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千万别对孩子做这2件事,拜托了

家长千万别对孩子做这2件事,拜托了

家长千万别对孩子做这2件事 拜托了

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为了让孩子更聪明一点,不惜下血本。但是家长在生活中往往会做一些事,让孩子的大脑直接进入休眠模式。

家长千万别对孩子做这2件事,拜托了

家长千万别对孩子做这2件事 拜托了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下面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最常见的大人“逗”孩子:

01.吓唬

身边有一好朋友,出来聚会时,他跟我们讲起了小时候爸爸吓他的故事。故事大致就是,有一年过年的时候,他爸带着他去买年货。来到超市就开心疯了,只想着买好吃的,他把手里拿着的手套弄丢了。后来,回家的时候,他爸发现手套丢了很生气,就开始吓唬他,说:“自己的东西也不会保管好,不听话,我不要你了。”说完,他爸就佯装离开。虽然朋友今年都30岁了,但他现在都还深深记得那天的场景。他说:“我爸一说完话,我就觉得自己可能是犯大错了,特别委屈,不敢哭出声来。”

家长千万别对孩子做这2件事,拜托了

家长千万别对孩子做这2件事 拜托了

这种看似不经意的“威胁”,对一个孩子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1. 这种“威胁”会让孩子形成一个观念:我不懂事,不听话就会被爸爸妈妈抛弃,我一定要乖乖的,不要犯错才能被爸爸妈妈喜欢。从小就有这种观念的孩子,长大后多半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行差踏错。

2. 这种“威胁”会让孩子需要更多气力去成长。之所以父母喜欢“威胁”孩子,是因为父母觉得这种方法会让孩子马上就听话,他们利用“威胁”来操控孩子。在父母长期“威胁”下长大的孩子,他们不敢真正长大和离开。因为他们从小就习惯了服从父母的一切指令,努力配合父母的需要。

家长千万别对孩子做这2件事,拜托了

家长千万别对孩子做这2件事 拜托了

02.取笑

说一个我的真实例子吧,我好像在两三岁的时候,现在也不太记得清了,那天我在拉便便,然后妈妈去拿纸,我一个人蹲在那里,就对便便产生了好奇,就用手弄了弄,还准备塞进嘴里......幸亏我妈及时制止了我。后来,这个事情就成了我的标配故事,我妈见人就说。有一段时间,我真的好恨我自己为什么要做那样的事。

我妈看起来像开玩笑一样逢人就说这件事,但我却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其实,3岁左右的孩子正是对很多事好奇的时候,做出这些举动再正常不过了。

家长千万别对孩子做这2件事,拜托了

家长千万别对孩子做这2件事 拜托了

父母的取笑,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1. 这种取笑会让孩子有挫败感。孩子会认为,在父母的戏谑和哄笑里,暗藏着不好的评判,会觉得我们是可笑的,像个傻子一样。时间久了,会损伤孩子的价值感。

2. 这种取笑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也许父母觉得这是一件趣事,说一下又不会怎样,但孩子不是这么想的,他会觉得很自卑,很羞愧,怕别人异样的眼光。时间久了,会损伤孩子的自信。

家长千万别对孩子做这2件事,拜托了

家长千万别对孩子做这2件事 拜托了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千万不要用“我觉得这很好玩”的态度来讲孩子的糗事。也许你觉得只是一件小事,但却伤害了孩子。家长要知道,你的爱与智慧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