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戰疫情,化危為機!實現中國糧食從進口國變淨出口國!


李昌平:戰疫情,化危為機!實現中國糧食從進口國變淨出口國!

李昌平:戰疫情,化危為機!實現中國糧食從進口國變淨出口國!


近日受全球疲情影響,糧食安全成為大眾關心問題!

在糧食安全問題上,我歷來是謹慎樂觀的。在2010年02月,當時糧食安全問題也是熱門話題,我曾在《中國社會科學報》上發表過一篇關於糧食安全問題的文章——《未來糧食危機並非因糧食不夠人吃》。

在這篇文章中,我係統分析了影響我國糧食安全的內因和外因,指出只要政府政策不犯顛覆性錯誤,中國的糧食生產能力能夠養活15億人、甚至16億人,可以成為世界農業強國,糧食出口大國。

什麼叫顛覆性錯誤呢?第一,種子戰略出錯,導致種子主權喪失。2007年,我曾給袁隆平先生寫過一封公開信(點擊藍色文字,查看原文),講的就是要防止種子戰略出現顛覆性錯誤;第二,土地政策出錯——農田向所謂的龍頭企業集中(這十幾年來,我不停的寫文章呼籲農民堅決抵制土地向少數人集中);第三,長期的穀賤傷農(不停呼籲一定要讓農民生產糧食有利可圖);第四,保障農業所必須的油肥藥等有充分的供給和儲備;第五,保持強大的抗災能力。

李昌平:戰疫情,化危為機!實現中國糧食從進口國變淨出口國!


▲糧食安全問題依然存在

自2010年2月以來,雖然沒有再寫文章談過糧食安全問題,但一直高度關注上述與糧食安全相關的五個關鍵問題。可喜的事,上述五個問題都沒有惡化,有的在向好的方面轉化,糧食產量一直穩中有增。

疫情下 中國有望成為糧食淨出口國

今年,由於全球性疫情的影響,糧食安全問題又成為全球熱點問題,一些國家停止出口糧食,很多國人有些心慌,開始儲糧。國人家庭儲糧,這不是壞事,是大好事,一方面會帶動國內糧價上漲,另一方面可為國庫騰出庫容,回收現金。但我要告訴國人是,中國的糧食在一個相當長時期內,保證國民吃飽是沒有問題的;我還要告訴國人的是,疫情的影響,國人儲糧,推動糧價上漲,加上因疫情導致農民工滯留農村,我認為2020年我糧食總產量肯定有1%-3%的增長,且會推動糧食進入新一輪增產週期。一旦糧食產量進入新的增產週期,如果糧價保持5%的小幅增長,2021年-2023年糧食產量每年還將有2%-3%的增長,或許更樂觀。

根據我三十多年的觀察,正常情況下,糧價每上長10%,糧食產量三年內可增長5%。我預計今年糧價(全球性)漲10%是可期的,只要糧價維持住2020年的價格水平三年不回落,最好2021年—2023年每年再有3%的漲幅,中國的糧食產量過14000億斤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是這樣,中國2021年就由糧食淨進口國變為淨出口國,或者可以減少糧食生產面積而擴大大豆自給能力。

李昌平:戰疫情,化危為機!實現中國糧食從進口國變淨出口國!


▲若糧食產量可減少糧食麵積種植大豆

中國成為糧食進口國的重大意義

中國成為糧食淨出口國的意義非常重大:

第一,有利於增加中國農民收入,有利於擴大內需,有利於中國經濟去外向依附型;

第二,有利於破解別國糧食武器化戰略,增強我國的主動權和主導權。中國人必須明白,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如果不是農業強國,休想成為世界經濟強國;

第三,有利於鞏固和完善農村農業基本經營制度和土地集體所有制,以徹底滅亡土地向極少數人集中的邪惡意圖。這,是中國長期穩定發展的制度基石。

第四,這次疫情後,全球化原有的經濟秩序和產業鏈供應鏈業態必將會發生巨大改變,中國要適應這種劇烈的改變,並從全球性衰退中率先走出來,關鍵靠振興鄉村——重新經歷一個八十年代。增加糧食大豆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和增加農民收人,是再來一個八十年代的必要前提。

李昌平:戰疫情,化危為機!實現中國糧食從進口國變淨出口國!


重新定義糧價的好時候 開啟一個新時代

新冠病毒雖然造成了全球性災難,但同時也創造了糧食漲價的機會,應該好好抓住這個機會,把我國的糧食產量提高到14000億斤以上,徹底解決我國糧食安全問題。2008年6月,本人曾在中央黨校《學習時報》發表過一文——《全球糧食危機對中國或許是個大機會》,文中觀點和建議現在依然不過時。

現在是重新定義糧價與房價、醫藥費、學費、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等比價關係的好時候,要利用好糧食漲價的機會,徹底解決前幾十年形成的外向依附型經濟的後遺症。

開啟一個新時代,正當此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