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不搞幽默,有缺點,老舍也很滿意

老舍曾告訴雜誌編輯:“這是一本最使我自己滿意的作品。”

然而轉過頭又在談及這部作品的時候說:“自然也有許多缺點。使我自己最不滿意的是收尾收得太慌了一點。”

《駱駝祥子》:不搞幽默,有缺點,老舍也很滿意

這部作品就是老舍的《駱駝祥子》,講述的是洋車伕祥子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受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的壓迫,而不斷喪失生存空間,從一個原本理想勤勞的年輕人變成了失去靈魂的行屍走肉。

那麼,老舍為什麼會很滿意自己的這部作品呢?這部作品的收尾又究竟是怎樣的呢?是否真的太慌張了?

《駱駝祥子》:不搞幽默,有缺點,老舍也很滿意

1.專心全職寫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駱駝祥子》是1936年老舍在青島寫成的長篇小說。

在此之前,老舍在大學任教,他教書備課都十分認真。學生問他最近寫什麼小說,他回說沒有時間,學生疑惑“你每天才教一小時,不是很空嗎?”老舍說:“可是,我得預備講義呀!這麼一來,一整天就完了。”

在教書的同時,老舍還要給雜誌寫稿,他寫給編輯用來拖稿的信件也是非常的幽默風趣,短篇小說集《趕集》就是這樣出來的,並不是真的去趕集。老舍也曾公開登信,請求朋友們放過他,讓他完成自己的長篇小說。

後來,1936年,老舍辭去教書一職,開始專心創造,9月,《駱駝祥子》開始了連載,按老舍的話說:“這是我做職業寫家的第一炮”。為了以後能安心全職養家餬口,這部小說不可謂不重要,老舍也是深思熟慮、認真謀劃的。

《駱駝祥子》:不搞幽默,有缺點,老舍也很滿意

2.取材於現實,精心蒐集資料

《駱駝祥子》中的“駱駝”和“祥子”都是有真人真事的。

其一,是朋友和老舍講起了自己在北平時用過的一個車伕,買車又賣車,三起三落,最後還是受窮。

作為作家,老舍的創作直覺是敏銳的,他覺得這可以寫成一篇小說。

其二,“駱駝”也是朋友講的一個故事,有個車伕被軍隊抓了,僥倖逃出來,並牽回了三匹駱駝。

老舍就以這兩件事作為核心,開始收集素材、計劃小說大綱,仔細考慮以車伕祥子為中心的一切,包括吃喝穿用、言語姿態、各種遭遇對他的觸動、其他人物角色等等。從春到夏,老舍都在蒐集素材,並且在腦海中不斷變換組合,醞釀許久。

《駱駝祥子》:不搞幽默,有缺點,老舍也很滿意

3.“拋開幽默正正經經寫”

老舍的文風幽默是出了名的,然而這次,他卻決定不故作幽默,嘗試轉變自己的文風。

以往,老舍會刻意幽默,他自己認為:“往好裡說,足以使文字活潑有趣;往壞裡說,就往往招人討厭。”

而這一次,他作為寫作者,選擇不將作品往幽默去帶,而是讓小說中的人與事自行發展,如果有幽默的地方,也只是故事發展到自然而然之處,這就少了很多刻意,也讓故事更加流暢。

好的故事,並不是一定要幽默才能使人詼諧一笑,只要真摯自然也一定能夠打動讀者。

《駱駝祥子》:不搞幽默,有缺點,老舍也很滿意

4.文字精挑細選,平易活潑

我在之前的文章裡就詳細討論過老舍在《駱駝祥子》中的語言風格,老舍的北平敘事是受到很多讀者喜愛的,這和那些平易近人、但又鮮活親切的語言詞彙是很有關係的。

老舍曾在舊北京生活過,對於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非常熟悉,他在小說中也用了很多北平口語中的字詞,一下子就使沉悶的象形文字立體起來,勾勒出熱鬧的市井之態,真實再現了一個時代的印記,也讓讀者更容易沉浸其中,去感受祥子的多舛命運。

《駱駝祥子》:不搞幽默,有缺點,老舍也很滿意

《駱駝祥子》在雜誌上刊登後,雖然老舍已有構思、胸有成竹,但礙於連載的原因,他必須寫成整齊的24篇,這讓他有些許不滿和遺憾:“我應當多寫兩三段才能從容不迫地剎住。這可是沒法補救了,因為我對已發表過的作品是不願再加修改的。”

雖然話這樣說,但老舍在199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駱駝祥子》中,順應時代,曾刪去了23章的後半部分和24章的全部,也就是祥子墮落的部分。現在的《駱駝祥子》中是可以看到完整版的。

不過筆者認為,老舍所寫的這一章半其實已經足夠讓讀者感嘆和回味祥子的一生,結局不必過多書寫和描繪,寥寥段落已經足夠表達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再去看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