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有这4个行为别惯着,该打就得打!长大后再改就难了

公安大学著名教授李玫瑾在很多讲座上都提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她表示:

“有些家长他在该管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却开始管。”

李玫瑾教授举过一个例子,她用3、4岁的男孩和13、14岁的男孩做对比,3、4岁的男孩和你闹最多就是在地上打滚,但是13、14岁的孩子很你闹会离家出走,甚至跳楼自杀。

李玫瑾:孩子有这4个行为别惯着,该打就得打!长大后再改就难了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合格的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因为孩子在3-6岁这个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增强了,求知欲也攀升,并且有了自我意识,错误的教育方式很有可能让孩子性格变得暴躁,以后再想挽回就难了。

另外,李玫瑾教授还表示:孩子有这4个行为别惯着,该打就得打!长大后再改就难了。

李玫瑾:孩子有这4个行为别惯着,该打就得打!长大后再改就难了

孩子有这4个行为别惯着,该打就得打!

  • 01、发脾气、摔东西

孩子的一生中有很多叛逆期,其中之一就是2岁的时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经历第一个“叛逆期”,他们会发脾气、摔东西。

这种行为是对负面情绪的释放,也是情感的表达,因为2岁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所以只能用动作来展现自己的想法。

李玫瑾:孩子有这4个行为别惯着,该打就得打!长大后再改就难了

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打骂教育”,而是试着让孩子情绪稳定下来,让他们明白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的,这样平静的沟通方式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 02、得不到目的就威胁

孩子在叛逆时期生气喜欢摔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到了3岁,会开始向父母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父母如果拒绝,马上就开始“威胁”。

李玫瑾:孩子有这4个行为别惯着,该打就得打!长大后再改就难了

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可以适当的满足,但是一定不要一味的妥协,否则孩子就会得寸进尺,逐渐养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坏毛病。

其实在父母眼中,最难搞的就是出门没完没了哭闹的孩子,只要不给买玩具、买零食,不满足要求,就开始威胁。

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最好采用冷处理的方式方法,孩子越是哭闹,你就越是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慢慢的,孩子就知道这种威胁是没有用的,也就不再哭闹了。

李玫瑾:孩子有这4个行为别惯着,该打就得打!长大后再改就难了
  • 03、不尊重大人

现在不少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老人和年轻父母的教育观念不同,他们更容易溺爱孩子,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所以不珍惜。

而且长时间下去,孩子还会养成骄纵蛮横的性格,稍微有点不顺心,就会动手打人,做出不尊重人的行为,非常没有礼貌。

遇到这种情况,甜甜建议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把这样的性格扼杀在摇篮里。

李玫瑾:孩子有这4个行为别惯着,该打就得打!长大后再改就难了
  • 04、没有规矩

不少家长都觉得,孩子还小,他们能做出什么没有规矩的事情,其实在吃饭的时候敲打碗筷,制造噪音就是一种没有规矩的行为,也显得没有礼貌和教养。

大家都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所以一定要言传身教,让孩子懂得最基本的礼貌和规矩,否则长大之后,步入社会,会影响人际交往,让人排斥。

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上这4个行为别惯着,该打就得打!长大后再改就难了,只有纠正“坏习惯”,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李玫瑾:孩子有这4个行为别惯着,该打就得打!长大后再改就难了

孩子的一些坏毛病都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而孩子会长成什么样,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坏习惯都与父母的培养教育脱离不了关系,因此,尽早给孩子立规矩,以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质。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每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白纸上会出现什么,完全取决于家长如何教导,其实3-6岁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好性格、好品质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因为工作忙碌,忽略了这一点,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李玫瑾:孩子有这4个行为别惯着,该打就得打!长大后再改就难了

甜甜建议家长抓住3-6岁这个性格关键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未来的路才会更好走。

我建议各位家长要从孩子小时候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用阅读来代替看电视和打游戏,从中学习更多的知识,以便更好的养成好习惯。

李玫瑾:孩子有这4个行为别惯着,该打就得打!长大后再改就难了

如果你在育儿的道路上经常手足无措,就请关注甜甜,每天更新一点育儿知识,让你在育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