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金庸去世快一週年了。

意識到這個日子的時候,我正在人民公園外面趕路,10月29日,晚上9點過,離10月30日不到3個小時。

這幾天人民公園在開菊展。記得大概是前年,2016年11月2日,我去看了菊展,覺得一朵朵菊花,像極了金庸筆下那些黃蓉、小龍女、凌霜華、程靈素,於是寫了一段文字,發在朋友圈。

我一個同事看到後,給我留言,說我看個菊花也向金庸致敬了一把。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是的,我承認,金庸的書對我影響很大。

不僅看個花覺得像武俠小說的女主,而且男主們的家國情懷,對我也是影響頗深。

武俠小說裡的田園歸隱,也是我心心念唸的退休生活狀態,看書裡描述的笛音清越,便想去學笛子,

看任盈盈跟令狐沖琴簫合奏,便也去買了古箏、買了洞簫,想學,雖然自己瞎琢磨半天沒有學會,但總算是還有一個念想和目標,夢想著以後退休了,便好好去學學。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裡面涉及到的一些歷史事件、經歷的地方,我也常常想去追尋那些地方,瞭解那個年代的人物和歷史。

估計,我對歷史比較感興趣,也是拜金庸小說所賜。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不覺間,竟然已經過了一年了。

這一年來,我也曾寫了幾篇關於金庸的,重讀了射鵰的第一本,當時思緒連篇,有很多想法,曾經想了要寫好多好多,要都重讀金庸小說,結果呢,總是因為很多原因,也許是時間不夠,也許是有點懶,遠遠沒有達到我原計劃想寫的,總覺得自己欠了很多文債。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我相信,已經人到中年的我,重讀金庸,肯定會有跟年少時不一樣的感受。

都說金庸是成年人的童話,當初少年時,看到的只有招式、打打殺殺,或者是對愛情的憧憬,或者欣賞於其中詩詞歌賦的意境。

在自己在經歷了這幾十年人生閱歷,能看到更多跟現實社會中相似的東西。

有些現實,我們無力改變,便只有寄託於童話,尋找慰藉心靈的東西,在夢想中的山水間,去夢想想要的生活。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所以,我相信,我肯定還能寫出更多來,只是,需要的是更多的自律,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來生還長, 餘生也無多,人還未退休,已經將很多事情計劃在退休之後了。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今天時間緊張,來不及專門寫一篇紀念金庸老先生的文章,還是把2016年那篇向金庸致敬的菊花重新找出來,算是了個心願。

當時發了這篇朋友圈第二天,聽說夏夢就在那幾天去世了,查了一下,具體那天是2016年10 月30 日。

而金庸去世的時間,是2018年10月30日,都是10月30日,距離夏夢去世的時間剛好兩年。

真的好巧。

甚是感慨。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寫菊花的2016年,我還沒有開始寫公眾號,只發在QQ空間裡,今天正好紀念金庸,就正好加原創標記,改發在公號裡。

小學時學校組織去看菊展,總是要求回來以後要寫作文,那個時候很囧,不會寫,也不願意寫。

而今人到中年,沒有老師要求我們寫作文了,卻自己給自己下任務、做作業。

真的是年齡不一樣,想法就會變很多。

小學的我,確實是寫不出現在的文兒的。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2016年11月3日,看到網頁上有推送的新聞,夏夢女士去世了。

傳說她曾是武俠大師金庸心目中的女神,金庸年輕的時候,曾經為了接近她,化名到她所在的公司去打工,專門為了她寫劇本,金庸小說裡很多女子就是以夏夢為原型:小龍女純潔無暇,王語嫣、黃蓉的聰慧......

不過,夏夢卻並沒有接受金庸,而是婉拒了這位才華橫溢的大作家。

因為,她已經結婚了。 在我心目中,對夏夢的敬重不僅僅是因為她的美貌、溫柔、智慧,而恰恰是因為她對金庸的婉拒,她始終對自己的先生忠貞一生,對金大俠只能遺憾表示,未曾相逢於未嫁時。

儘管這段故事世人皆知,但斯人已去,其實不忍心再去細說這段曾經的往事,也算是表示對雙方家庭和後人的尊重。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覺得還是陳淑樺的那首《滾滾紅塵》最後一句比較適合,稍微改了一下,“至今世間 仍有隱約的耳語 跟隨夏夢的傳說”

前幾日去人民公園看菊花,當時覺得那些菊花多麼像金庸筆下的各位俠女,11月2日發了一個朋友圈,沒想到第二天就聽說了夏夢去世的消息,也許,這個巧合就算是一個成都的讀者對夏老前輩致敬吧?

(朋友圈只能發9張圖,不足以展示菊花的多姿多彩,且文字和花不能對應,有錯別字不能改,還是重新在qq日誌上完善一下,以作紀念)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後附所發朋友圈:菊之江湖(菊若俠女展英姿)

從三岔湖歸來,在人民公園附近下車,想著是秋天,人民公園應該正是開菊展的時候,天色尚早,索性跟楊姐順便去逛逛菊展。

其實我更喜歡它叫少城公園,聽起來更有歷史感些。

人民公園的菊展應該有已經很多年的歷史了,我跟楊姐已經人到中年了,憶起兒時最快樂的事情,就是讀書的時候,班上組織去公園春遊或者秋遊,要麼是清明節去十二橋烈士墓掃墓,要麼就是秋天去看菊展,玩起來的時候很好玩,只是那時候最老火的事情就是耍完了被要求寫作文,寫秋遊。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我已經記不得我寫的啥子了,只記得寫了那些龍爪菊的花瓣多麼遒勁,然後就詞窮了。

那個時候覺得展覽的花還挺多的,旁邊還有花名標籤,然而今天的菊展卻顯得蕭條了許多,也沒布幾個大點的造型,也沒花名介紹。

不過,細看之下,還是有好幾個品種,姿態各異。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菊,花之隱逸者也,這是愛蓮說裡面對菊花的評價,主要是來源於陶淵明的田園嚮往,表達歸隱江湖之意。

不過,看著這些各種風格的菊花,我卻覺得即便是隱逸者,細分之下仍是各具風骨。

儘管不知花名,卻覺得可以用金庸筆下的女子來類比。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比如這朵淡紫色的,花瓣不長不短,末端飽滿,每一片花瓣的寬度、彎曲的幅度都恰到好處,大氣如任盈盈,溫柔可人、善解人意如阿朱。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再看這朵白色的,花型跟紫色的差不多,但潔白中有一絲淡黃的溫潤,清逸出塵,可以想見是純潔無暇的小龍女,或者王語嫣。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同樣是白色,花型小一點,花瓣是短短的細白小菊花,花蕊青黃,怯生生的,在秋風中微顫,彷彿是我見猶憐的小尼姑儀琳師妹。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也同樣是小菊花,只是顏色變成了黃色,氣氛一下子就變得活潑調皮起來,幾朵小花湊在一起,彷彿是小黃蓉腦袋裡層出不窮的計謀和各種歡樂陽光。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短花瓣俏皮,長花瓣也有凌厲和舒展之分。 這朵白色偏黃的,花瓣細長筆直,四方探出、末梢凌厲的,恰似木婉清,性格直爽。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而同樣是這種花,只是花瓣還沒完全舒展開,含蓄內斂,有點像周芷若,或者瀟湘館的林黛玉。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我到處找一種綠色的菊花,終於找到了,細看這綠菊,當真是盈盈如碧玉,彷彿能透出水來,翠綠的花瓣薄如蟬翼。

記得以前看連城訣的時候,裡面好像說到綠菊挺珍貴的,那文武雙全的丁典和凌霜華就是因了這綠菊結緣,人淡如菊即是凌霜華。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還有許多花,令人聯想起程靈素、甯中則、穆念慈,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甚至那長得毫無章法、略顯凌亂的掛麵頭,覺得那不就是傻姑或梅超風麼?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不同顏色、不同形狀,含苞待放的程度不同,便呈現出千姿百態來。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花如此,人亦如此。

人有各種性格,或溫柔,或瀟灑;或端莊,或熱情;

或大大咧咧,或內斂,或世故,或天真無邪,或小鳥依人,或獨立特行;

或潑辣,或嫻靜,或幹練、或淡雅,或豔麗,

或追求榮華富貴,喜四處結交,朋友遍天下,

或堅守遺世獨立,僅擇友而處。

金庸去世一週年的紀念:以成都人民公園的菊之江湖,致敬金庸

這世上,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理想和活法,尊重每個人的想法,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好。



走四方,尋古蹟,青衫磊落險峰行。

聊武俠,說世事,記錄尋常百姓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