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想改就晚了

小寶寶在成長階段都是調皮又可愛,都是父母眼裡的小寶貝,有些寶寶乖巧聽話更是人見人愛,但是也有部分寶寶調皮搗蛋,讓家長非常頭疼,調皮的寶寶小的時候也許家長還能管教過來,但是隨著寶寶慢慢的長大,家長會感覺到寶寶越來越難以管教,有些寶寶甚至會和父母頂嘴吵架,還有的寶寶會過分到和父母動手打罵父母。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想改就晚了

寶寶在三歲以後就會對身邊的事物出現強烈的好奇心,也會有自己的情緒,比如情緒上的高興,憤怒,喜悅,悲傷,會有自己的感知,因為對外界的新鮮感刺激,寶寶會出現不斷想嘗試新鮮的事情,有些寶寶為了試探父母的底線還會做出更多父母意想不到的事情來試探父母,甚至還會做出許多不良行為來挑戰父母。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想改就晚了

古人云;孩子從小定八十

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原因都沒時間自己教育孩子,很多寶寶都是家裡爺爺奶奶帶,所謂的隔代疼,隔代親等都是溺愛孩子的一種表現,建議家長如果有時間一定要自己帶孩子,尤其是在寶寶三歲左右這個階段,如果在這個年齡階段寶寶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長大以後是很難改正過來的。

家長在這個時期不要因為寶寶還小不懂事等縱容寶寶,為寶寶犯錯找藉口原諒寶寶,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糾正寶寶的這些習慣長大後可能將會是一輩子的壞習慣。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想改就晚了

雖然現在不提倡打孩子,但是在孩子調皮不聽話的時候,家長有的時候也要適當進行體罰,讓孩子認識到錯誤。李玫瑾在電視節目中也表示:孩子有三個壞習慣,在小時候家長要讓孩子改正,否長大之後就改不過來了。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想改就晚了

一:推卸責任撒謊

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為了逃避或者推卸責任會通撒謊來掩藏事實真相,可能我們家長會在無形之中就給孩子樹立了撒謊的榜樣,其實有的家長可能沒在意因為有些謊言也是善意的謊言,但是看到孩子的眼裡沒有分辨善惡的能力。

當孩子從小開始撒謊的時候如果父母覺得孩子還小啊等各種理由不能正確的教育批評孩子,那麼有可能就會給孩子養成一種撒謊的習慣。如果家長髮現孩子撒謊了一定要了解事情的真相併且加以教育,當然有的孩子是因為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夠,所以在這裡家長一定要先了解清楚什麼原因,也不能盲目教育,不能讓孩子養成撒謊的習慣。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想改就晚了

第二:孩子脾氣大任性

孩子脾氣大的原因有很多,跟自己的性格,家庭環境都有很大的關係。哭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靠著哭博取家長的關懷,從而達到自己的小心思,但是久而久之孩子遇到任何不順心,就會用哭解決,時間長了養成脾氣差。

第三;無理取鬧

現在家庭一般都是一個孩子,兩個孩子,少數家庭孩子多的,有些家裡就一個孩子的小孩很會自己慣著自己了,要什麼家長就要給什麼,不給就又哭又鬧的,家長拿孩子沒辦法認為就一個給他買吧,這樣孩子就不鬧了,自己也能休息一會。

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 這樣會給孩子形成一種習慣,孩子心裡會認為反正我想要什麼或者幹什麼只要我一哭鬧我爸媽就會給我的,所以家長在孩子苦惱上一定不能慣著寶寶。要及時做出教育抓住教育的黃金期,不能給孩子的以後形成一種自我寵溺的心裡。多和孩子溝通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教育和疏導。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想改就晚了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要多鍛鍊孩子,不要什麼事情都包辦,適當的給孩子鍛鍊機會,讓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掃地。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小的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多學習學習繪本,裡面主要是針對3-6歲孩子,目的是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想改就晚了

裡面包括我國傳統的禮儀、思想、自信心等教育方式,孩子天生對圖畫感興趣,家長在旁邊引導,孩子自然養成了好習慣,也為幼兒園打下良好的基礎!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想改就晚了

2-8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準備一些認知類、行為習慣類、情緒處理、入園小故事類的繪本,還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