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著名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贈曾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因此,在孩子幼年時期就應該注重良好性格習慣的培養。

教育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現在的父母心態積極,對孩子的和教育也非常上心。但是我們初為人父初為人母,大家都是新手,一邊學習一邊教養,一旦我們出錯,很可能會後悔一輩子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的關鍵時期,在這些關鍵期父母用正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向,對孩子進行科學、有效的教育,定能幫助孩子成大器。

教育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在談到一些父母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李玫瑾教授曾在《圓桌派》中說:“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她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雖然我們對她很熟悉,想信大家也會有疑惑:李玫瑾主要研究犯罪心理學,怎麼又和家長聊起育兒來了呢?

李玫瑾教授的回答引人深思。

她說:“犯罪心理問題很多源於人的早期,所以我在犯罪心理研究的過程當中,非常重視研究人早年的一些心理問題,而且,真正要破解人的一些心理問題,你也會發現,它和人的早年的關係密切相關。”

正是因為李玫瑾見過太多走上彎路的人,所以她的觀念,能夠反映出眾大部分家庭教育孩子的一些現狀。

教育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的一些小錯誤的時候,不及時糾正,就會讓孩子養成許多壞習慣,等他們長大後,家長再去糾正就遲了。

所以,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對孩子實行“三不慣兩不管”的教育。

要做到該管的時候就去管,不該管的時候就放手,才能讓他們變得更好。

三不慣

1、不尊重他人不能慣

素質是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不尊父母、不敬長輩的孩子家長不及時管教,孩子養成任性無理、驕橫自大的性格,今後在社會上很容易吃虧。所以對於孩子不尊重他人,不禮貌千萬不要慣。

教育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2、不遵守規則不能慣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原則就是底線。當孩子心中沒有規則意識,做事以自我為中心,看見喜歡的東西就想據為己有時,父母視而不見,會導致他今後犯錯越來越大。所以,家長一定不能驕縱,要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

教育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3、 不負責任不能慣

“遇見事情喜歡推卸責任,對於失敗怨天尤人”的孩子是沒有責任感、沒擔當的。如果孩子從小就會推卸責任,家長不加以管教,以後會變得撒謊成性,很難有太大的作為。所以,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教育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兩不管

1、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不要管

孩子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做。父母的“包辦”會打壓孩子獨立自主的積極性,長大後無法獨立生活。其實孩子本身的動手、自理能力是很強的,家長要放手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育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2、孩子心理能夠承受的事情不管

孩子本身能夠承受的壓力和能夠解決的困難,家長不要急著插手。父母的過多保護,不利於孩子強大內心的養成。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教會他們解決的方法,並學會面對失敗,這樣對孩子的意志力、抗挫能力的培養有巨大的好處。

教育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教育講究適度。曾聽過一句話:“教育孩子需要一種綿力,要順應孩子的感覺與節奏,錯誤的教育方向與方式,孩子會把你撞飛。”

教育孩子也要講究適度,孩子在父母寬鬆的環境中成長,感受家庭的溫暖和生活的美好。孩子和父母成為朋友,也就願意聽父母的建議。

單憑父母的說教略顯蒼白,孩子不容易聽進去,這時候家長就可以藉助繪本來對孩子進行教育。在這裡我為各位家長推薦一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

教育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這套書有10冊,每本都包含一個主題,他用的精美的插畫和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增強孩子的代入感,將自己帶入到繪本中的角色之中,讓孩子主動明白好習慣的重要性。​

教育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10冊不過才29.8元,,父母可以在孩子3歲前讀給他們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幫助寶寶培養受益一生的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