地位,以及文官們在朝廷中的地位開始,這就有了重視文官的發展。

再加上宋朝的開國宰相趙普,也是十分的推崇儒家的文化,這就造就了在宋朝從開國之初整個國家至上而下,都興起了一股學習文化的熱潮。

在歷朝歷代之中,武力是相對重要的,軍隊也是十分重要的,可到了宋太祖趙匡胤,建國之後為什麼要壓制著武官的發展,而十分的重視文官的發展呢?

這就不得不提起在陳橋兵變的這一歷史事件,宋太祖擔心,這樣發生病變的事情會在他建國之後再次上演,所以在他登上地位之初就頒佈了政策,提高文官的政治地位,讓文官的手中也握上一些實權。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社會的動盪不安和藩鎮割據的狀況,使得五代十國的百姓們成天都憂心忡忡,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而朝廷中也是四分五裂,拉幫結派,朝廷中手握大權的官員全是奸佞之臣,文官們被壓制,以至於整個王朝都是空殼的狀態,帝王手中毫無實權。

為了牢牢的將大權把握在自己的手上,宋太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提高文官的地位,第二件事情就是將散落在各個地方的王侯將相手中的兵權收歸他一人所有。

重文抑武丨宋朝文官權利的變革與擴大,所產生的影響與危害

牢牢的將軍隊的兵權以及行政方面的大權都緊緊攥在自己的手上,大權小權都不疏忽,為此他也找了一個可以讓武官們不會奮起反抗,讓文官們不會太過招搖的說法。

那就是開國之後要以民為重,收歸兵權,是為了避免各個地方在發生暴亂,將戰爭扼殺在萌芽之中,再者,剛剛建國各個方面也都是百廢待興,需要大力進行建設和改造。

“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

這樣一來,文官的地位上升之後,武官的地位隨之下降,與此同時朝廷重文義務政策的頒佈,這也使得很多的武官被降級或者是直接勸其告老還鄉。

這時期宋朝的朝廷之中就出現了大面積的文官執政現象,這便擴大了對文官的需求量,從而也激勵了那些有志之士,通過不斷的學習儒家文化,爭取考功名,以步入仕途,這在當時的情況下也是很多甜心苦讀的文人們一生的追求。

宋朝時期文官制度的完善與加強

在宋朝時期社會的整個流動性,較歷朝歷代都有了大力的加強。

在當時從經濟發展的這一方面來看,土地的私有制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向之前的封建土地國有制,被徹底的廢除,土地的轉移和流通加快,這就使得租田和契約關係得以確立。

這時候那些傳統的氏族勢力也逐漸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新興的一些地主又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平民百姓們的社會地位也逐漸的有所上升,這時候應運而生了一個新的階層便是士大夫,在重視文官的發展之中,宋太祖也為自己留了一手,建立了一套體系相當完備的制度,而這一制度是為了控制當朝的文官以及少數武官而言的,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削弱宰相手中的實權。

重文抑武丨宋朝文官權利的變革與擴大,所產生的影響與危害

使每一個文官手中所謂的實權,都和其他文官手中所謂的實權起到相互牽連的作用,在一同發展的同時也起到相互制約的作用,從而保證每個官員都能夠在有所約束的情況下來行使自己的權利。

在重用文官這股風浪的興起之中,朝中也出現了文官數量太多的現象,文官數量太多就導致了辦事的效率開始下降,遇事之後你推我擋。

所以宋太祖設立了一系列權衡文官和武官之間的利弊以及保證實權牢握自己手中的措施。

宋朝時期文官所受到的重視與保護

在重視文人發展的同時,與此相應出臺了相對保護文人的政策和條令。

在宋朝文人墨客們步入仕途,最直接和最便捷的方式,那便是通過科舉制度,科舉制度從隋朝起就建立並且開始實施,一直延用了一千三百多年。

在宋朝時期的文人們要想步入仕途,除了通過沿襲以往的科舉制度以外,還增加了另外的兩條道路,這無異於擴寬了文人們步入仕途的道路也因此吸納了不少有志之士和有才能的人。

重文抑武丨宋朝文官權利的變革與擴大,所產生的影響與危害

其中之一便是帶有些許人性化的自薦制度也就是毛遂自薦,在執政者下旨提及到所需要人才的這一時刻,身懷絕技的官員們就可以自告奮勇的站出來報上自己的名字,提高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然而這一制度對於官員來說,不僅僅是身懷者絕技,更重要的是還能夠讓選拔官員的人能夠賞識自己,所以對於一些出身寒門的讀書者來說,這一條道路並不是最優的選擇。

除了得到選拔人才者的欣賞之外,他們還要再次進行舉薦,通過舉薦之後,對於十分重要的職位來說,執政者甚至會親自參加到其中來嚴把人才選拔的這一關口。

另外一個制度名為蔭補制度看制度的名字,就讓人想到大樹底下好乘涼這一句話,而這一句話恰恰是這一制度的貼切象徵,因為這一制度對於那些出身豪門或者是朝廷之中有人的讀書者來說是具有極大的幫助作用。

重文抑武丨宋朝文官權利的變革與擴大,所產生的影響與危害

一方面他們出身豪門和貴族家事顯赫,也有相當豐厚的家底,自己有些許才能再加上家底十一賄賂,這就使得他們更加容易的可以步入仕途。

而相對對於那些出生平民百姓之中的苦讀學子來說,通過科舉制度來步入仕途還是有著相對的公平可言,畢竟在這其中那些紳士顯赫的皇家貴族子弟們,也多數走了其他的兩條道路步入仕途。

重文輕武這一政策的影響與危害

不管是通過科舉還是其他的道路,步入仕途之後,立於朝廷的官員們就享有了相當的閒適與自由。

加之以朝廷的十分看重,這就使得文官們到最後就顯得過於分散,在思想上也是相當的鬆懈,而那些武者們卻是被壓得卻是喘不過氣來。

所以到宋朝末期的時候,執政者十分的重用和依賴文官,長此以往下去對於軍事以及戰爭策略方面就更加的疏遠。

重文抑武丨宋朝文官權利的變革與擴大,所產生的影響與危害

這就在末期的時候出現戰爭之時,朝廷官員一大堆,但所用的能將卻沒有幾個,面對驚人的不斷挑釁和騷擾,這時候已經不再是能不能打仗的問題了,而是敢不敢打仗的問題,要是打的話又能夠有幾分的勝算呢。

在此時在橡樹中的大船也十分的大,而宰相拿開朝宰相來說也是文官之一,他們大多數研究的並不是有關於武力和戰爭的這一方面,所以對於戰亂四起的情形而言也是力不從心。

統治者對於文官和武官一碗水沒有端平,這一舉動使得在外交活動中也出現了嚴重的參差不齊現象,使得這一時期的軍隊以及軍事力量被擱置甚至停滯發展。

在這一時期所崛起的契丹族女真族以及黨象族還有蒙古族,這些崇尚著武力發展起來的勢力,騎著一匹匹駿馬在他們的鐵騎之下,對於那些擅長詩詞歌賦的統治者和官員們展開了你死我活的追殺。

面對戰爭的四起派出使者進行外交上的說服,對於這些肚中有墨水的文官來說可能不在話下,而戰爭一起這些文官們並會沒有絲毫的價值。

重文抑武丨宋朝文官權利的變革與擴大,所產生的影響與危害

沒有武力作為後盾的王朝在外交活動以及談判之中也顯得力不從心,然而執政者卻絲毫沒有注意到這一問題所帶來的嚴重影響和重重的潛在危機。

最後使得與周邊各個地區的勢力產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分歧,文官們的談判和出使在宋朝的末期便是用這一口的伶牙俐齒換回了僅僅一時的平安,一次又一次的妥協,使得對方冒犯和侵擾的行為屢次增加。

最終一個偌大而又興盛的新建王朝,也僅僅在數百年之後便日落西山。


參考歷史文獻:

《宋史》

《宋論》

《宋會要》

《避暑漫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